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福德正神介紹:

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也有稱爲福德爺、伯公、大伯爺、後土或簡稱土地。
關於福德正神的傳說有很多,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從小就是個天資聰穎又極爲孝順的小孩;三十六歲時,當上朝廷的總稅官,爲官廉正;到了周穆王三年才過世,享年一零二歲。神奇的是,他死後三天後,容貌都沒有改變;有一貧窮人家用四塊大石圍成石屋奉祀它,過了不久,居然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打造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拜它。另傳土地公爲周朝士大夫的家仆,爲避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己只穿單薄的衣物,卻因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凍死。就在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的景象,士大夫感謝他的恩德,於是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後土,後世尊爲土地公。福德正神一般稱爲土地公,土地公的造型幾乎都是白須、白髮,笑容可掬,地方員外打扮,一手拿元寶,一手執如意或柺杖,充分表現出慈祥溫和的長者風範。
按自古土地之神爲社神。社神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神,自君王以至平民百姓,都得對它立社祈求,以祈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爲祈福。祭祀土神分爲春、秋兩祭,春祭爲二月初二(頭牙),秋祭爲八月十五日(中秋)。「有土斯有財」這句話,說明了現今和古代的土地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價值觀。而在民間對「土地神」的祭祀也就成了一種相當廣泛且普遍的信仰;從「田頭田尾土地公」、「莊頭莊尾土地公」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上古即有的「社神」。公羊傳註:「社神者,土地之主也」,通俗篇說:「今凡社神,俱呼土地」。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社稷之神為上公。」社氏註:「用幣於社,謂請教於上公。」禮記說:「仲春之月,擇元曰命民社。」稱為社曰,歷代均定有公定日期,白虎通說:「古者天子下至庶民,皆得封士立社,以祈福報功,其所祀之神曰社,其祀神之所亦曰社。」,及「人非士不立,非穀不食,故封士立社,示有土地也。」據春秋左氏傳說:炎帝神農氏的十一世孫句龍,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多年時的顓頊高陽氏時代,因為平定九州有功,官居后土之職,並封為上公,他死後祀之為「社」,而成為土地公,按土地公係社區性的神明,但有中國人的地方即有土地公,如今且已進入每一個道教家庭,很多人也將土地公視同財神奉祀,成為香火最盛的神,也印證了「有土斯有財」的社會心理。但土地公與皇地祗由於神格不同,則不可混為一談。每年二月初二為土地日。另按土地在城鎮稱「福德」,在鄉村稱「土地」,今者各地土地祠紛紛配祀其他神格高於土地的各神,則不符土地廟的傳統規制。  每一人都有每一個人的靈性,這靈性若和東方的土地公靈性相合,就拜東方的土地公,必得助益;若靈性同西方的土地公相合,就宜拜西方土地公;南方靈性拜南方土地公,北方靈性拜北方土地公;這叫著四方增益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