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元宵節

元宵節起源自中國,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誕。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减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這天是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也在這天祭月和賞月,祈求豐收。

而中國某省民間則相傳:二千年前,佛教傳入中國,當第一次月圓的時候,人們隱隱約約可以見到月光下有十七位天神在翩翩飛舞,有一年浮雲遮敝了天空,人們突然不見天神蹤跡,十分恐慌,於是紛紛點火把,照亮天空,找尋天神,自此以後,雖然看不見天神,人人卻仍年年點燃火把找尋天神,相延成襲,就變成一種風俗了。後來點火把在一些地區演變成點燈籠或生篝火。

另據史籍記載,元宵節開始於西漢時期。相傳漢惠帝劉盈駕崩後,呂后一族控制了政權。呂后卒後,周勃、陳平等元老奮起剿平「諸呂之亂」,擁戴劉恆登基,是為漢文帝。文帝博採眾臣建議,精心治國,使漢帝國再次強盛起来。因掃除諸呂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漢文帝因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还有说法认为,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詞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

也有說法是,漢明帝篤信佛法,聽從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宮內「燃燈表佛」,從此民眾效仿,皆點燈供奉佛祖。東漢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現代研究認為元宵節源于對火的崇拜和祈求新年豐收,人們點火以驅除蟲蛇猛獸,並祭祀滿月,初期是點火把,後來分別發展成點篝火、掛燈籠的習俗。

除了中國不同地區皆常見的掛燈籠、鬧花燈外,還有其他與
燈、火相關習俗。中國西南地區流行點燃篝火,閩南、廣東、台灣等地在元宵節前後祝賀添丁的開燈儀式,也有些地區在元宵節前由娘家送花燈給新嫁的女兒或親友送給不育之家祈求添丁。也有不少地區有【放天燈】祈求平安的習俗。


元宵節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吃元宵、吃湯圓、打燈謎」及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造命開運術有:

1、走三橋,去百病。
2、摸門釘,求添丁。
3、撞天官,祈賜福。
4、偷挽葱,嫁好尪。
5、偷著菜,嫁好婿。
6、拔竹籬,生囝兒。
7、照井水,面卡水(美)。
8、迎新月,祈情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