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醣。无论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尤其是各种木材都含布大量的纤维素。自然界中,植物体内约有50%的碳存在于纤维素的形式。棉花、亚麻、芋麻和黄麻部含有大量优质的纤维素。棉花中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达90%以上。木材中的纤维素则常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共同存在。
纤维素是一种复杂的多醣,有8000至10000个葡萄糖残基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天然纤维素为无臭、无味的白色丝状物。纤维素在水中有高度的不溶性,同时也不溶于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构成植物的支持组织。
目录
1 纤维素的详细说明
2 纤维素的性质
3 纤维素的制法
4 纤维素的作用
4.1 膳食纤维
5 纤维素的摄入与鉴别
6 各种食物的纤维素含量
纤维素的详细说明
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醣。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有机物,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此外,麻、麦秆、稻甘蔗渣等,都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纤维素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此外,以纤维素为原料的产品也广泛用于塑料、炸药、电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食物中的纤维素(即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纤维素的性质
植物的細胞壁纤维素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醣,分子量约50000~2500000,相当于300~15000个葡萄糖基。分子式可写作(C6H10O5)n。是维管束植物、地植物以及一部分藻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醋酸菌的荚膜,以及尾索类动物的被囊中也发现有纤维素的存在,棉的种子毛是高纯度(98%)的纤维素。所谓α-纤维素这一名称系指从原来细胞壁的完全纤维素标准样品用17.5%氢氧化钠(NaOH)不能提取的部分。β-纤维素、γ-纤维素是相应于半纤维素的纤维素。虽然,α-纤维素通常大部分是结晶性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在化学上除含有纤维素以外,还含有各种多醣类。细胞壁的纤维素形成微纤维。宽度为10-30毫微米,长度有的达数微米。应用X线衍射和负染色法,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链状分子平行排列的结晶性部分组成宽为3-4毫微米的基本微纤维。推测这些基本微纤维集合起来就构成了微纤维。纤维素能溶于Schwitzer试剂或浓硫酸。虽然不易用酸水解,但是稀酸或纤维素酶可使纤维素生成D-葡萄糖、纤维二糖和寡糖。在醋酸菌中有从UDP葡萄糖引子转移糖苷合成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合酶 (UDP forming),EC2.4.1.12)。在高等植物中已得到具有同样活性的颗粒性酶的标准样品。此酶通常是利用GDP葡萄糖(GDP forming,EC2.4.1.29),在由UDP葡萄糖转移的情况下,发生β-1,3-键的混合。微纤维的形成场所和控制纤维素排列的机制还不太明了。另一方面就纤维素的分解而言,估计在初生细胞壁伸展生长时,微纤维的一部分由于纤维素酶的作用而被分解,成为可溶性。
纤维素不溶于水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能溶于铜氨溶液(Cu(NH3)4(OH)2)和铜乙二胺溶液((NH2CH2CH2NH2)Cu(OH)2)等。水可使纤维素发生有限溶胀,某些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可渗入纤维结晶区,产生无限溶胀,使纤维素溶解。纤维素加热到约150℃时不发生显著变化,超过这温度会由于脱水而逐渐焦化。纤维素与较浓的无机酸起水解作用生成葡萄糖等,与较浓的苛性碱溶液作用生成碱纤维素,与强氧化剂作用生成氧化纤维素。
纤维素的制法
纤维素的实验室制法是先用水、有机溶剂处理植物原料,再用氯、亚氯酸盐、二氧化氯、过乙酸去除其中所含的木質素,得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然后采用各种方法除去半纤维素,制得纯纤维素。工业制法是用亚硫酸盐溶液或碱溶液蒸煮植物原料,除去木質素,然后经过漂白进一步除去残留木質素,所得漂白浆可用于造纸。
纤维素的作用
全世界用于纺织造纸的纤维素,每年达800万吨。此外,用分离纯化的纤维素做原料,可以制造人造丝,赛璐玢以及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酯类衍生物和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醚类衍生物,用于塑料、炸药、电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人类膳食中的纤维素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草食动物则依赖其消化道中的共生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从而得以吸收利用。
膳食纤维
食物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食物纤维素是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过去认为是“废物”,现在认为它在保障人类健康,延长生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称它为第七种营养素。
1.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
2.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
3.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可防治糖尿病的便秘。
4.高纤维饮食可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转运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减慢。亦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释放与增高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加强。
5.近年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使Ⅰ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的需要量。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还可防治便秘、痔疮等疾病。
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纤维素的摄入与鉴别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不含纤维素食物有:鸡、鸭、鱼、肉、蛋等;含大量纤维素的食物有:粗粮、麸子、蔬菜、豆类等,其中棉花含量最高,达到98%。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多食用豆类和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目前国内的植物纤维食品,多是用米糠、麸皮、麦糟、甜菜屑、南瓜、玉米皮及海藻类植物等制成的,对降低血糖、血脂有一定作用。
纤维素燃烧无味,生成黑烟,用此法可鉴别人造丝和真丝(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各种食物的纤维素含量
蔬菜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因此成为营养学家推荐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是适合IBS患者食用的健康食品。
无论谷类、薯类还是豆类,一般来说,加工得越精细,纤维素含量越少。常见食品的纤维素含量如下:
麦麸:31%
谷物:4-10%,从多到少排列为小麦粒、大麦、玉米、荞麦面、薏米面、高粱米、黑米。
麦片:8-9%
燕麦片:5-6%
马铃薯、白薯等薯类的纤维素含量大约为3%。
豆类:6-15%从多到少排列为黄豆、青豆、蚕豆、芸豆、豌豆、黑豆、红小豆、绿豆。
蔬菜类:笋类的含量最高,笋干的纤维素含量达到30-40%,辣椒超过40%。其余含纤维素较多的有: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
菌类(干):纤维素含量最高,其中松蘑的纤维素含量接近50%,30%以上的按照从多到少的排列为:发菜、香菇、银耳、木耳。此外,紫菜的纤维素含量也较高,达到20%。
坚果:3-14%。10%以上的有:黑芝麻、松子、杏仁;10%以下的有白芝麻、核桃、榛子、胡桃、葵瓜子、西瓜子、花生仁
水果:含量最多的是红果干,纤维素含量接近50%,其次有桑椹干、樱桃、酸枣、黑枣、大枣、小枣、石榴、苹果、鸭梨。
各种肉类、蛋类、奶制品、各种油、海鲜、酒精饮料、软饮料都不含纤维素;各种婴幼儿食品的纤维素含量都极低。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纤維素
纤维素的说明:
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此外,麻、麦秆、稻草、甘蔗渣等,都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纤维素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此外,以纤维素为原料的产品也广泛用于塑料、炸药、电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食物中的纤维素(即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编辑本段]纤维素的性质
纤维素大分子的基环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量约50000~2500000,相当于300~15000个葡萄糖基脱水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10O5)n, 其化学组成含碳44.44%、氢6.17%、氧49.39%。由于来源的不同,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残基的数目,即聚合度(DP)在很宽的范围。分子式可写作(C6H10O5)n。是维管束植物[2]、地衣植物以及一部分藻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醋酸菌(Acetobaeter)的荚膜,以及尾索类动物的被囊中也发现有纤维素的存在,棉的种子毛是高纯度(98%的纤维素。所谓α-纤维素(α-cellulose)这一名称系指从原来细胞壁的完全纤维素标准样品用17.5%NaOH不能提取的部分。β-纤维素(β-cellulose)、γ-纤维素(γ-cellulose)是相应于半纤维素的纤维素。虽然,α-纤维素通常大部分是结晶性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在化学上除含有纤维素以外,还含有各种多糖类。细胞壁的纤维素形成微纤维。宽度为10—30毫微米,长度有的达数微米。应用X线衍射和负染色法(negative染色法),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链状分子平行排列的结晶性部分组成宽为3—4毫微米的基本微纤维。推测这些基本微纤维集合起来就构成了微纤维。纤维素能溶于Schwitzer试剂或浓硫酸。虽然不易用酸水解,但是稀酸或纤维素酶可使纤维素生成D-葡萄糖、纤维二糖和寡糖。在醋酸菌中有从UDP葡萄糖引子(primer)转移糖苷合成纤维素的酶(cellulose synthase(UDPformingEC2.4.1.12)。在高等植物中已得到具有同样活性的颗粒性酶的标准样品。此酶通常是利用GDP葡萄糖(cellulose synthase(GDP forming) EC2.4.1.29),在由UDP葡萄糖转移的情况下,发生β-1,3键的混合。微纤维的形成场所和控制纤维素排列的机制还不太明瞭。另一方面就纤维素的分解而言,估计在初生细胞壁伸展生长时,微纤维的一部分由于纤维素酶的作用而被分解,成为可溶性。
纤维素不溶于水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能溶于铜氨Cu(NH3)4(OH)2溶液和铜乙二胺 [NH2CH2CH2NH2]Cu(OH)2溶液等。水可使纤维素发生有限溶胀,某些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可渗入纤维结晶区,产生无限溶胀,使纤维素溶解。纤维素加热到约150℃时不发生显著变化 ,超过这温度会由于脱水而逐渐焦化。纤维素与较浓的无机酸起水解作用生成葡萄糖等,与较浓的苛性碱溶液作用生成碱纤维素,与强氧化剂作用生成氧化纤维素。[编辑本段]纤维素的制法
纤维素的实验室制法是先用水、有机溶剂处理植物原料,再用氯、亚氯酸盐、二氧化氯、过乙酸去除其中所含的木素,得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然后采用各种方法除去半纤维素 ,制得纯纤维素。工业制法是用亚硫酸盐溶液或碱溶液蒸煮植物原料,除去木素,然后经过漂白进一步除去残留木素,所得漂白浆可用于造纸。[编辑本段]纤维素的作用和衍生物
全世界用于纺织造纸的纤维素,每年达800万吨。此外,用分离纯化的纤维素做原料,可以制造人造丝,赛璐玢以及硝酸酯、醋酸酯等酯类衍生物;也可制成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阴离子纤维素[1]等醚类衍生物,用于石油钻井、食品、陶瓷釉料、日化、合成洗涤、石墨制品、铅笔制造、电子、涂料、建筑建材、装饰、蚊香、烟草、造纸、橡胶、农业、胶粘剂、塑料、炸药、电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
膳食纤维
人类膳食中的纤维素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草食动物则依赖其消化道中的共生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从而得以吸收利用。食物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食物纤维素是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过去认为是“废物”,现在认为它在保障人类健康,延长生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称它为第七种营养素。
①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
②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
③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可防治糖尿病的便秘。
④高纤维饮食可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转运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减慢。亦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释放与增高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加强。
⑤近年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使Ⅰ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的需要量。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还可防治便秘、痔疮等疾病。
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编辑本段]纤维素的摄入与鉴别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不含纤维素食物有:鸡、鸭、鱼、肉、蛋等;含大量纤维素的食物有:粗粮、麸子、蔬菜、豆类等,其中棉花含量最高,达到98%。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多食用豆类和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目前国内的植物纤维食品,多是用米糠、麸皮、麦糟、甜菜屑、南瓜、玉米皮及海藻类植物等制成的,对降低血糖、血脂有一定作用。
纤维素燃烧无味,生成黑烟,用此法可鉴别人造丝和真丝(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编辑本段]各种食物的纤维素含量
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是适合IBS患者食用的健康食品。常见食品的纤维素含量如下:
麦麸:31%
谷物:4-10%,从多到少排列为小麦粒、大麦、玉米、荞麦面、薏米面、高粱米、黑米。
麦片:8-9%;燕麦片:5-6%
马铃薯、白薯等薯类的纤维素含量大约为3%。
豆类: 6-15%,从多到少排列为黄豆、青豆、蚕豆、芸豆、豌豆、黑豆、红小豆、绿豆
无论谷类、薯类还是豆类,一般来说,加工得越精细,纤维素含量越少。
蔬菜类:笋类的含量最高,笋干的纤维素含量达到30-40%,辣椒超过40%。其余含纤维素较多的有: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
菌类(干):纤维素含量最高,其中松蘑的纤维素含量接近50%,30%以上的按照从多到少的排列为:发菜、香菇、银耳、木耳。此外,紫菜的纤维素含量也较高,达到20%
坚果:3-14%。10%以上的有:黑芝麻、松子、杏仁;10%以下的有白芝麻、核桃、榛子、胡桃、葵瓜子、西瓜子、花生仁
水果:含量最多的是红果干,纤维素含量接近50%,其次有桑椹干、樱桃、酸枣、黑枣、大枣、小枣、石榴、苹果、鸭梨。
各种肉类、蛋类、奶制品、各种油、海鲜、酒精饮料、软饮料都不含纤维素;各种婴幼儿食品的纤维素含量都极低
纤维素与身体健康
并非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可以被消化并转化为葡萄糖。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被称为纤维。它是健康饮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水果、蔬菜、小扁豆、蚕豆以及粗粮中的含量较高。食用高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患肠癌、糖尿病和憩室疾病的可能性。而且也不易出现便秘现象。
通常人们认为纤维就是“粗草料”,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纤维可以吸收水分。因此它可以使食物残渣膨胀变松,更容易通过消化道。由于食物残渣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缩短了,因此感染的风险被降低;而且,当一些食物特别是肉类变质时,会产生致癌物质并引起细胞变异,食物残渣在体内停留时间的减短同样可以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经常食肉者的饮食中纤维的含量很低,这会将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加到24-72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些食物可能出现变质。因此如果你喜欢吃肉,那么你必须确保饮食中同时含有大量纤维。
纤维有很多种类,其中一些是蛋白质而不是碳水化合物。有些种类的纤维,如燕麦中含有的那一类被称为“可溶性纤维”,它们与糖类分子结合在一起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这样它们就可以帮助保持血糖浓度的稳定。有一些纤维的吸水性比其他种类的纤维要强很多。小麦纤维在水中可以膨胀到原来体积的10倍,而日本魔芋中的葡甘露聚糖纤维在水中可以膨胀到原来体积的100倍。由于纤维可以使食物膨胀,减缓糖类中能量的释放速度,因此高吸水性纤维可以帮助控制食欲,有助于保持适当的体重。
纤维理想的摄入量是每天不少于35克。如果食物选择得恰当,很容易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补充。萨里大学的营养学家约翰·迪克森(JOhn Dickerson)曾强调指出,在营养本不丰富的饮食中加入麦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其原因是麦鼓中含有大量的肌醇六磷酸,这是一种抗营养物质,它会降低身体对包括锌在内的各种矿物质的吸收。总之,最好还是从大量不同的食物来源中获得纤维,这些食物来源包括燕麦、小扁豆、蚕豆、植物种子、水果以及生食或轻微烹制的蔬菜。蔬菜中大部分的纤维在烹制过程中都被破坏了,因此蔬菜最好还是生食。
纤维素在工业中的应用
[3] 适用于干粉砂浆建材,内外墙耐水腻子粉(膏),粘结剂,填缝剂,界面剂,水性涂料,自流平剂等新型建材。
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此外,麻、麦秆、稻草、甘蔗渣等,都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纤维素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此外,以纤维素为原料的产品也广泛用于塑料、炸药、电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食物中的纤维素(即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编辑本段]纤维素的性质
纤维素大分子的基环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量约50000~2500000,相当于300~15000个葡萄糖基脱水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10O5)n, 其化学组成含碳44.44%、氢6.17%、氧49.39%。由于来源的不同,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残基的数目,即聚合度(DP)在很宽的范围。分子式可写作(C6H10O5)n。是维管束植物[2]、地衣植物以及一部分藻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醋酸菌(Acetobaeter)的荚膜,以及尾索类动物的被囊中也发现有纤维素的存在,棉的种子毛是高纯度(98%的纤维素。所谓α-纤维素(α-cellulose)这一名称系指从原来细胞壁的完全纤维素标准样品用17.5%NaOH不能提取的部分。β-纤维素(β-cellulose)、γ-纤维素(γ-cellulose)是相应于半纤维素的纤维素。虽然,α-纤维素通常大部分是结晶性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在化学上除含有纤维素以外,还含有各种多糖类。细胞壁的纤维素形成微纤维。宽度为10—30毫微米,长度有的达数微米。应用X线衍射和负染色法(negative染色法),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链状分子平行排列的结晶性部分组成宽为3—4毫微米的基本微纤维。推测这些基本微纤维集合起来就构成了微纤维。纤维素能溶于Schwitzer试剂或浓硫酸。虽然不易用酸水解,但是稀酸或纤维素酶可使纤维素生成D-葡萄糖、纤维二糖和寡糖。在醋酸菌中有从UDP葡萄糖引子(primer)转移糖苷合成纤维素的酶(cellulose synthase(UDPformingEC2.4.1.12)。在高等植物中已得到具有同样活性的颗粒性酶的标准样品。此酶通常是利用GDP葡萄糖(cellulose synthase(GDP forming) EC2.4.1.29),在由UDP葡萄糖转移的情况下,发生β-1,3键的混合。微纤维的形成场所和控制纤维素排列的机制还不太明瞭。另一方面就纤维素的分解而言,估计在初生细胞壁伸展生长时,微纤维的一部分由于纤维素酶的作用而被分解,成为可溶性。
纤维素不溶于水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能溶于铜氨Cu(NH3)4(OH)2溶液和铜乙二胺 [NH2CH2CH2NH2]Cu(OH)2溶液等。水可使纤维素发生有限溶胀,某些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可渗入纤维结晶区,产生无限溶胀,使纤维素溶解。纤维素加热到约150℃时不发生显著变化 ,超过这温度会由于脱水而逐渐焦化。纤维素与较浓的无机酸起水解作用生成葡萄糖等,与较浓的苛性碱溶液作用生成碱纤维素,与强氧化剂作用生成氧化纤维素。[编辑本段]纤维素的制法
纤维素的实验室制法是先用水、有机溶剂处理植物原料,再用氯、亚氯酸盐、二氧化氯、过乙酸去除其中所含的木素,得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然后采用各种方法除去半纤维素 ,制得纯纤维素。工业制法是用亚硫酸盐溶液或碱溶液蒸煮植物原料,除去木素,然后经过漂白进一步除去残留木素,所得漂白浆可用于造纸。[编辑本段]纤维素的作用和衍生物
全世界用于纺织造纸的纤维素,每年达800万吨。此外,用分离纯化的纤维素做原料,可以制造人造丝,赛璐玢以及硝酸酯、醋酸酯等酯类衍生物;也可制成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阴离子纤维素[1]等醚类衍生物,用于石油钻井、食品、陶瓷釉料、日化、合成洗涤、石墨制品、铅笔制造、电子、涂料、建筑建材、装饰、蚊香、烟草、造纸、橡胶、农业、胶粘剂、塑料、炸药、电工及科研器材等方面。
膳食纤维
人类膳食中的纤维素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草食动物则依赖其消化道中的共生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从而得以吸收利用。食物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食物纤维素是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过去认为是“废物”,现在认为它在保障人类健康,延长生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称它为第七种营养素。
①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
②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
③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可防治糖尿病的便秘。
④高纤维饮食可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转运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减慢。亦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释放与增高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加强。
⑤近年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使Ⅰ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的需要量。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还可防治便秘、痔疮等疾病。
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编辑本段]纤维素的摄入与鉴别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不含纤维素食物有:鸡、鸭、鱼、肉、蛋等;含大量纤维素的食物有:粗粮、麸子、蔬菜、豆类等,其中棉花含量最高,达到98%。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多食用豆类和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目前国内的植物纤维食品,多是用米糠、麸皮、麦糟、甜菜屑、南瓜、玉米皮及海藻类植物等制成的,对降低血糖、血脂有一定作用。
纤维素燃烧无味,生成黑烟,用此法可鉴别人造丝和真丝(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编辑本段]各种食物的纤维素含量
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是适合IBS患者食用的健康食品。常见食品的纤维素含量如下:
麦麸:31%
谷物:4-10%,从多到少排列为小麦粒、大麦、玉米、荞麦面、薏米面、高粱米、黑米。
麦片:8-9%;燕麦片:5-6%
马铃薯、白薯等薯类的纤维素含量大约为3%。
豆类: 6-15%,从多到少排列为黄豆、青豆、蚕豆、芸豆、豌豆、黑豆、红小豆、绿豆
无论谷类、薯类还是豆类,一般来说,加工得越精细,纤维素含量越少。
蔬菜类:笋类的含量最高,笋干的纤维素含量达到30-40%,辣椒超过40%。其余含纤维素较多的有: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
菌类(干):纤维素含量最高,其中松蘑的纤维素含量接近50%,30%以上的按照从多到少的排列为:发菜、香菇、银耳、木耳。此外,紫菜的纤维素含量也较高,达到20%
坚果:3-14%。10%以上的有:黑芝麻、松子、杏仁;10%以下的有白芝麻、核桃、榛子、胡桃、葵瓜子、西瓜子、花生仁
水果:含量最多的是红果干,纤维素含量接近50%,其次有桑椹干、樱桃、酸枣、黑枣、大枣、小枣、石榴、苹果、鸭梨。
各种肉类、蛋类、奶制品、各种油、海鲜、酒精饮料、软饮料都不含纤维素;各种婴幼儿食品的纤维素含量都极低
纤维素与身体健康
并非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可以被消化并转化为葡萄糖。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被称为纤维。它是健康饮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水果、蔬菜、小扁豆、蚕豆以及粗粮中的含量较高。食用高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患肠癌、糖尿病和憩室疾病的可能性。而且也不易出现便秘现象。
通常人们认为纤维就是“粗草料”,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纤维可以吸收水分。因此它可以使食物残渣膨胀变松,更容易通过消化道。由于食物残渣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缩短了,因此感染的风险被降低;而且,当一些食物特别是肉类变质时,会产生致癌物质并引起细胞变异,食物残渣在体内停留时间的减短同样可以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经常食肉者的饮食中纤维的含量很低,这会将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加到24-72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些食物可能出现变质。因此如果你喜欢吃肉,那么你必须确保饮食中同时含有大量纤维。
纤维有很多种类,其中一些是蛋白质而不是碳水化合物。有些种类的纤维,如燕麦中含有的那一类被称为“可溶性纤维”,它们与糖类分子结合在一起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这样它们就可以帮助保持血糖浓度的稳定。有一些纤维的吸水性比其他种类的纤维要强很多。小麦纤维在水中可以膨胀到原来体积的10倍,而日本魔芋中的葡甘露聚糖纤维在水中可以膨胀到原来体积的100倍。由于纤维可以使食物膨胀,减缓糖类中能量的释放速度,因此高吸水性纤维可以帮助控制食欲,有助于保持适当的体重。
纤维理想的摄入量是每天不少于35克。如果食物选择得恰当,很容易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补充。萨里大学的营养学家约翰·迪克森(JOhn Dickerson)曾强调指出,在营养本不丰富的饮食中加入麦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其原因是麦鼓中含有大量的肌醇六磷酸,这是一种抗营养物质,它会降低身体对包括锌在内的各种矿物质的吸收。总之,最好还是从大量不同的食物来源中获得纤维,这些食物来源包括燕麦、小扁豆、蚕豆、植物种子、水果以及生食或轻微烹制的蔬菜。蔬菜中大部分的纤维在烹制过程中都被破坏了,因此蔬菜最好还是生食。
纤维素在工业中的应用
[3] 适用于干粉砂浆建材,内外墙耐水腻子粉(膏),粘结剂,填缝剂,界面剂,水性涂料,自流平剂等新型建材。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呂蒙正之破窯賦
破窯賦(宿命論)呂蒙正
蓋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雉雞兩翼,飛不如鳥。馬有追風之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屈。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盜跖長生,豈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凶惡之徒。堯帝稱聖,卻生不肖之子;瞽眅頑呆,反生大孝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筆史。晏子身形短劣,封為齊國首相;孔明臥居草蘆,能做蜀漢軍師。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官無半封;馮唐有安邦之志,白髮終生不遇。楚霸英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享有萬里山河。伍員乞食於吳市,韓信受辱於跨下,及至運到,腰懸王印,一旦時衰,傷於陰人之手。王翦收趙,統領百萬雄兵,主上猜疑,卒至身首兩分。人生在世,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有少壯而老衰。有少年得志、有中年得志、有老年得志。青年美婦卻配愚蠢之夫,俊俏才郎卻配粗醜之婦。才疏學淺,少年登科及第;滿腹文章,皓首仍在深山。青樓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閏閣嬌娥運舛反為娼妓。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中;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初貧君子常存禮義之容,乍富小人不脫賤寒之體。時雖不足,只宜守分安心,心存不欺,必有榮華之日。天不得時,三光失曜;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海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運道不通;人若不依根基,誰不欲富貴也。吾昔日被困破窯,日則求於僧膳,夜則宿於破窯,思衣不能遮其體,思食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吾賤,非吾賤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今日官居極品,位列三台,有打百僚之杖,有斬小人之劍,屈膝於一人之下,立身於萬人之上,思衣有羅絹千箱,思食有珍饈百味,上人趨,下人羨,人道我貴,非吾貴也,亦乃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蓋、人生各有其時,富貴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權?不可使盡,此乃天理循環,終而復始者也。人能知足,不怨天地,順天理立善造命運也。
嘆世詩一首:
鶉衣百結不堪縫,一片飛西一片東,朝怕嶺頭雲蔽日,暮驚洞口鵲呼風。
半斤米栗無能買,滿腹文章總是空,幾度欲投江海去,術人許我有三公。
貧窮如虎,驚走六親,心正無虧,亦得安康。
人貧志短語言低,馬瘦毛長無力嘶,得意貓兒雄似虎,失群鸞鳳不如雞。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命裡未逢君且待,寬宏大量成富貴。
認命、知命、然後聽天可也。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屈。
*人生在世,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
*有少年得志、有中年得志、有老年得志,有少壯而老衰。
*時雖不足,只宜守分安心,心存不欺,必有榮華之日。
*人若不依根基,誰不欲富貴也。
*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
*富貴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權?不可使盡。
*人能知足,不怨天地,順天理立善造命運也
*心正無虧,亦得安康。*命裡未逢君且待,寬宏大量成富貴。
*認命、知命、然後聽天可也。
.
蓋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雉雞兩翼,飛不如鳥。馬有追風之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屈。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盜跖長生,豈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凶惡之徒。堯帝稱聖,卻生不肖之子;瞽眅頑呆,反生大孝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筆史。晏子身形短劣,封為齊國首相;孔明臥居草蘆,能做蜀漢軍師。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官無半封;馮唐有安邦之志,白髮終生不遇。楚霸英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享有萬里山河。伍員乞食於吳市,韓信受辱於跨下,及至運到,腰懸王印,一旦時衰,傷於陰人之手。王翦收趙,統領百萬雄兵,主上猜疑,卒至身首兩分。人生在世,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有少壯而老衰。有少年得志、有中年得志、有老年得志。青年美婦卻配愚蠢之夫,俊俏才郎卻配粗醜之婦。才疏學淺,少年登科及第;滿腹文章,皓首仍在深山。青樓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閏閣嬌娥運舛反為娼妓。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中;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初貧君子常存禮義之容,乍富小人不脫賤寒之體。時雖不足,只宜守分安心,心存不欺,必有榮華之日。天不得時,三光失曜;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海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運道不通;人若不依根基,誰不欲富貴也。吾昔日被困破窯,日則求於僧膳,夜則宿於破窯,思衣不能遮其體,思食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吾賤,非吾賤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今日官居極品,位列三台,有打百僚之杖,有斬小人之劍,屈膝於一人之下,立身於萬人之上,思衣有羅絹千箱,思食有珍饈百味,上人趨,下人羨,人道我貴,非吾貴也,亦乃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蓋、人生各有其時,富貴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權?不可使盡,此乃天理循環,終而復始者也。人能知足,不怨天地,順天理立善造命運也。
嘆世詩一首:
鶉衣百結不堪縫,一片飛西一片東,朝怕嶺頭雲蔽日,暮驚洞口鵲呼風。
半斤米栗無能買,滿腹文章總是空,幾度欲投江海去,術人許我有三公。
貧窮如虎,驚走六親,心正無虧,亦得安康。
人貧志短語言低,馬瘦毛長無力嘶,得意貓兒雄似虎,失群鸞鳳不如雞。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命裡未逢君且待,寬宏大量成富貴。
認命、知命、然後聽天可也。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屈。
*人生在世,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
*有少年得志、有中年得志、有老年得志,有少壯而老衰。
*時雖不足,只宜守分安心,心存不欺,必有榮華之日。
*人若不依根基,誰不欲富貴也。
*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
*富貴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權?不可使盡。
*人能知足,不怨天地,順天理立善造命運也
*心正無虧,亦得安康。*命裡未逢君且待,寬宏大量成富貴。
*認命、知命、然後聽天可也。
.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徃生者(入木)儀式
喪 禮
死,人生之終也。為人子者哀,乃人之常情,而遵喪禮,盡孝道,為我傳統美德。故儒家特重視喪葬,而制有喪禮。自佛教傳入之後,俗信地獄之說,遂有僧道點綴其中,成為一般之喪葬習俗。近來雖隨時代演變而漸趨簡化,但卻另又產生不正常新惡俗,互相效尤,令人歎息。子曰:「喪,與其易也寧戚」,禮記中亦云:「斂首足形,還葬而無楟,稱其財,斯之謂禮」。合禮與否,全在於心意表達是否誠敬,而不在乎競相舖張,以奢華為榮。
茲將古昔一般喪葬習俗概述於後,供識者改進參考:
一、徙舖:當人彌留時,即移出廳堂,俗曰「搬舖」。凡男女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者,死則謂之壽終。依古例,男徒正寢(左側),女徙內寢(右側)。因此訃文中男稱「壽終正寢」,女稱「壽終內寢」,使死者能在家中最善美之處而安。俗以死在床上,魂將被吊床中、不能超度,故夭折者雖移廳堂,亦須移於床下。
二、拜腳尾飯:待氣絕即舉哀。以一碗飯上插一雙箸,置鴨蛋一個,稱「腳尾飯」及油燈一盞,俗稱「腳尾燈,或稱「長明燈」,焚香哀哭,燒冥幣祭拜,稱「拜腳尾飯」。為死者食用、照冥路及路費。此儀,據傳古昔荒蕪多蟲獸,為防蟲蟻慕屍味而聚,乃撒飯於屍周,粒食與蟲蟻,並焚火驅獸毋害屍,而相沿演變為今之拜腳尾飯、焚燒紙之儀。
三、守舖:舖草席於屍側,或坐或臥,日夜守屍曰「守舖」,俗傳:「屍最忌貓,貓跳過屍,即屍起行走,遇人緊抱不脫,若衝閾則倒」,故日夜守舖,一盡孝心,二防不測。
四、報喪:喪即報知親戚,報喪不得入人家屋內。母喪,即帶白布報母外家,稱「報白」。女兒聞喪自外歸來,半途即悲聲哀哭,俗曰「哭路頭」。將至家前即匍匐而進,至門前跪地哀哭,俟孝眷自內哭應點香出廳,接香跪拜後,方得進內瞻仰遺容。親戚往弔,稱「探舖」,子孫哀哭迎接。母喪,接舅、妗,曰「接外家」,即門前擺香案,孝眷匍匐哀哭跪接,外家即掀起桌帷,以示責備之意。舊時俟外家來弔,方可入殮,以示善終。
五、居喪:死者斷氣起遺族即服喪,曰「居喪」。去裝飾、皮鞋等,子女、兒媳、長孫改穿藍色素衣,其他卑族穿白色素衣。居喪中遺族不入廚房理中饋,曰「斷灶」。
六、豎魂帛:屍蓋上白布,自首至足,屍跡不露。又以布帷遮住神明及祖先牌位,以免觸犯,俟入殮後始卸。另立以白厚紙,書上死者名諱及死亡年月日,作魂帛暫代位牌,曰「豎魂帛」,為道僧招魂之用。並請道僧(烏頭司公)於死者靈前誦經,為亡靈開冥路,謂「開魂路」。
七、喪服:央人縫製喪服,並備草鞋、草箍(麻布圈以稿繩,孝男戴)、孝杖(竹端包麻布,孝男、長孫用)等。喪服,依與死者關係親疏,制有區別:
麻布:子女、兒媳、長孫用之,為最重孝。
苧布:孫、甥、姪用心,為次重孝。
白布:與死者同輩或外親用之。
紅布:死者第四代孫用心,含有四代同堂為榮之意。
八、入殮:依日師擇之吉日良辰,將屍安放於棺內,俗稱「入木」。須經下列儀式:
(一)買水:入木前,屍須先洗淨。洗屍之水,須用活水。故孝男穿孝服,捧新缽至河邊,焚冥紙,盛河水回家,稱「買水」。以白布沾缽水,拭掙死者。
(二)穿壽衣:拭淨後,為死者理髮、梳粧,換壽衣,俗稱「張穿」。依年齡之高低,壽衣穿有三重、五重、七重等之分。必須奇數,蓋喪事只可單,不可雙也。
(三)接棺:棺木將至,孝眷即匍匐出門,哀哭跪接,曰「接棺」,先燒紙,嗣奉入廳中。
(四)辭生:入殮之前,以飯、鴨蛋、豆腐、青菜等六碗或十二碗,供拜死者,稱「辭生」,以為告別死者。而道僧即以供食狀,吉語相告。
(五)入殮:棺木內先舖茶葉、草紙、木炭及殉葬物等,待吉辰至,孝男抬死者首足,土公仔(棺木杠夫)即助其安放棺內,頭以草紙固定,俗稱「入木」。此時切忌抬屍人影投於屍上,或眼淚滴下棺內。孝眷即環跪棺旁哀哭。
(六)回西方:搭棚設壇,懸掛佛像、地獄圖等,於入殮之後,即請道僧誦經做法事,藉佛力超度亡魂,免墮地獄而往西方佛國,曰「回西方」。
九、擱棺:安葬須擇黃道吉日,且須請地理師尋覓墳墓福地費時,致停柩日久,稱「擱棺」,俗稱「打桶」。如打桶過久,需僱工油漆棺木,以防屍味外洩。古時櫚棺之風甚熾,今則少見。
十、出殯:以日師擇定良辰吉日出殯,俗曰「出山」。其儀式概述如下:
(一)擺祭:將棺木移於屋外,俗稱「移柩」後,舉行「擺祭」。除喪家備牲醴等外,出嫁女兒須備豬頭供祭。孝眷、女婿等依序奠酒跪拜,嗣由親朋等弔祭。
(二)封棺:祭罷即行封棺之儀,俗曰「封釘」。孝眷環跪棺旁,隨司公高唱吉語,以「有喔」呼應。男喪由死者親族,女喪請外家行封釘。先由棺蓋四端已打牢固之釘上,用斧頭作打釘狀,最後打棺中央一釘,稱「子孫釘」。釘畢送紅包與封釘人,孝男即用牙齒拔起子孫釘,供於魂帛。司公所唱吉語如左:
「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居福祿。
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家伙。
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
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
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代代如彭祖」。
(三)旋棺:封釘畢,個僧即引導孝券繞棺三次,曰「旋棺」。俟棺木蓋上棺章,女眷即倚棺哀哭,俗稱「哭棺柴頭」。哭罷即發引安葬。
(四)出殯行列:
地理師乘轎引導。
路鼓。
獻紙錢(擲紙錢與路上野魂以免搗亂)。
孝女執草龍(俗稱火把,以稻草綑束,長數尺,先端焚燒生煙)為照明引路(古昔用火把以防野獸,相沿而來)。
女婿、孫婿執銘旌(書死者銜名白長旗。
洗路(弄鐃鈸)。
吉大門燈(書家姓之大燈籠)。
輓聯輓幛、花環、藝閣、化裝隊、樂隊等。
大鼓亭。
香亭。
子孫亭。
紙轎(塗紙轎,子孫扛)。
司公(道僧)。
靈柩,孝男扶棺而行。
大孫轎(又稱魂轎)。
執幢幡。
孝券,女眷則由一男人用白長布條曳引,執布條一路哀哭而行,以免分靜。
最後為執拂(送葬)來賓。
送葬者,親戚幼輩頭綁白布,平輩左手綁白布,長輩白布綁腰,外家白布綁半肩之分。至小段行程,喪子等即跪地向送葬來賓,拜謝並請止步。外家則送至門口止步。
十一、點主:舊俗點主在墓地舉行。俟靈柩安放墓前,即請官人或學者為點主官(通常道僧代行)行點主。將靈牌上神主之主字上面一點從缺,彷如王字。孝男背神主面向東,跪於地上。點主管執新筆,沾雄雞冠鮮血(今則改為沾朱墨),隨道僧高唱吉語,點「王」為「主」後,向東或墓後擲棄筆。再執新筆蘸墨點黑.即點主告成。孝眷即匍匐叩謝點主官,黑墨筆攜回。點主吉語如下:「我今握筆對天庭,二十四山作聖靈,孔子賜我文章筆,萬事由我能作成。點天天清,點地地靈,點人人長生,點主主有靈,點斤斤會拿,點腳腳會行。點上添來一點紅,代子孫成富翁。王字頭上加一點,子孫興旺萬年享。一筆舉起指東方,孝券人等大吉昌。王字頭上加一點,世代榮華萬萬年。一筆舉起指上天,孝門富貴子孫賢,點得房房生貴子,富貴榮華享無疆」。
十二、安葬:良辰至,即收祀后土,將靈柩奉安入穴,俗稱「落葬」。
(一)放栓:入穴前將棺木穿氣孔,曰「放栓」,使屍體與地氣相通。
(二)落葬:落葬之先,地理師(堪輿家)捧羅庚(羅盤)禱告,高唱:「手捧羅庚八卦神,盤古初開天地人,九天玄女陰陽法,曾傳凡間楊救貧,南山石上鳳凰飛,正是楊公安葬時,年通月利無忌,此日當開生龍口,緊來引進大封君 太孺人。前面有山山拱秀,後面有屏鎮龍基,前有朱人丁量,後是玄武鎮明堂,左有青龍送財寶,右是白虎進田園,祿到山前人富貴,馬到山後財丁旺,吾奉太上老君,進!」,即靈柩入穴,放正方位安棺。有時地理師嫌喪家紅包薄,禱告吉語即從簡,僅唱:「良辰吉日天地開,面前吉日鳳凰來,前進葬,後得財,富貴即時來,進!」,寥寥幾句,敷衍了事。
(三)撒五穀:埋罷,地理師高唱:「進好好,乎(給)汝子孫長古老」。嗣即孝券隨道僧引導,繞墓三次。繞罷,再由地理師一面高唱吉語,一面將備於斗內心五穀、硬幣、鐵釘撒於墓上人吉語如下:「一撒東方甲乙木,代代子孫受天福。二撒西方庚計金,代代子孫出公卿。三撒南方丙丁火,代代子孫發家伙。四撒北方壬癸水,代代子孫富貴隨。五撒中央戊已土,代代子孫壽彭祖。現在五穀撒落土,代代子孫出大官虎。五奉九天玄女勒!」。撒五穀後取墓土一塊放入斗灸嗣即道僧斗內五穀豐登,財丁興旺,家業騰達。分五穀吉語如下:「一要人丁千萬口。二要財寶儘豐盈。三要子孫當量盛。四要頭好聰穎。五要登科會趁早。六要牛馬結成群。七要南北山府庫。八要壽命真永長。九要家財石崇富。十要富貴永無疆。五穀平分,百子千孫。
(四)返主:分罷五穀,神主放入斗內,與斗久留存少許五穀等,由長孫「魂轎」攜回,稱「返主」。安葬儀式畢返家後,喪家備餐請道卻、抬棺工人或其他工作人員。
舊時餐用豬肉都切成三角形,別於平時心切法,故俗稱「吃三角肉」則有參與喪式之意。而券則菜肴放置於監湖(簸箕),蹲於地上用餐,以表孝道。
喪儀完結,出嫁女兒及親戚歸家時,喪家須送發粿(含意居達)。桶箍(含意闔家園圓)、菜(台語與久音同,含意長壽(等物貼上紅紙,帶回家以討吉利。而喪家不得打招呼,如請其再來等(因喪事不可再)。
十三、做功德:它葬後搭棚設壇,長孫女執傘遮蓋桌上魂帛,面向壇坐於壇前,請司公(道僧)誦經做法事,俗稱「做司」。本以死者之名施功德,以贖生前罪孽,而藉佛力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惟所做法事,不祇「開魂路」、「做功德」等,且雜有走赦馬(司公數人,手執紙馬、紙人作追逐遊戲)、弄鐃(以鐃鈸作各種演技)、挑經(一司公挑經卷,作難分難捨狀過奈河橋,使孝券悲憫而擲錢施捨(、放燄口(口火吐火)等雜技表演。故古時有一諧聯曰:「孝子報親恩,無工無不可。儒生從道教,其然其豈然」,識者所不以為然也。
十四、圍庫錢:做司後,孝券圍繞燒冥紙及紙製庫官庫吏,曰「圍庫錢」。因恐被別家亡魂劫掠,故圍守庫錢也。俗信庫錢可付托死者,轉交與早先亡故之親屬,稱「寄庫」,故多燒而不與子媳參加圍燒,恐被亡故家屬冒收也。
十五、安靈:返主拜懺後設靈桌,上置魂身(仿死者紙像)、魂帛,兩帝置桌頭嫺(紙製僕婢各一),魂帛前置香爐、靈燭、油燈等物件,桌旁放幢幡,稱「靈」或「安靈」。富者僱「糊紙匠」設富麗孝堂,俗稱「結靈壇」。靈位於除靈時撤除,靈桌往昔多棄於效外。
(一)孝飯:自靈時起,每日早晚於前供飯(飯上插箸一雙,菜湯一碗)及洗臉盆、毛巾,稱「拜孝飯」,祭拜燒冥紙。拜孝飯時女眷須於靈前哀哭,曰「叫起叫睏」一直至除靈止。
(二)做七:死後每隔七日,做七一次,稱「做七」。做七應備牲醴菜肴奠祭。倘遇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稱「撞七」,提前一日半夜做七。死後第七日稱第七日稱「頭七」,俗以死者此日始知己死,亡靈將歸宅哀哭,故於午夜後即哀哭致祭至中午,前延請道僧誦經,開魂路,舉行法懺。二、四、六七為小七,奠祭從簡。三七為「查某子(女兒)七」應早出嫁女兒奠祭,仍請道僧誦經做功德,儀式隆重。五七為「查某孫仔(姪女)七」或稱「親房七」由族親致祭。七七為尾七,仍請道僧法懺奠祭。
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十六、除靈:俗於死後一百日前後,擇吉日舉行奠祭,稱「做百日」。飯肴須稍為豐盛,並請道房屋與「魂身」一併焚人供死者居住。古俗力有除靈次日,孝婦除孝服,理髮沐浴換素衣,至寺廟行香後,始可回娘家省親,曰「行圓」,孝男亦於除靈後始可理髮。俗信百日久為不淨之身,大吉祥頗受禁忌。除靈後即早「精孝」換為「幼孝」,稱「換孝」。
十七、做對年:死後一週年祭,俗稱「做對年」。死者始合祀於祖先牌位,稱「合爐」,並即「脫孝」。在帶孝期內,喪家年節不作粿粽之類,由親戚餽贈。
(摘錄自「民雄鄉誌」)
死,人生之終也。為人子者哀,乃人之常情,而遵喪禮,盡孝道,為我傳統美德。故儒家特重視喪葬,而制有喪禮。自佛教傳入之後,俗信地獄之說,遂有僧道點綴其中,成為一般之喪葬習俗。近來雖隨時代演變而漸趨簡化,但卻另又產生不正常新惡俗,互相效尤,令人歎息。子曰:「喪,與其易也寧戚」,禮記中亦云:「斂首足形,還葬而無楟,稱其財,斯之謂禮」。合禮與否,全在於心意表達是否誠敬,而不在乎競相舖張,以奢華為榮。
茲將古昔一般喪葬習俗概述於後,供識者改進參考:
一、徙舖:當人彌留時,即移出廳堂,俗曰「搬舖」。凡男女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者,死則謂之壽終。依古例,男徒正寢(左側),女徙內寢(右側)。因此訃文中男稱「壽終正寢」,女稱「壽終內寢」,使死者能在家中最善美之處而安。俗以死在床上,魂將被吊床中、不能超度,故夭折者雖移廳堂,亦須移於床下。
二、拜腳尾飯:待氣絕即舉哀。以一碗飯上插一雙箸,置鴨蛋一個,稱「腳尾飯」及油燈一盞,俗稱「腳尾燈,或稱「長明燈」,焚香哀哭,燒冥幣祭拜,稱「拜腳尾飯」。為死者食用、照冥路及路費。此儀,據傳古昔荒蕪多蟲獸,為防蟲蟻慕屍味而聚,乃撒飯於屍周,粒食與蟲蟻,並焚火驅獸毋害屍,而相沿演變為今之拜腳尾飯、焚燒紙之儀。
三、守舖:舖草席於屍側,或坐或臥,日夜守屍曰「守舖」,俗傳:「屍最忌貓,貓跳過屍,即屍起行走,遇人緊抱不脫,若衝閾則倒」,故日夜守舖,一盡孝心,二防不測。
四、報喪:喪即報知親戚,報喪不得入人家屋內。母喪,即帶白布報母外家,稱「報白」。女兒聞喪自外歸來,半途即悲聲哀哭,俗曰「哭路頭」。將至家前即匍匐而進,至門前跪地哀哭,俟孝眷自內哭應點香出廳,接香跪拜後,方得進內瞻仰遺容。親戚往弔,稱「探舖」,子孫哀哭迎接。母喪,接舅、妗,曰「接外家」,即門前擺香案,孝眷匍匐哀哭跪接,外家即掀起桌帷,以示責備之意。舊時俟外家來弔,方可入殮,以示善終。
五、居喪:死者斷氣起遺族即服喪,曰「居喪」。去裝飾、皮鞋等,子女、兒媳、長孫改穿藍色素衣,其他卑族穿白色素衣。居喪中遺族不入廚房理中饋,曰「斷灶」。
六、豎魂帛:屍蓋上白布,自首至足,屍跡不露。又以布帷遮住神明及祖先牌位,以免觸犯,俟入殮後始卸。另立以白厚紙,書上死者名諱及死亡年月日,作魂帛暫代位牌,曰「豎魂帛」,為道僧招魂之用。並請道僧(烏頭司公)於死者靈前誦經,為亡靈開冥路,謂「開魂路」。
七、喪服:央人縫製喪服,並備草鞋、草箍(麻布圈以稿繩,孝男戴)、孝杖(竹端包麻布,孝男、長孫用)等。喪服,依與死者關係親疏,制有區別:
麻布:子女、兒媳、長孫用之,為最重孝。
苧布:孫、甥、姪用心,為次重孝。
白布:與死者同輩或外親用之。
紅布:死者第四代孫用心,含有四代同堂為榮之意。
八、入殮:依日師擇之吉日良辰,將屍安放於棺內,俗稱「入木」。須經下列儀式:
(一)買水:入木前,屍須先洗淨。洗屍之水,須用活水。故孝男穿孝服,捧新缽至河邊,焚冥紙,盛河水回家,稱「買水」。以白布沾缽水,拭掙死者。
(二)穿壽衣:拭淨後,為死者理髮、梳粧,換壽衣,俗稱「張穿」。依年齡之高低,壽衣穿有三重、五重、七重等之分。必須奇數,蓋喪事只可單,不可雙也。
(三)接棺:棺木將至,孝眷即匍匐出門,哀哭跪接,曰「接棺」,先燒紙,嗣奉入廳中。
(四)辭生:入殮之前,以飯、鴨蛋、豆腐、青菜等六碗或十二碗,供拜死者,稱「辭生」,以為告別死者。而道僧即以供食狀,吉語相告。
(五)入殮:棺木內先舖茶葉、草紙、木炭及殉葬物等,待吉辰至,孝男抬死者首足,土公仔(棺木杠夫)即助其安放棺內,頭以草紙固定,俗稱「入木」。此時切忌抬屍人影投於屍上,或眼淚滴下棺內。孝眷即環跪棺旁哀哭。
(六)回西方:搭棚設壇,懸掛佛像、地獄圖等,於入殮之後,即請道僧誦經做法事,藉佛力超度亡魂,免墮地獄而往西方佛國,曰「回西方」。
九、擱棺:安葬須擇黃道吉日,且須請地理師尋覓墳墓福地費時,致停柩日久,稱「擱棺」,俗稱「打桶」。如打桶過久,需僱工油漆棺木,以防屍味外洩。古時櫚棺之風甚熾,今則少見。
十、出殯:以日師擇定良辰吉日出殯,俗曰「出山」。其儀式概述如下:
(一)擺祭:將棺木移於屋外,俗稱「移柩」後,舉行「擺祭」。除喪家備牲醴等外,出嫁女兒須備豬頭供祭。孝眷、女婿等依序奠酒跪拜,嗣由親朋等弔祭。
(二)封棺:祭罷即行封棺之儀,俗曰「封釘」。孝眷環跪棺旁,隨司公高唱吉語,以「有喔」呼應。男喪由死者親族,女喪請外家行封釘。先由棺蓋四端已打牢固之釘上,用斧頭作打釘狀,最後打棺中央一釘,稱「子孫釘」。釘畢送紅包與封釘人,孝男即用牙齒拔起子孫釘,供於魂帛。司公所唱吉語如左:
「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居福祿。
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家伙。
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
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
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代代如彭祖」。
(三)旋棺:封釘畢,個僧即引導孝券繞棺三次,曰「旋棺」。俟棺木蓋上棺章,女眷即倚棺哀哭,俗稱「哭棺柴頭」。哭罷即發引安葬。
(四)出殯行列:
地理師乘轎引導。
路鼓。
獻紙錢(擲紙錢與路上野魂以免搗亂)。
孝女執草龍(俗稱火把,以稻草綑束,長數尺,先端焚燒生煙)為照明引路(古昔用火把以防野獸,相沿而來)。
女婿、孫婿執銘旌(書死者銜名白長旗。
洗路(弄鐃鈸)。
吉大門燈(書家姓之大燈籠)。
輓聯輓幛、花環、藝閣、化裝隊、樂隊等。
大鼓亭。
香亭。
子孫亭。
紙轎(塗紙轎,子孫扛)。
司公(道僧)。
靈柩,孝男扶棺而行。
大孫轎(又稱魂轎)。
執幢幡。
孝券,女眷則由一男人用白長布條曳引,執布條一路哀哭而行,以免分靜。
最後為執拂(送葬)來賓。
送葬者,親戚幼輩頭綁白布,平輩左手綁白布,長輩白布綁腰,外家白布綁半肩之分。至小段行程,喪子等即跪地向送葬來賓,拜謝並請止步。外家則送至門口止步。
十一、點主:舊俗點主在墓地舉行。俟靈柩安放墓前,即請官人或學者為點主官(通常道僧代行)行點主。將靈牌上神主之主字上面一點從缺,彷如王字。孝男背神主面向東,跪於地上。點主管執新筆,沾雄雞冠鮮血(今則改為沾朱墨),隨道僧高唱吉語,點「王」為「主」後,向東或墓後擲棄筆。再執新筆蘸墨點黑.即點主告成。孝眷即匍匐叩謝點主官,黑墨筆攜回。點主吉語如下:「我今握筆對天庭,二十四山作聖靈,孔子賜我文章筆,萬事由我能作成。點天天清,點地地靈,點人人長生,點主主有靈,點斤斤會拿,點腳腳會行。點上添來一點紅,代子孫成富翁。王字頭上加一點,子孫興旺萬年享。一筆舉起指東方,孝券人等大吉昌。王字頭上加一點,世代榮華萬萬年。一筆舉起指上天,孝門富貴子孫賢,點得房房生貴子,富貴榮華享無疆」。
十二、安葬:良辰至,即收祀后土,將靈柩奉安入穴,俗稱「落葬」。
(一)放栓:入穴前將棺木穿氣孔,曰「放栓」,使屍體與地氣相通。
(二)落葬:落葬之先,地理師(堪輿家)捧羅庚(羅盤)禱告,高唱:「手捧羅庚八卦神,盤古初開天地人,九天玄女陰陽法,曾傳凡間楊救貧,南山石上鳳凰飛,正是楊公安葬時,年通月利無忌,此日當開生龍口,緊來引進大封君 太孺人。前面有山山拱秀,後面有屏鎮龍基,前有朱人丁量,後是玄武鎮明堂,左有青龍送財寶,右是白虎進田園,祿到山前人富貴,馬到山後財丁旺,吾奉太上老君,進!」,即靈柩入穴,放正方位安棺。有時地理師嫌喪家紅包薄,禱告吉語即從簡,僅唱:「良辰吉日天地開,面前吉日鳳凰來,前進葬,後得財,富貴即時來,進!」,寥寥幾句,敷衍了事。
(三)撒五穀:埋罷,地理師高唱:「進好好,乎(給)汝子孫長古老」。嗣即孝券隨道僧引導,繞墓三次。繞罷,再由地理師一面高唱吉語,一面將備於斗內心五穀、硬幣、鐵釘撒於墓上人吉語如下:「一撒東方甲乙木,代代子孫受天福。二撒西方庚計金,代代子孫出公卿。三撒南方丙丁火,代代子孫發家伙。四撒北方壬癸水,代代子孫富貴隨。五撒中央戊已土,代代子孫壽彭祖。現在五穀撒落土,代代子孫出大官虎。五奉九天玄女勒!」。撒五穀後取墓土一塊放入斗灸嗣即道僧斗內五穀豐登,財丁興旺,家業騰達。分五穀吉語如下:「一要人丁千萬口。二要財寶儘豐盈。三要子孫當量盛。四要頭好聰穎。五要登科會趁早。六要牛馬結成群。七要南北山府庫。八要壽命真永長。九要家財石崇富。十要富貴永無疆。五穀平分,百子千孫。
(四)返主:分罷五穀,神主放入斗內,與斗久留存少許五穀等,由長孫「魂轎」攜回,稱「返主」。安葬儀式畢返家後,喪家備餐請道卻、抬棺工人或其他工作人員。
舊時餐用豬肉都切成三角形,別於平時心切法,故俗稱「吃三角肉」則有參與喪式之意。而券則菜肴放置於監湖(簸箕),蹲於地上用餐,以表孝道。
喪儀完結,出嫁女兒及親戚歸家時,喪家須送發粿(含意居達)。桶箍(含意闔家園圓)、菜(台語與久音同,含意長壽(等物貼上紅紙,帶回家以討吉利。而喪家不得打招呼,如請其再來等(因喪事不可再)。
十三、做功德:它葬後搭棚設壇,長孫女執傘遮蓋桌上魂帛,面向壇坐於壇前,請司公(道僧)誦經做法事,俗稱「做司」。本以死者之名施功德,以贖生前罪孽,而藉佛力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惟所做法事,不祇「開魂路」、「做功德」等,且雜有走赦馬(司公數人,手執紙馬、紙人作追逐遊戲)、弄鐃(以鐃鈸作各種演技)、挑經(一司公挑經卷,作難分難捨狀過奈河橋,使孝券悲憫而擲錢施捨(、放燄口(口火吐火)等雜技表演。故古時有一諧聯曰:「孝子報親恩,無工無不可。儒生從道教,其然其豈然」,識者所不以為然也。
十四、圍庫錢:做司後,孝券圍繞燒冥紙及紙製庫官庫吏,曰「圍庫錢」。因恐被別家亡魂劫掠,故圍守庫錢也。俗信庫錢可付托死者,轉交與早先亡故之親屬,稱「寄庫」,故多燒而不與子媳參加圍燒,恐被亡故家屬冒收也。
十五、安靈:返主拜懺後設靈桌,上置魂身(仿死者紙像)、魂帛,兩帝置桌頭嫺(紙製僕婢各一),魂帛前置香爐、靈燭、油燈等物件,桌旁放幢幡,稱「靈」或「安靈」。富者僱「糊紙匠」設富麗孝堂,俗稱「結靈壇」。靈位於除靈時撤除,靈桌往昔多棄於效外。
(一)孝飯:自靈時起,每日早晚於前供飯(飯上插箸一雙,菜湯一碗)及洗臉盆、毛巾,稱「拜孝飯」,祭拜燒冥紙。拜孝飯時女眷須於靈前哀哭,曰「叫起叫睏」一直至除靈止。
(二)做七:死後每隔七日,做七一次,稱「做七」。做七應備牲醴菜肴奠祭。倘遇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稱「撞七」,提前一日半夜做七。死後第七日稱第七日稱「頭七」,俗以死者此日始知己死,亡靈將歸宅哀哭,故於午夜後即哀哭致祭至中午,前延請道僧誦經,開魂路,舉行法懺。二、四、六七為小七,奠祭從簡。三七為「查某子(女兒)七」應早出嫁女兒奠祭,仍請道僧誦經做功德,儀式隆重。五七為「查某孫仔(姪女)七」或稱「親房七」由族親致祭。七七為尾七,仍請道僧法懺奠祭。
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十六、除靈:俗於死後一百日前後,擇吉日舉行奠祭,稱「做百日」。飯肴須稍為豐盛,並請道房屋與「魂身」一併焚人供死者居住。古俗力有除靈次日,孝婦除孝服,理髮沐浴換素衣,至寺廟行香後,始可回娘家省親,曰「行圓」,孝男亦於除靈後始可理髮。俗信百日久為不淨之身,大吉祥頗受禁忌。除靈後即早「精孝」換為「幼孝」,稱「換孝」。
十七、做對年:死後一週年祭,俗稱「做對年」。死者始合祀於祖先牌位,稱「合爐」,並即「脫孝」。在帶孝期內,喪家年節不作粿粽之類,由親戚餽贈。
(摘錄自「民雄鄉誌」)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孝服與帶孝
在文獻有計載部分因該是有周公制禮作樂說起,而以前麻布是屬於較粗俗及最容易取的的布料,為象徵親人往生一切樸素哀傷的心情,所以用其來當作孝服,
孝服與帶孝(孝誌)/喪家親友帶孝區分
孝服(五服)古代: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孝服(五服)現代:麻布、苧布、藍布、黃布、紅布。
麻布~孝男、孝媳、未嫁女、長孫內苧衣外加麻衣。
苧布~出嫁女、孫、姪。
藍布~曾孫。
黃布~玄孫。
紅布~來孫。
成服:大殮時。 除服:喪日出殯後所有法事做完滿七除服。(現今清氣靈都於奠禮當日除服)。
火葬:孝男~已婚*穿長袖麻衣,頭帶白布套麻草索三條。(麻草圈)。未婚*穿無袖麻衣,麻草圈中間剪掉只剩二條。
土葬:外加孝杖(一尺二)。兒子-紅黃藍苧麻。長孫-相反。
孝媳~頭帶麻頭罩(白部上面縫麻布)。孕婦:肚子要綁紅布。
女兒~未嫁女同孝媳。 出嫁女~穿苧衣。白頭罩,罩頭麻下苧上縫一塊。 義女、養女~同孝女,外加紅布。
長孫~帶草圈,白部底上加苧再加麻。已婚草索三條,未婚中間剪掉只剩二條。身穿苧衣上加麻衣。已婚*穿長袖,未婚*穿無袖。
長孫媳:苧麻頭罩(苧下麻上)。身穿苧衣上加麻衣。
孫子:頭綁雙連巾,頭白+苧。身穿苧衣。
孫女:苧頭罩,身穿苧衣。
外孫:頭綁雙連巾,頭白+苧+紅。身穿苧衣。
外孫女:苧頭罩+紅,身穿苧衣。
曾孫:有做好的整套衣服。藍衣服、藍腰帶、頭帶藍老包。
曾孫女:藍衣服、藍頭罩。
外曾孫,外曾孫女:同上,頭+紅。
玄孫:穿黃喪服。
來孫:穿紅喪服。
姪子:身~苧衣,頭~綁頭巾綴苧布或綁手臂。
姪女:身~苧衣,頭~苧頭罩。
姪孫:苧+藍+紅。可穿藍喪服,若不穿衣,只綁手臂雙連巾(男),頭罩(女)。
夫妻:不著服,上山不相送。
兄弟姐妹:只綁雙連巾(男)(男、女皆可),白頭罩(女)。
姻親:男歿*左手,女歿*右手。雙連巾+紅。
外省籍貫喪服:
孝男:頭~麻方帽。 孝媳:全麻頭罩。 未嫁女:同孝媳。
長孫:頭~麻方帽+紅。身穿麻衣。
長孫媳:全麻頭罩+紅。身穿麻衣。
現在有很多家屬也會統一穿黑袍或海青在從被上的孝制去做區別
孝服與帶孝(孝誌)/喪家親友帶孝區分
孝服(五服)古代: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孝服(五服)現代:麻布、苧布、藍布、黃布、紅布。
麻布~孝男、孝媳、未嫁女、長孫內苧衣外加麻衣。
苧布~出嫁女、孫、姪。
藍布~曾孫。
黃布~玄孫。
紅布~來孫。
成服:大殮時。 除服:喪日出殯後所有法事做完滿七除服。(現今清氣靈都於奠禮當日除服)。
火葬:孝男~已婚*穿長袖麻衣,頭帶白布套麻草索三條。(麻草圈)。未婚*穿無袖麻衣,麻草圈中間剪掉只剩二條。
土葬:外加孝杖(一尺二)。兒子-紅黃藍苧麻。長孫-相反。
孝媳~頭帶麻頭罩(白部上面縫麻布)。孕婦:肚子要綁紅布。
女兒~未嫁女同孝媳。 出嫁女~穿苧衣。白頭罩,罩頭麻下苧上縫一塊。 義女、養女~同孝女,外加紅布。
長孫~帶草圈,白部底上加苧再加麻。已婚草索三條,未婚中間剪掉只剩二條。身穿苧衣上加麻衣。已婚*穿長袖,未婚*穿無袖。
長孫媳:苧麻頭罩(苧下麻上)。身穿苧衣上加麻衣。
孫子:頭綁雙連巾,頭白+苧。身穿苧衣。
孫女:苧頭罩,身穿苧衣。
外孫:頭綁雙連巾,頭白+苧+紅。身穿苧衣。
外孫女:苧頭罩+紅,身穿苧衣。
曾孫:有做好的整套衣服。藍衣服、藍腰帶、頭帶藍老包。
曾孫女:藍衣服、藍頭罩。
外曾孫,外曾孫女:同上,頭+紅。
玄孫:穿黃喪服。
來孫:穿紅喪服。
姪子:身~苧衣,頭~綁頭巾綴苧布或綁手臂。
姪女:身~苧衣,頭~苧頭罩。
姪孫:苧+藍+紅。可穿藍喪服,若不穿衣,只綁手臂雙連巾(男),頭罩(女)。
夫妻:不著服,上山不相送。
兄弟姐妹:只綁雙連巾(男)(男、女皆可),白頭罩(女)。
姻親:男歿*左手,女歿*右手。雙連巾+紅。
外省籍貫喪服:
孝男:頭~麻方帽。 孝媳:全麻頭罩。 未嫁女:同孝媳。
長孫:頭~麻方帽+紅。身穿麻衣。
長孫媳:全麻頭罩+紅。身穿麻衣。
現在有很多家屬也會統一穿黑袍或海青在從被上的孝制去做區別
老蔡的以退為進
漢朝的揚雄曾寫道:
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矣。
顏淵以謙遜退讓,取得德行的進步。這是這句成語的由來。
鮮儷,就是極少有可與之相比擬、匹敵的。
表面上退卻,是為了實際的進攻或者晉升。
舉一個歷史上的知名例子:孔融讓梨。
東漢末年時的孔融,與兄長一同吃梨,
他取小的,把大的讓給兄長,
這不只是友愛兄弟的展現,也可視作以退為進的實踐。
孔融選了小梨,這是退,但他的選擇傳為鄉里美談,這便是大進了。
今天的老蔡,也學會了這招.{如果你真的要這個位子,我可以"考慮"讓出來..但是,不要忘記,我是票選的..}
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矣。
顏淵以謙遜退讓,取得德行的進步。這是這句成語的由來。
鮮儷,就是極少有可與之相比擬、匹敵的。
表面上退卻,是為了實際的進攻或者晉升。
舉一個歷史上的知名例子:孔融讓梨。
東漢末年時的孔融,與兄長一同吃梨,
他取小的,把大的讓給兄長,
這不只是友愛兄弟的展現,也可視作以退為進的實踐。
孔融選了小梨,這是退,但他的選擇傳為鄉里美談,這便是大進了。
今天的老蔡,也學會了這招.{如果你真的要這個位子,我可以"考慮"讓出來..但是,不要忘記,我是票選的..}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劉備借荊州
魯肅胸懷大志,眼光遠大,大智大勇,可以從資治通鑒的記載中看出來。
200年,魯肅向孫權分析天下局勢,和諸葛亮207年的隆中策一樣,建議“曹操不能除,為今之計只有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禍吧。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一帶占 為已有,這就是王業的基礎了。”
208年,魯肅聽說劉表死,就向孫權建議要到荊州去說服劉備合作取荊州,共同對抗曹操。 曹操用兵神速,魯肅只能在夏口合劉備的敗兵。
魯肅與劉備談論天下形勢,並說服劉備投靠孫權,接受孫權幕僚長的職務。
曹操從江陵順著江東直追下來。諸葛亮對劉備說:“情況緊張,請讓我向孫權求救。”於是與魯肅來見孫權。諸葛亮激將孫權,過後便不再在赤壁之戰中出現。其實直到210年周瑜病 死,諸葛亮都沒有在《資治通鑒》裏出現過。
208年張昭等吳國郡僚害怕曹操水軍八十萬壓境而大多數都要投降。只有魯肅反對,並建議叫周瑜回來商量。周瑜以三萬水軍擊敗曹軍於赤壁。赤壁之戰剛過,周瑜表奏將魯肅的兵交給呂蒙統領。呂蒙稱讚魯肅:“魯肅有才略,況且遠近皆因仰慕他的威名前來,于大義上不可侵奪他的功勞。”
210年周瑜死前致信孫權推薦魯肅:“魯肅忠烈,處事謹慎,可以代瑜盡忠,如果將軍能夠采信臣的忠言,則死亦瞑目。”
孫權任命魯肅代替周瑜領兵。魯肅勸說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兩方聯合,共同抗曹,孫權答應了,這促成了三國鼎立的 局面。
215年記載,最初,周瑜、甘甯屢勸孫權取蜀地,孫權問劉備反響。劉備認為這不是好計:“劉璋和我同一宗室,你如果真要攻取蜀地,我只好披發入山,以求不失信於天下。”並派大軍 阻擋吳軍。
劉備西攻劉璋時,孫權大罵:“狡猾的東西,竟然奸詐到這種地步!”等到劉備取得益州,孫權想討回荊州,劉備不還,而說:“等到孫權涼州平定,我才把荊州全部歸還。”劉備借荊州,有借沒還,並多次欺騙孫權,使得吳、蜀兩國鬧得很僵。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怎麼維持的呢?當然是靠魯肅了!
200年,魯肅向孫權分析天下局勢,和諸葛亮207年的隆中策一樣,建議“曹操不能除,為今之計只有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禍吧。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一帶占 為已有,這就是王業的基礎了。”
208年,魯肅聽說劉表死,就向孫權建議要到荊州去說服劉備合作取荊州,共同對抗曹操。 曹操用兵神速,魯肅只能在夏口合劉備的敗兵。
魯肅與劉備談論天下形勢,並說服劉備投靠孫權,接受孫權幕僚長的職務。
曹操從江陵順著江東直追下來。諸葛亮對劉備說:“情況緊張,請讓我向孫權求救。”於是與魯肅來見孫權。諸葛亮激將孫權,過後便不再在赤壁之戰中出現。其實直到210年周瑜病 死,諸葛亮都沒有在《資治通鑒》裏出現過。
208年張昭等吳國郡僚害怕曹操水軍八十萬壓境而大多數都要投降。只有魯肅反對,並建議叫周瑜回來商量。周瑜以三萬水軍擊敗曹軍於赤壁。赤壁之戰剛過,周瑜表奏將魯肅的兵交給呂蒙統領。呂蒙稱讚魯肅:“魯肅有才略,況且遠近皆因仰慕他的威名前來,于大義上不可侵奪他的功勞。”
210年周瑜死前致信孫權推薦魯肅:“魯肅忠烈,處事謹慎,可以代瑜盡忠,如果將軍能夠采信臣的忠言,則死亦瞑目。”
孫權任命魯肅代替周瑜領兵。魯肅勸說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兩方聯合,共同抗曹,孫權答應了,這促成了三國鼎立的 局面。
215年記載,最初,周瑜、甘甯屢勸孫權取蜀地,孫權問劉備反響。劉備認為這不是好計:“劉璋和我同一宗室,你如果真要攻取蜀地,我只好披發入山,以求不失信於天下。”並派大軍 阻擋吳軍。
劉備西攻劉璋時,孫權大罵:“狡猾的東西,竟然奸詐到這種地步!”等到劉備取得益州,孫權想討回荊州,劉備不還,而說:“等到孫權涼州平定,我才把荊州全部歸還。”劉備借荊州,有借沒還,並多次欺騙孫權,使得吳、蜀兩國鬧得很僵。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怎麼維持的呢?當然是靠魯肅了!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實際發生在安徽桐城。張英的府第與吳宅相鄰。吳家蓋
房欲佔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
張英閱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
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註二】家人得詩,旋即
讓地三尺。吳姓家人深為感動,也出三尺,於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
的巷道。此巷在桐城縣西南隅,東起西後街,西抵百子堂,巷南為舊
時宰相府,巷北為吳姓住宅,長約100米。「六尺巷」是充斥著愚忠
愚孝的中國傳統故事中、極少數有關恕道與謙讓的故事,至今傳為美
談。也因此,六尺巷的故事流傳極廣,以至於人云亦云,雖然只隔三
百多年,無論發生的人、時、地,都產生了非常多不同的版本。(
房欲佔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
張英閱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
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註二】家人得詩,旋即
讓地三尺。吳姓家人深為感動,也出三尺,於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
的巷道。此巷在桐城縣西南隅,東起西後街,西抵百子堂,巷南為舊
時宰相府,巷北為吳姓住宅,長約100米。「六尺巷」是充斥著愚忠
愚孝的中國傳統故事中、極少數有關恕道與謙讓的故事,至今傳為美
談。也因此,六尺巷的故事流傳極廣,以至於人云亦云,雖然只隔三
百多年,無論發生的人、時、地,都產生了非常多不同的版本。(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做七(二)
做 七
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事实上,做七习俗并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丧葬礼俗的内容。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
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大致情节是: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其中“五七”的置办,尤应丰盛,等等。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事实上,做七习俗并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丧葬礼俗的内容。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
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大致情节是: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其中“五七”的置办,尤应丰盛,等等。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做七
做七 简介
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此俗汉代尚无记载,大约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南北朝时已多行之,后世沿而不改。佛教《瑜珈论》谓人死后,在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中阴身”,如童子形,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俗。一说,人初生以七月为腊,一腊而一魄成,经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则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经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此为道教魂魄聚散之说。第七个七日,民间又称为“断七”、“尽七”、“满七”。比较受重视的是头七、五七与尽七。《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双成爱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又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参阅明田艺蘅《春雨逸响》。
治丧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称为“做七”、“七七”为最后一个“七”,称“断七”。其中“五七”一次最热闹,一般请来道士做“五七”道场。亲朋好友都到齐,办“五七”饭。一百日到来做百日祭祀,后每隔一周年祭祀一次“周年”,三年为止。每十年做阴寿祭祀,到百岁为满。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茶
【茗茶薈萃】
茶葉的分類名稱,在學術研究上的「學稱」系統可分成綱、目、群、型等。
「綱」:不醱酵茶屬綱
「目」:綠茶、黃茶、黑茶屬目
「群」:蒸菁綠茶、炒菁綠茶屬群
「型」:圓珠形的蝦目、珠茶及扁條形的龍井屬型
除了「學名」外,一般也有通俗的稱呼,即稱之為「俗稱」;了解茶的分類
名稱是論茶的第一步,必先正名而後能言順。
以醱酵程度分類
茶菁,俗稱茶菜,從採摘下來到殺菁這段期間內,在日光萎凋、熱風萎凋、「室內萎凋與攪拌」等過程中,醱酵就一直在進行,為了適合各地的習慣而可分成不醱酵的綠茶類、全醱酵的紅茶類、以及半醱酵的青茶類。
醱酵作用:意指空氣滲入葉肉細胞,引發複雜的化學變化,而生成各種茶特有的風味,尤其半醱酵茶最為重視。 製茶時,促使醱酵作用最主要的動作是「攪拌」,用雙手微力翻動茶葉,使鮮葉互相摩擦而引起葉緣細胞破損,藉以使空氣易於滲入葉肉。
萎凋作用:意指藉日光或熱風加速茶菁水份的蒸散,減少細胞水份含量降低其活性,致使細胞膜半透性消失,促使細胞成分進行氧化作用以引起醱酵作用。
以焙火程度分類
茶菁焙火的「次數及時間」之長短與半醱酵茶的俗稱有著關係。 焙火程度可分為輕火、中火、重火三類,品茗界一般通稱輕火茶為「生茶」,中火茶為「半生茶」或「半熟茶」,重火茶為「熟茶」。雖然培火程度分為類法難具科學性,但是在所有俗稱的分類中,就以這種稱法最為簡易。
以採製季節分類
茶是天地孕育的精華,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也會有差異,如水份過多,茶自然較淡;孕育時間較長,接受天地賜予自然較豐腴。因此隨著不同季節製造的茶,就有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等季節名稱。一般人較喜歡品用春茶,而春茶的價格也較高,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以春茶最優,譬如烏龍茶及紅茶就以夏茶為優,因夏季氣溫較高,茶葉中的兒茶素等含量較多,茶芽也較肥大,白毫濃厚。
春茶 :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修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夏茶 :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爲苦澀。
秋茶 :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冬茶 :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
期別稱 孕育與採摘期及所佔總產量比例
春茶 俗稱春仔茶或頭水茶,依時日又可分早春、晚春、(清)明前、明後、(穀)雨前、雨後等茶。 冬茶採摘結束後至5月中旬 35%
第一次夏茶 頭水夏仔或二水茶。 5月下旬至6月下旬 17%
第二次夏茶 俗稱六月白、大小暑茶、二水夏仔。 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 18%
第一次秋茶 秋茶。 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 10%
第二次秋茶 白露筍。 九月下旬至+月下旬 10%
冬茶 冬片茶。 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 5%
按其生長環境來分:
平地茶 :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後的茶葉條索較細瘦,骨身輕,香氣低,滋味淡。
高山茶 :由於環境適合茶樹喜溫、喜濕、耐陰的習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量、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顔色綠,茸毛多。加工後之茶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香氣濃郁且耐沖泡。
以顔色(或製作工藝)分類:
茶類名 製作特色及代表産品
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爲零) 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龍井茶、碧螺春
白茶 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爲10-20%) 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茶
黃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爲20-30%) 君山銀針
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爲30-60%)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爲80-90%)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
黑茶 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爲100%) 六堡茶、普洱茶
綠茶無發酵,以新鮮清爽為上,其香氣多為豆香,湯色綠葉綠湯。
白茶為日曬茶,少造手,因葉滿佈白毫而得名,以鮮爽為上,香氣清新,但 也有存舊作藥用,湯色微黃。
黃茶經悶黃造手,茶葉微黃,香氣多板栗香,黃葉黃湯。
青茶半發酵茶,葉片成綠葉紅鑲邊,綠葉是未發酵部份,而紅鑲邊則已發酵,香氣為花香或果香,湯為黃色但要看其發酵程度,偏紅或偏青。
紅茶是全發酵茶,經握紅發酵而成,香氣多為玫瑰花香,紅葉紅湯顏色鮮艷, 我國大部份茶區也有出產,安徽祈門工夫紅茶為上品。
黑茶多為邊銷茶,把茶葉握堆變化而造成,上品者有梅子香氣,而好事者說 其有雲香、陳香,湯色烏潤。
成品茶部分,包括精製加工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緊壓茶
茶葉的分類名稱,在學術研究上的「學稱」系統可分成綱、目、群、型等。
「綱」:不醱酵茶屬綱
「目」:綠茶、黃茶、黑茶屬目
「群」:蒸菁綠茶、炒菁綠茶屬群
「型」:圓珠形的蝦目、珠茶及扁條形的龍井屬型
除了「學名」外,一般也有通俗的稱呼,即稱之為「俗稱」;了解茶的分類
名稱是論茶的第一步,必先正名而後能言順。
以醱酵程度分類
茶菁,俗稱茶菜,從採摘下來到殺菁這段期間內,在日光萎凋、熱風萎凋、「室內萎凋與攪拌」等過程中,醱酵就一直在進行,為了適合各地的習慣而可分成不醱酵的綠茶類、全醱酵的紅茶類、以及半醱酵的青茶類。
醱酵作用:意指空氣滲入葉肉細胞,引發複雜的化學變化,而生成各種茶特有的風味,尤其半醱酵茶最為重視。 製茶時,促使醱酵作用最主要的動作是「攪拌」,用雙手微力翻動茶葉,使鮮葉互相摩擦而引起葉緣細胞破損,藉以使空氣易於滲入葉肉。
萎凋作用:意指藉日光或熱風加速茶菁水份的蒸散,減少細胞水份含量降低其活性,致使細胞膜半透性消失,促使細胞成分進行氧化作用以引起醱酵作用。
以焙火程度分類
茶菁焙火的「次數及時間」之長短與半醱酵茶的俗稱有著關係。 焙火程度可分為輕火、中火、重火三類,品茗界一般通稱輕火茶為「生茶」,中火茶為「半生茶」或「半熟茶」,重火茶為「熟茶」。雖然培火程度分為類法難具科學性,但是在所有俗稱的分類中,就以這種稱法最為簡易。
以採製季節分類
茶是天地孕育的精華,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也會有差異,如水份過多,茶自然較淡;孕育時間較長,接受天地賜予自然較豐腴。因此隨著不同季節製造的茶,就有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等季節名稱。一般人較喜歡品用春茶,而春茶的價格也較高,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以春茶最優,譬如烏龍茶及紅茶就以夏茶為優,因夏季氣溫較高,茶葉中的兒茶素等含量較多,茶芽也較肥大,白毫濃厚。
春茶 :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修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夏茶 :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爲苦澀。
秋茶 :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冬茶 :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
期別稱 孕育與採摘期及所佔總產量比例
春茶 俗稱春仔茶或頭水茶,依時日又可分早春、晚春、(清)明前、明後、(穀)雨前、雨後等茶。 冬茶採摘結束後至5月中旬 35%
第一次夏茶 頭水夏仔或二水茶。 5月下旬至6月下旬 17%
第二次夏茶 俗稱六月白、大小暑茶、二水夏仔。 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 18%
第一次秋茶 秋茶。 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 10%
第二次秋茶 白露筍。 九月下旬至+月下旬 10%
冬茶 冬片茶。 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 5%
按其生長環境來分:
平地茶 :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後的茶葉條索較細瘦,骨身輕,香氣低,滋味淡。
高山茶 :由於環境適合茶樹喜溫、喜濕、耐陰的習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量、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顔色綠,茸毛多。加工後之茶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香氣濃郁且耐沖泡。
以顔色(或製作工藝)分類:
茶類名 製作特色及代表産品
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爲零) 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龍井茶、碧螺春
白茶 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爲10-20%) 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茶
黃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爲20-30%) 君山銀針
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爲30-60%)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爲80-90%)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
黑茶 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爲100%) 六堡茶、普洱茶
綠茶無發酵,以新鮮清爽為上,其香氣多為豆香,湯色綠葉綠湯。
白茶為日曬茶,少造手,因葉滿佈白毫而得名,以鮮爽為上,香氣清新,但 也有存舊作藥用,湯色微黃。
黃茶經悶黃造手,茶葉微黃,香氣多板栗香,黃葉黃湯。
青茶半發酵茶,葉片成綠葉紅鑲邊,綠葉是未發酵部份,而紅鑲邊則已發酵,香氣為花香或果香,湯為黃色但要看其發酵程度,偏紅或偏青。
紅茶是全發酵茶,經握紅發酵而成,香氣多為玫瑰花香,紅葉紅湯顏色鮮艷, 我國大部份茶區也有出產,安徽祈門工夫紅茶為上品。
黑茶多為邊銷茶,把茶葉握堆變化而造成,上品者有梅子香氣,而好事者說 其有雲香、陳香,湯色烏潤。
成品茶部分,包括精製加工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緊壓茶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中元節(閩南文化)
中元祭點: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又稱作「盂蘭盆會」,這一天,各廟宇舉行普渡,是佛、道教重要的行事。依目前臺灣民間習俗,七月一日鬼門開,孤魂野鬼返回人間,尋找佳餚享受。七月三十日關鬼門,主管冥府的閻羅王便將孤魂召回,徘徊於陽間的孤魂野鬼,必須回到陰間地府。所以民間將農曆七月稱為「鬼月」,而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則是鬼月祭祀活動的最高潮。
除了中元普渡之外,家家戶戶會準備祭品祭拜好兄弟,民間尚有「放水燈」的活動,這是基隆、中港等港口特有的活動,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其中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燈最富盛名。另外,「搶孤」也是中元祭典的重頭戲,頭城、板橋、恆春、澎湖等地通常會在中元時舉行搶孤的活動。
閩南文化(或稱河洛文化、福佬文化)作為漢民族文化的一支,自西元第四世紀中原世家大族南遷以來,融合了本地的百越文化、海商文化、近代外洋文化,一千六百餘年來不斷地滋長繁衍,並隨著移民傳播至海外各地,進而落地生根,發展出各自的特色。「來自中原,面向海洋」的多元開放,可說是閩南文化的基本精神。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又稱作「盂蘭盆會」,這一天,各廟宇舉行普渡,是佛、道教重要的行事。依目前臺灣民間習俗,七月一日鬼門開,孤魂野鬼返回人間,尋找佳餚享受。七月三十日關鬼門,主管冥府的閻羅王便將孤魂召回,徘徊於陽間的孤魂野鬼,必須回到陰間地府。所以民間將農曆七月稱為「鬼月」,而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則是鬼月祭祀活動的最高潮。
除了中元普渡之外,家家戶戶會準備祭品祭拜好兄弟,民間尚有「放水燈」的活動,這是基隆、中港等港口特有的活動,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其中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燈最富盛名。另外,「搶孤」也是中元祭典的重頭戲,頭城、板橋、恆春、澎湖等地通常會在中元時舉行搶孤的活動。
閩南文化(或稱河洛文化、福佬文化)作為漢民族文化的一支,自西元第四世紀中原世家大族南遷以來,融合了本地的百越文化、海商文化、近代外洋文化,一千六百餘年來不斷地滋長繁衍,並隨著移民傳播至海外各地,進而落地生根,發展出各自的特色。「來自中原,面向海洋」的多元開放,可說是閩南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元節到了,它的由來是.......
農 曆 七 月 十 五 是 我 國 民 間 的 重 要 的 節 慶 。 在 古 代 , 民 間 在 這 一 天 以 剛 收 成 的 新 穀 祭 拜 祖 先 , 而 佛 教 的 盂 蘭 盆 節 , 及 道 教 的 中 元 節 亦 在 同 一 天 。 又 相 傳 農 曆 七 月 是 鬼 月 , 在 這 個 月 當 中 間 , 「 好 兄 弟 」 們 都 會 來 到 來 到 人 間 受 人 祭 拜 , 由 種 種 的 由 來 融 合 成 今 日 的 「 中 元 普 度 」 。
台 灣 在 中 元 節 這 一 天 , 家 家 戶 戶 皆 殺 豬 宰 羊 , 準 備 極 為 豐 盛 的 酒 肉 祭 品 , 祭 拜 祖 先 與 陰 間 鬼 魂 。 各 地 並 有 許 多 傳 統 的 普 度 活 動 , 尤 以 基 隆 的 中 元 祭 最 具 特 色 。
中 國 人 相 信 , 人 死 後 會 變 成 鬼 魂 , 悠 游 於 天 地 之 間 。 中 元 普 度 祭 拜 無 子 嗣 的 孤 魂 野 鬼 , 讓 牠 們 也 能 享 受 到 人 世 間 的 熱 忱 , 是 中 國 傳 統 倫 理 思 想 「 博 愛 」 的 延 伸 。 而 結 合 目 蓮 救 母 的 故 事 , 亦 有 助 於 孝 道 的 宣 揚 。 因 此 , 中 元 節 是 可 說 一 個 具 有 正 面 意 義 的 節 慶 。
自 從 政 府 提 倡 改 善 民 俗 、 節 約 拜 拜 , 各 地 普 度 的 盛 況 和 規 模 已 大 不 如 昔 , 但 由 中 元 節 原 來 所 欲 強 調 的 觀 點 來 看 , 現 代 的 中 國 人 所 要 努 力 的 , 應 是 減 少 浪 費 , 發 揚 中 元 普 度 的 善 道
農 曆 七 月 十 五 是 我 國 民 間 的 重 要 的 節 慶 。 在 古 代 , 民 間 在 這 一 天 以 剛 收 成 的 新 穀 祭 拜 祖 先 , 而 佛 教 的 盂 蘭 盆 節 , 及 道 教 的 中 元 節 亦 在 同 一 天 。 又 相 傳 農 曆 七 月 是 鬼 月 , 在 這 個 月 當 中 間 , 「 好 兄 弟 」 們 都 會 來 到 來 到 人 間 受 人 祭 拜 , 由 種 種 的 由 來 融 合 成 今 日 的 「 中 元 普 度 」 。
台 灣 在 中 元 節 這 一 天 , 家 家 戶 戶 皆 殺 豬 宰 羊 , 準 備 極 為 豐 盛 的 酒 肉 祭 品 , 祭 拜 祖 先 與 陰 間 鬼 魂 。 各 地 並 有 許 多 傳 統 的 普 度 活 動 , 尤 以 基 隆 的 中 元 祭 最 具 特 色 。
中 國 人 相 信 , 人 死 後 會 變 成 鬼 魂 , 悠 游 於 天 地 之 間 。 中 元 普 度 祭 拜 無 子 嗣 的 孤 魂 野 鬼 , 讓 牠 們 也 能 享 受 到 人 世 間 的 熱 忱 , 是 中 國 傳 統 倫 理 思 想 「 博 愛 」 的 延 伸 。 而 結 合 目 蓮 救 母 的 故 事 , 亦 有 助 於 孝 道 的 宣 揚 。 因 此 , 中 元 節 是 可 說 一 個 具 有 正 面 意 義 的 節 慶 。
自 從 政 府 提 倡 改 善 民 俗 、 節 約 拜 拜 , 各 地 普 度 的 盛 況 和 規 模 已 大 不 如 昔 , 但 由 中 元 節 原 來 所 欲 強 調 的 觀 點 來 看 , 現 代 的 中 國 人 所 要 努 力 的 , 應 是 減 少 浪 費 , 發 揚 中 元 普 度 的 善 道
農 曆 七 月 十 五 是 我 國 民 間 的 重 要 的 節 慶 。 在 古 代 , 民 間 在 這 一 天 以 剛 收 成 的 新 穀 祭 拜 祖 先 , 而 佛 教 的 盂 蘭 盆 節 , 及 道 教 的 中 元 節 亦 在 同 一 天 。 又 相 傳 農 曆 七 月 是 鬼 月 , 在 這 個 月 當 中 間 , 「 好 兄 弟 」 們 都 會 來 到 來 到 人 間 受 人 祭 拜 , 由 種 種 的 由 來 融 合 成 今 日 的 「 中 元 普 度 」 。
台 灣 在 中 元 節 這 一 天 , 家 家 戶 戶 皆 殺 豬 宰 羊 , 準 備 極 為 豐 盛 的 酒 肉 祭 品 , 祭 拜 祖 先 與 陰 間 鬼 魂 。 各 地 並 有 許 多 傳 統 的 普 度 活 動 , 尤 以 基 隆 的 中 元 祭 最 具 特 色 。
中 國 人 相 信 , 人 死 後 會 變 成 鬼 魂 , 悠 游 於 天 地 之 間 。 中 元 普 度 祭 拜 無 子 嗣 的 孤 魂 野 鬼 , 讓 牠 們 也 能 享 受 到 人 世 間 的 熱 忱 , 是 中 國 傳 統 倫 理 思 想 「 博 愛 」 的 延 伸 。 而 結 合 目 蓮 救 母 的 故 事 , 亦 有 助 於 孝 道 的 宣 揚 。 因 此 , 中 元 節 是 可 說 一 個 具 有 正 面 意 義 的 節 慶 。
自 從 政 府 提 倡 改 善 民 俗 、 節 約 拜 拜 , 各 地 普 度 的 盛 況 和 規 模 已 大 不 如 昔 , 但 由 中 元 節 原 來 所 欲 強 調 的 觀 點 來 看 , 現 代 的 中 國 人 所 要 努 力 的 , 應 是 減 少 浪 費 , 發 揚 中 元 普 度 的 善 道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ghost/ghost.htm
台 灣 在 中 元 節 這 一 天 , 家 家 戶 戶 皆 殺 豬 宰 羊 , 準 備 極 為 豐 盛 的 酒 肉 祭 品 , 祭 拜 祖 先 與 陰 間 鬼 魂 。 各 地 並 有 許 多 傳 統 的 普 度 活 動 , 尤 以 基 隆 的 中 元 祭 最 具 特 色 。
中 國 人 相 信 , 人 死 後 會 變 成 鬼 魂 , 悠 游 於 天 地 之 間 。 中 元 普 度 祭 拜 無 子 嗣 的 孤 魂 野 鬼 , 讓 牠 們 也 能 享 受 到 人 世 間 的 熱 忱 , 是 中 國 傳 統 倫 理 思 想 「 博 愛 」 的 延 伸 。 而 結 合 目 蓮 救 母 的 故 事 , 亦 有 助 於 孝 道 的 宣 揚 。 因 此 , 中 元 節 是 可 說 一 個 具 有 正 面 意 義 的 節 慶 。
自 從 政 府 提 倡 改 善 民 俗 、 節 約 拜 拜 , 各 地 普 度 的 盛 況 和 規 模 已 大 不 如 昔 , 但 由 中 元 節 原 來 所 欲 強 調 的 觀 點 來 看 , 現 代 的 中 國 人 所 要 努 力 的 , 應 是 減 少 浪 費 , 發 揚 中 元 普 度 的 善 道
農 曆 七 月 十 五 是 我 國 民 間 的 重 要 的 節 慶 。 在 古 代 , 民 間 在 這 一 天 以 剛 收 成 的 新 穀 祭 拜 祖 先 , 而 佛 教 的 盂 蘭 盆 節 , 及 道 教 的 中 元 節 亦 在 同 一 天 。 又 相 傳 農 曆 七 月 是 鬼 月 , 在 這 個 月 當 中 間 , 「 好 兄 弟 」 們 都 會 來 到 來 到 人 間 受 人 祭 拜 , 由 種 種 的 由 來 融 合 成 今 日 的 「 中 元 普 度 」 。
台 灣 在 中 元 節 這 一 天 , 家 家 戶 戶 皆 殺 豬 宰 羊 , 準 備 極 為 豐 盛 的 酒 肉 祭 品 , 祭 拜 祖 先 與 陰 間 鬼 魂 。 各 地 並 有 許 多 傳 統 的 普 度 活 動 , 尤 以 基 隆 的 中 元 祭 最 具 特 色 。
中 國 人 相 信 , 人 死 後 會 變 成 鬼 魂 , 悠 游 於 天 地 之 間 。 中 元 普 度 祭 拜 無 子 嗣 的 孤 魂 野 鬼 , 讓 牠 們 也 能 享 受 到 人 世 間 的 熱 忱 , 是 中 國 傳 統 倫 理 思 想 「 博 愛 」 的 延 伸 。 而 結 合 目 蓮 救 母 的 故 事 , 亦 有 助 於 孝 道 的 宣 揚 。 因 此 , 中 元 節 是 可 說 一 個 具 有 正 面 意 義 的 節 慶 。
自 從 政 府 提 倡 改 善 民 俗 、 節 約 拜 拜 , 各 地 普 度 的 盛 況 和 規 模 已 大 不 如 昔 , 但 由 中 元 節 原 來 所 欲 強 調 的 觀 點 來 看 , 現 代 的 中 國 人 所 要 努 力 的 , 應 是 減 少 浪 費 , 發 揚 中 元 普 度 的 善 道
農 曆 七 月 十 五 是 我 國 民 間 的 重 要 的 節 慶 。 在 古 代 , 民 間 在 這 一 天 以 剛 收 成 的 新 穀 祭 拜 祖 先 , 而 佛 教 的 盂 蘭 盆 節 , 及 道 教 的 中 元 節 亦 在 同 一 天 。 又 相 傳 農 曆 七 月 是 鬼 月 , 在 這 個 月 當 中 間 , 「 好 兄 弟 」 們 都 會 來 到 來 到 人 間 受 人 祭 拜 , 由 種 種 的 由 來 融 合 成 今 日 的 「 中 元 普 度 」 。
台 灣 在 中 元 節 這 一 天 , 家 家 戶 戶 皆 殺 豬 宰 羊 , 準 備 極 為 豐 盛 的 酒 肉 祭 品 , 祭 拜 祖 先 與 陰 間 鬼 魂 。 各 地 並 有 許 多 傳 統 的 普 度 活 動 , 尤 以 基 隆 的 中 元 祭 最 具 特 色 。
中 國 人 相 信 , 人 死 後 會 變 成 鬼 魂 , 悠 游 於 天 地 之 間 。 中 元 普 度 祭 拜 無 子 嗣 的 孤 魂 野 鬼 , 讓 牠 們 也 能 享 受 到 人 世 間 的 熱 忱 , 是 中 國 傳 統 倫 理 思 想 「 博 愛 」 的 延 伸 。 而 結 合 目 蓮 救 母 的 故 事 , 亦 有 助 於 孝 道 的 宣 揚 。 因 此 , 中 元 節 是 可 說 一 個 具 有 正 面 意 義 的 節 慶 。
自 從 政 府 提 倡 改 善 民 俗 、 節 約 拜 拜 , 各 地 普 度 的 盛 況 和 規 模 已 大 不 如 昔 , 但 由 中 元 節 原 來 所 欲 強 調 的 觀 點 來 看 , 現 代 的 中 國 人 所 要 努 力 的 , 應 是 減 少 浪 費 , 發 揚 中 元 普 度 的 善 道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ghost/ghost.htm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教育, 风水, 命运
Playlist for this lecture: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
如何挽救社会人心
净空法师主讲
1998年 台北纬来电视台
1. 消除迷信, 挽救人心 (A)
- 现代人为何迷信 ?
- 现代社会病在那里 ?
- 应如何治疗呢 ?
- 什么方法最有效 ?
2. 迷信, 理智, 人生价值 (B)
- 何谓迷信 ?
- 什么是理智 ?
-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
- 人生的意义在那里 ?
- 什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
3. 提倡因果教育, 挽救社会风气 (C)
- 社会风气为何败坏 ?
- 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
- 应如何有效挽救 ?
- 因果是迷信吗 ?
4. 现代人学佛应有的认识 (D)
- 学佛应从那里开始 ?
- 学佛应有那些基本认识 ?
- 社会价值何以古今悬殊 ?
- 传播媒体的教育责任在那里 ?
5. 怎样讲经 (E)
- 讲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 何谓"道德仁义礼" ?
- 佛与儒教化众生的立足点是什么 ?
- 今天讲经说法内容应强调什么 ?
6. 一切法从心想生 (F)
- 佛菩萨不是神仙, 究竟是什么 ?
- 何谓"一真法界" ? 如何才能达到 ?
- 六道, 十法界怎么造成的 ?
- 何以说"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 ?
7. 乐天知命, 随遇而安 (G)
- 法华经云: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 君子乐天之命, 上不怨天, 下不尤人.
- 随遇而安, 无往而不自在逍遥
8. 防非止恶 (H)
- 今天社会灾难的根源在那里 ?
- 何谓"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
- 何以说"三乘学者, 有因无果" ?
- 何以"念佛的人多, 往生的人少" ?
9. 消灾免难之道 (I)
- 灾难如何产生的 ?
- 世人能否避免灾难 ?
- 应如何才能消除灾难 ?
- 布施修福, 如何才能修大福报 ?
10. 教育, 风水, 命运 (J)
- 现代人为何心灵空虚迷惘 ?
- 什么才是真正的慈悲救济 ?
- 是否有风水 ? 如何改变风水 ?
- 有命运吗 ? 如何改造命运 ?
如何挽救社会人心
净空法师主讲
1998年 台北纬来电视台
1. 消除迷信, 挽救人心 (A)
- 现代人为何迷信 ?
- 现代社会病在那里 ?
- 应如何治疗呢 ?
- 什么方法最有效 ?
2. 迷信, 理智, 人生价值 (B)
- 何谓迷信 ?
- 什么是理智 ?
-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
- 人生的意义在那里 ?
- 什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
3. 提倡因果教育, 挽救社会风气 (C)
- 社会风气为何败坏 ?
- 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
- 应如何有效挽救 ?
- 因果是迷信吗 ?
4. 现代人学佛应有的认识 (D)
- 学佛应从那里开始 ?
- 学佛应有那些基本认识 ?
- 社会价值何以古今悬殊 ?
- 传播媒体的教育责任在那里 ?
5. 怎样讲经 (E)
- 讲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 何谓"道德仁义礼" ?
- 佛与儒教化众生的立足点是什么 ?
- 今天讲经说法内容应强调什么 ?
6. 一切法从心想生 (F)
- 佛菩萨不是神仙, 究竟是什么 ?
- 何谓"一真法界" ? 如何才能达到 ?
- 六道, 十法界怎么造成的 ?
- 何以说"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 ?
7. 乐天知命, 随遇而安 (G)
- 法华经云: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 君子乐天之命, 上不怨天, 下不尤人.
- 随遇而安, 无往而不自在逍遥
8. 防非止恶 (H)
- 今天社会灾难的根源在那里 ?
- 何谓"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
- 何以说"三乘学者, 有因无果" ?
- 何以"念佛的人多, 往生的人少" ?
9. 消灾免难之道 (I)
- 灾难如何产生的 ?
- 世人能否避免灾难 ?
- 应如何才能消除灾难 ?
- 布施修福, 如何才能修大福报 ?
10. 教育, 风水, 命运 (J)
- 现代人为何心灵空虚迷惘 ?
- 什么才是真正的慈悲救济 ?
- 是否有风水 ? 如何改变风水 ?
- 有命运吗 ? 如何改造命运 ?
净空法师回答:出家人会看风水吗?
释净空,俗姓徐,名业鸿,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二月十五日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幼居福 建建瓯。抗战时,求学于贵州国立第三中学,胜利后就 读于南京市立第一中学。一九四九年来台湾,服务于实践学社,公余之时研读经史古文,先 后追随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等研习哲学、佛经十三年。 一九五九年于台北市圆山临济寺剃度,法名觉净字净空。受具足戒后,在国内外,弘扬佛法 ,讲述《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金刚经》、 《净土五经》等大乘经论数十种,三十六年无间断,现存音影带三千数百卷。法师在国内先 后创办华藏法施会、华藏精舍、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华藏讲堂、及佛陀教育基金会。首开 风气之 先,使用视听教育之方法,弘扬佛法,大量制作佛法讲经录音带、录影带, 分送世界各地,以及倡印赠送《大藏经》暨各种经论善书逾千余万册,佛菩 萨像多种数百万张流通全球。 法师曾任台北圆山临济寺书记,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南普陀佛学院教 师,中国佛教会设计委员,弘法委员,东方佛教学院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松 山寺大专佛学讲座讲师,中国内学院院长,中国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佛教会 大专院校佛学讲座总主讲,天主教东亚精神生活研习所教授,华藏法施会会 长,华藏精舍住持,华藏佛教图书馆导师,华藏净宗学会会长暨佛陀教育基 金会董事长,美国达拉斯佛教会会长,新加坡净宗学会导师。法师于国内外 倡导促进成立'净宗学会'十五处,提倡专修净业,专弘净宗。法师已届古 稀之年,于今辞去海内外佛教社团一切职务。专心弘法教学,老实念佛,求 生净土。法师首倡'佛教'正名为'佛陀教育'。指出大乘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 迷信,启发真智,使能明辨真、妄、正、邪、是、非、善、恶、利、害,建 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才能圆 满达成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真实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master chin kung darma talk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Hn_bb05u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Hn_bb05uA
淨空法師談 - 風水
你能信能解、能願能行就得這個利益,利益無邊歸納為十類。頭一個『土地豐壤』,第二個 『家宅永安』,這兩句現在人講風水,風水好。為什麼你會得到這麼好風水?心好,正是境 隨心轉,你何必去看風水?用不著。只要你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心善行善居 住的環境,生活環境自然就轉好了,我們的生活環境跟自然環境就是世俗人講的風水。佛家 常說「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處處是好處」,處處講環境,哪有不好的?佛菩薩居住的 一切都好,沒有不好的,這個道理《楞嚴經》所講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如來就是時 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處。為什麼?如來能轉境界,凡夫不能轉境界,反而被境 界所轉,麻煩就大了。你要求好日、好時、好處到哪裡求?一生都遇不到,到處找也找不到 。找到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不錯,很好,在這裡建個房子來住,哪裡曉得旁邊有妖魔鬼怪 ,有很多野獸,搞得你居住不安,這什麼原因?心邪、心迷,你就轉不了境界,你就被境界 所轉;被境界所轉是凡夫,能轉境界的人是聖人。什麼叫聖人?我們前面也解釋過,大家別 忘掉,聖人是明白事理之人,我們中國人稱聖人,在印度稱佛菩薩;佛菩薩是明白宇宙人生 的真相,他明瞭真相,在中國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就稱他作聖人。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205.htm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205.htm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史上最有分量的16位男人为何至死不娶
NO.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 古希腊圣贤,提倡“精神恋爱”,并且认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爱慕为世间最高级的情感形态。在他的著作《理想国》里论及婚姻时提到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共产、共妻、共子。
NO.2哥白尼 哥白尼算不上帅,却能感知脚下的地球,最终让超级帅哥布鲁诺心甘情愿地为他的理论烧身。不婚并非他自己的选择,虽然与出身名门的安娜同居十多年,但终被保守的教会拆开,并剥夺了哥白尼的结婚权。
NO.3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天才 艺术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还是工程师,建筑学家……曾经设计过直升飞机、飞行器、热气球、攻城器以及城市防御体系、排水52013145系统,还研究过人体解剖、比例、透视……24岁时被指控与男子有暧昧行为,遭其否认,但是其同志身份,基本已被后人公认。
NO.4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笛卡尔一生无忧无虑,虽然继承了父亲丰厚的遗产,却没染上中国秀才们吃喝嫖赌的传统,一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思考。四十岁的时候,他与家中女佣海伦同居,并生下一女弗兰西尼,不幸的是,西尼5岁时夭亡,对他的打击不小。1649年9月,瑞典女王克里斯提娜生拉硬拽的将生来病弱的老笛挟持到斯德哥尔摩宫廷讲授哲学,五个月后,54岁的他病逝于白雪皑皑的北欧。
NO.5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 他是现代力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与莱布尼兹同时发现了微积分等等。然而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纪录,他晚年在宗教中寻找慰藉,孤独地走完伟大的一生。
NO.6伏尔泰 这个有着高贵血统的法国贵族,最终用长篇巨著将法国和他整个高贵血统推上了断头台。这个政治革命家没有选择固定的婚姻,而是与有夫之妇艾米莉同居了20年,直至艾米莉去世他也没有结婚,亦没有子嗣。
NO.7康德 按部就班地生活,连黄昏散步的时间固定到可作当地的时钟,这个从未走出过哥尼斯堡的男人的确不是很可爱。真正的哲学家是不要婚姻的,无疑,康德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以哲学为婚姻
NO.8贝多芬(1770-1829)德国音乐家 现代人关注的是贝多芬一生创作出的伟大作品,然而贝多芬一生充满了痛苦,爱情不顺,壮年失聪。他也爱慕过数不清的女人,但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到底是他的愤怒成就了他,还是他的成就造成了他的悲愤?虽然成绩斐然,然而他还是没能够博取女人欢心,终老一生。
NO.9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 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一生与女人无缘,他无母无妻无子,痛恨一切女人,甚至包括母亲——他在20多岁时便与母亲决裂。叔本华最想不通的是那些女人(丑陋的、短腿的、肥臀的)为什么会得到男人的宠爱,同时他也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男人与女人如刺猬,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NO.10布坎南 布坎南是林肯上一届的美国总统,年轻时爱上富豪的千金,但对方父母认为是爱上了她家的财产,百般阻挠,千金听信了父母谗言,后来又万般悔恨,最终自杀身亡。此后布坎南觉得自己失去了幸福的可能,因而投身政治,用事业来填充自己的生活。即便在他任职期间,他也没有给白宫找一个合适的女主人,这角色落在了他的外甥女身上。
NO.11安徒生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自己的生活却一直处于与童话隔离的悲惨世界中。生活贫困,自己青梅竹马的初恋未能在一起,这位天才童话家最终独身一人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童话。
NO.12恩格斯 恩格斯22岁与爱尔兰纺织女工玛丽同居,直至1863年玛丽去世。而后恩格斯又与玛丽的妹妹莉希同居,他一直不办理结婚手续,因为他认为结婚时那些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的仪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
NO.13诺贝尔 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创立了诺贝尔奖,让许多平平凡凡的人能够笼罩在他的光环之下,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爱情上的喜悦,他所爱之人大多另嫁他人,而不肯妥协的他最终独身一世。
NO.14尼采 自诩为太阳的尼采,在中年时代将自己的童贞献给了妓院并因此染上了梅毒,从此对女人恨之入骨而不近女色。45岁之后的尼采陷入疯狂,与好友破裂,并被送入精神病院,由他唯一的妹妹照顾十年之后溘然长逝。
NO.15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 梵高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贫困、疯狂、恋情失意等等,艰辛倍尝。梵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最后在经济和思想的双重折磨下饮弹自尽。
NO.16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情痴 这位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因为恋着林徽因而终身未娶,独自走过了将近百岁的人生。
NO.2哥白尼 哥白尼算不上帅,却能感知脚下的地球,最终让超级帅哥布鲁诺心甘情愿地为他的理论烧身。不婚并非他自己的选择,虽然与出身名门的安娜同居十多年,但终被保守的教会拆开,并剥夺了哥白尼的结婚权。
NO.3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天才 艺术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还是工程师,建筑学家……曾经设计过直升飞机、飞行器、热气球、攻城器以及城市防御体系、排水52013145系统,还研究过人体解剖、比例、透视……24岁时被指控与男子有暧昧行为,遭其否认,但是其同志身份,基本已被后人公认。
NO.4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笛卡尔一生无忧无虑,虽然继承了父亲丰厚的遗产,却没染上中国秀才们吃喝嫖赌的传统,一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思考。四十岁的时候,他与家中女佣海伦同居,并生下一女弗兰西尼,不幸的是,西尼5岁时夭亡,对他的打击不小。1649年9月,瑞典女王克里斯提娜生拉硬拽的将生来病弱的老笛挟持到斯德哥尔摩宫廷讲授哲学,五个月后,54岁的他病逝于白雪皑皑的北欧。
NO.5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 他是现代力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与莱布尼兹同时发现了微积分等等。然而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纪录,他晚年在宗教中寻找慰藉,孤独地走完伟大的一生。
NO.6伏尔泰 这个有着高贵血统的法国贵族,最终用长篇巨著将法国和他整个高贵血统推上了断头台。这个政治革命家没有选择固定的婚姻,而是与有夫之妇艾米莉同居了20年,直至艾米莉去世他也没有结婚,亦没有子嗣。
NO.7康德 按部就班地生活,连黄昏散步的时间固定到可作当地的时钟,这个从未走出过哥尼斯堡的男人的确不是很可爱。真正的哲学家是不要婚姻的,无疑,康德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以哲学为婚姻
NO.8贝多芬(1770-1829)德国音乐家 现代人关注的是贝多芬一生创作出的伟大作品,然而贝多芬一生充满了痛苦,爱情不顺,壮年失聪。他也爱慕过数不清的女人,但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到底是他的愤怒成就了他,还是他的成就造成了他的悲愤?虽然成绩斐然,然而他还是没能够博取女人欢心,终老一生。
NO.9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 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一生与女人无缘,他无母无妻无子,痛恨一切女人,甚至包括母亲——他在20多岁时便与母亲决裂。叔本华最想不通的是那些女人(丑陋的、短腿的、肥臀的)为什么会得到男人的宠爱,同时他也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男人与女人如刺猬,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NO.10布坎南 布坎南是林肯上一届的美国总统,年轻时爱上富豪的千金,但对方父母认为是爱上了她家的财产,百般阻挠,千金听信了父母谗言,后来又万般悔恨,最终自杀身亡。此后布坎南觉得自己失去了幸福的可能,因而投身政治,用事业来填充自己的生活。即便在他任职期间,他也没有给白宫找一个合适的女主人,这角色落在了他的外甥女身上。
NO.11安徒生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自己的生活却一直处于与童话隔离的悲惨世界中。生活贫困,自己青梅竹马的初恋未能在一起,这位天才童话家最终独身一人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童话。
NO.12恩格斯 恩格斯22岁与爱尔兰纺织女工玛丽同居,直至1863年玛丽去世。而后恩格斯又与玛丽的妹妹莉希同居,他一直不办理结婚手续,因为他认为结婚时那些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的仪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
NO.13诺贝尔 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创立了诺贝尔奖,让许多平平凡凡的人能够笼罩在他的光环之下,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爱情上的喜悦,他所爱之人大多另嫁他人,而不肯妥协的他最终独身一世。
NO.14尼采 自诩为太阳的尼采,在中年时代将自己的童贞献给了妓院并因此染上了梅毒,从此对女人恨之入骨而不近女色。45岁之后的尼采陷入疯狂,与好友破裂,并被送入精神病院,由他唯一的妹妹照顾十年之后溘然长逝。
NO.15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 梵高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贫困、疯狂、恋情失意等等,艰辛倍尝。梵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最后在经济和思想的双重折磨下饮弹自尽。
NO.16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情痴 这位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因为恋着林徽因而终身未娶,独自走过了将近百岁的人生。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生人霸死地 建壽墳求好運
俗語謂「生人霸死地」,泛指霸佔自己用不的資源,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自私行為。不過風水學上的「生人霸死地」,卻是一種利用山墳來改善運程的方法,稱為「做生基」。
古時很多篤信風水的人都會做生基,做生基又名為壽基、壽墳或壽穴,是一種風水增運法,簡單來說就是活人為自己立墓,用以改善運程和令願望達成。據史書記載,遠在唐代已有人為自己做生基,三朝為相的姚崇為自己在萬安山築建壽基;一代堪輿大師楊荺松也以此法增福添壽,後世更尊其為堪輿界先師。時至今日,做生基主要分為兩類,分別為「龍穴生基」和「元辰生基」。
吸取靈氣催運龍穴生基是最原始的做生基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在一處風水極佳的地方「自掘墳墓」,以吸天地靈氣來增運,這也是傳統陰宅風水的伸延。陰宅風水的原理,是埋葬先人後,其骸骨會和墓地的泥土、水分和空氣結合,隨墓碑的不同座向而產生能量,影響後人的思想和運程。如果下葬的地方是一處風水吉地,先人骸骨自可吸收了天地靈氣,後人也因而行運。不過,這些效力往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不夠快速,受惠的只是子子孫孫。
做生基對自身影響卻較為直接,可說是陰宅風水的催運速成法。不過,活人決不能把自己埋在墓地內,所以便要取自己身上的精血之物,如指甲、頭髮、血液等,再加上自己的時辰八字、衣服鞋物放在一個生基罈中埋於泥土內並立碑起墓,一如普通墳墓。通常生基的墓誌上會寫上紅色的「壽」字、「福壽基」或「增福慧藏」等以作識別,而近代亦有人以紅字寫上生基主人的全名。
偷氣適得其反正因名穴有價,在一些知名風水墓穴旁邊,有時會發現一些偷葬的生基,稱之為「偷氣」,這些生基的主人以為能沾上一些旺氣,卻適得其反,因為風水名穴通常都佔用最好的位置,盡吸龍氣;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些微偏差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風水效應。
在內地和台灣,很多有利陰宅的風水旺地都建有一些生基,部分氣勢媲美皇陵。不過在地少人多的香港,可供建墓的風水旺地買少見少。香港境內的生基,比較知名的是在西貢海的羊洲島上,建於一九五九年的鄺氏墓,據聞當年生基的主人覺得羊洲島的形象和「鼇」相似,於是便在島上建了一座生基,取其「獨占鼇頭」之意。後來他百年歸老後,也安葬在同一墓內。
取精血物供奉由於風水良好的墓地可遇不可求,加上掘穴建墳又是複雜的工程,時至今日做生基已簡化了,這種催運方式稱為「元辰生基」,方法和龍穴生基相似,也是取精血之物加上時辰八字放入一個生基罈中,再交給寺廟供奉。因為元辰生基朝晚受僧道誦經和祈福,其主人能收取福報之效。在香港,不少寺廟內讓善信奉放的長生祿位也有相類功效,但長生祿位並不用放置生基罈,只需把時辰八字交予住持處理便可。據說某名伶在粉嶺一間著名道觀設有長生祿位,並放在已故好拍檔的靈位旁邊。不過長生祿位是一種藉宗信仰力量來增運的方法,和講求巒頭理氣的風水學說大有分別。
古時很多篤信風水的人都會做生基,做生基又名為壽基、壽墳或壽穴,是一種風水增運法,簡單來說就是活人為自己立墓,用以改善運程和令願望達成。據史書記載,遠在唐代已有人為自己做生基,三朝為相的姚崇為自己在萬安山築建壽基;一代堪輿大師楊荺松也以此法增福添壽,後世更尊其為堪輿界先師。時至今日,做生基主要分為兩類,分別為「龍穴生基」和「元辰生基」。
吸取靈氣催運龍穴生基是最原始的做生基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在一處風水極佳的地方「自掘墳墓」,以吸天地靈氣來增運,這也是傳統陰宅風水的伸延。陰宅風水的原理,是埋葬先人後,其骸骨會和墓地的泥土、水分和空氣結合,隨墓碑的不同座向而產生能量,影響後人的思想和運程。如果下葬的地方是一處風水吉地,先人骸骨自可吸收了天地靈氣,後人也因而行運。不過,這些效力往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不夠快速,受惠的只是子子孫孫。
做生基對自身影響卻較為直接,可說是陰宅風水的催運速成法。不過,活人決不能把自己埋在墓地內,所以便要取自己身上的精血之物,如指甲、頭髮、血液等,再加上自己的時辰八字、衣服鞋物放在一個生基罈中埋於泥土內並立碑起墓,一如普通墳墓。通常生基的墓誌上會寫上紅色的「壽」字、「福壽基」或「增福慧藏」等以作識別,而近代亦有人以紅字寫上生基主人的全名。
偷氣適得其反正因名穴有價,在一些知名風水墓穴旁邊,有時會發現一些偷葬的生基,稱之為「偷氣」,這些生基的主人以為能沾上一些旺氣,卻適得其反,因為風水名穴通常都佔用最好的位置,盡吸龍氣;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些微偏差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風水效應。
在內地和台灣,很多有利陰宅的風水旺地都建有一些生基,部分氣勢媲美皇陵。不過在地少人多的香港,可供建墓的風水旺地買少見少。香港境內的生基,比較知名的是在西貢海的羊洲島上,建於一九五九年的鄺氏墓,據聞當年生基的主人覺得羊洲島的形象和「鼇」相似,於是便在島上建了一座生基,取其「獨占鼇頭」之意。後來他百年歸老後,也安葬在同一墓內。
取精血物供奉由於風水良好的墓地可遇不可求,加上掘穴建墳又是複雜的工程,時至今日做生基已簡化了,這種催運方式稱為「元辰生基」,方法和龍穴生基相似,也是取精血之物加上時辰八字放入一個生基罈中,再交給寺廟供奉。因為元辰生基朝晚受僧道誦經和祈福,其主人能收取福報之效。在香港,不少寺廟內讓善信奉放的長生祿位也有相類功效,但長生祿位並不用放置生基罈,只需把時辰八字交予住持處理便可。據說某名伶在粉嶺一間著名道觀設有長生祿位,並放在已故好拍檔的靈位旁邊。不過長生祿位是一種藉宗信仰力量來增運的方法,和講求巒頭理氣的風水學說大有分別。
王永慶神秘墓園曝光
「
長永紀念福園」總面積5.04公頃,扣除公墓預定地3公頃,個人墓園約2公頃,墓穴長寬各40公尺,約500坪。據了解,墓穴也預留王永慶三位夫人的福地,按照古禮,妻室將落在最左邊,妾室則往右安排,王永慶位中間。
墓穴總計有兩層階梯,第一層5階,第二層9階,每個階梯長約11公分,設計隱含「九五之尊」之意,整體設計規劃,由王永慶長子王文洋相當信任的風水師王泰安設計。王文洋強勢主導墓園設計,明顯宣示身為長子的「正統地位」。 墓碑是以整塊白松石(即為白色綠松石)為石材,綠松石在清朝時期被譽為「天國寶石」,具有吉祥意味,清朝時僅皇帝和太后的官帽能用綠松石鑲頂,王永慶墓碑的白松石,價值雖比綠松石略低,但造價仍不菲。
耗8千萬元年底完工
而500坪墓穴正面鋪陳白松石,耗資4千萬至5千萬元,加上百年老樹及從泉州運來的石刻設計,整體墓園耗資8千萬元,預計年底全部完工。 王永慶入土安葬儀式他的三位夫人及所有子嗣全員到齊,僅日前因尿阻塞住院的胞弟王永在無法到場。 王文洋提起遺產訴訟官司後,昨天是他與三房李寶珠首次碰面。在場人士形容,彼此是「相敬如賓、點頭致意」。王文洋見到站在對面的李寶珠時僅禮貌性點頭,雙方沒有交談,也沒有握手;王文洋不僅與三房沒有交集,與大姊王貴雲同樣沒有互動。 親近王家人士說:「這種場合大家都會顧全大局、克制情緒,只是爭產的爭議會不會隨著老人家入土而落幕,就很難說了。」
起重機吊1.6公噸棺木
入土安葬儀式由王文洋代表家族成員念「祭父文」、帶領王家人行三跪九叩大禮。王文洋眼眶泛紅念出:「兒長子文洋思之,天人永隔、哀傷俱裂」時,家族成員忍不住低泣。家祭過後,下午2時18分棺木正式啟靈,由於棺木重達1.6公噸,王家特別動用起重機將棺木移出暫厝屋,放在墓穴旁等待入土時辰,在此期間,王文洋專程到長庚養老村接「大媽」王月蘭前往墓園,送王永慶最後一程,刻意展現他得到「大媽」支持。3時15分一到,大吊車將棺木緩緩放入墓穴,王文洋手握鏟子剷了一把泥土倒入墓穴,王永慶從此長眠。雖然王永慶自此長眠,但爭產風波才剛開始,王文洋與三房長女王瑞華本月24日將在美國紐澤西法院舉行第一次遺產公聽會,王永慶2468億元的爭產風暴正式展開。
墓穴總計有兩層階梯,第一層5階,第二層9階,每個階梯長約11公分,設計隱含「九五之尊」之意,整體設計規劃,由王永慶長子王文洋相當信任的風水師王泰安設計。王文洋強勢主導墓園設計,明顯宣示身為長子的「正統地位」。 墓碑是以整塊白松石(即為白色綠松石)為石材,綠松石在清朝時期被譽為「天國寶石」,具有吉祥意味,清朝時僅皇帝和太后的官帽能用綠松石鑲頂,王永慶墓碑的白松石,價值雖比綠松石略低,但造價仍不菲。
耗8千萬元年底完工
而500坪墓穴正面鋪陳白松石,耗資4千萬至5千萬元,加上百年老樹及從泉州運來的石刻設計,整體墓園耗資8千萬元,預計年底全部完工。 王永慶入土安葬儀式他的三位夫人及所有子嗣全員到齊,僅日前因尿阻塞住院的胞弟王永在無法到場。 王文洋提起遺產訴訟官司後,昨天是他與三房李寶珠首次碰面。在場人士形容,彼此是「相敬如賓、點頭致意」。王文洋見到站在對面的李寶珠時僅禮貌性點頭,雙方沒有交談,也沒有握手;王文洋不僅與三房沒有交集,與大姊王貴雲同樣沒有互動。 親近王家人士說:「這種場合大家都會顧全大局、克制情緒,只是爭產的爭議會不會隨著老人家入土而落幕,就很難說了。」
起重機吊1.6公噸棺木
入土安葬儀式由王文洋代表家族成員念「祭父文」、帶領王家人行三跪九叩大禮。王文洋眼眶泛紅念出:「兒長子文洋思之,天人永隔、哀傷俱裂」時,家族成員忍不住低泣。家祭過後,下午2時18分棺木正式啟靈,由於棺木重達1.6公噸,王家特別動用起重機將棺木移出暫厝屋,放在墓穴旁等待入土時辰,在此期間,王文洋專程到長庚養老村接「大媽」王月蘭前往墓園,送王永慶最後一程,刻意展現他得到「大媽」支持。3時15分一到,大吊車將棺木緩緩放入墓穴,王文洋手握鏟子剷了一把泥土倒入墓穴,王永慶從此長眠。雖然王永慶自此長眠,但爭產風波才剛開始,王文洋與三房長女王瑞華本月24日將在美國紐澤西法院舉行第一次遺產公聽會,王永慶2468億元的爭產風暴正式展開。
蔣介石留給中國的風水之謎 轉摘自桐源居士
溪口,一個迷人的浙東小鎮,因為近代出了一位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而名聲大噪,吸引著海內外人士不斷前往那裡尋奇探幽。然而,溪口風景明麗,風水難懂,看似直白的蔣介石祖上風水,其實並不簡單。眾多風水人士在考證時感到難以深入,疑雲重重,無法找到真正答案。
蔣介石賴以發跡的風水在哪裡?
蔣介石崛起於民國,建立起顯赫的蔣家王朝,但後來又一敗塗地,退守台灣。毫無疑問,其跌宕起伏的命運與風水有著必然聯繫。但是,其賴以發跡的風水在哪裡呢?
蔣介石祖上風水,無疑在溪口。那裡有生養他的故宅,有其祖上的墳塋。近百年來,風水界圍繞著蔣介石兩處主要的風水——蔣氏故居和蔣母墓,探討、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究竟是陰宅還是陽宅起關鍵作用,抑或二者俱吉?一直眾說紛紜,尚沒有一致的看法。
有內地風水師認為,蔣介石發跡靠的是陰宅。“蔣母陰宅依據楊公風水而建,而蔣氏陽宅未按楊公風水法建築,坐穴大空亡,犯了大忌。蔣氏成為國家的元首,實為蔣母風水之福蔭。”持此說的人,搬出了“楊公”(楊筠松)先師,份量自然重了幾分。他們認為,蔣母墓後龍層疊厚重,左右龍虎拱衛有情,內乘龍氣,與水口同卦;墓前山勢由遠而近,一層一層地緊扣著,像一條游龍奔騰而來;穴場雖非龍盡氣鐘,但符合“垅葬其麓”要求;明堂開闊,頗有帝王之氣;墓葬得法,可收寅葬卯發效果。因此,蔣介石步步高陞,與陰宅有關。
香港風水師的看法則不同,認為陽宅貴人得地,陰宅問題多多。首先,蔣母墓水法不合,來龍有病;其次,立向有問題,在臨官位上放水,理氣、水法破敗,且墓穴坐南向北,貴不至帝皇。
也有人認為,不能籠統地分孰好孰壞,主要是“蔣氏故居的左邊很漂亮,猶如一把保護傘。它在艮寅、甲卯位置,此為臨官祿位。這是蔣氏父子能登上總統寶座的原因。”
凡此種種,顯然欠缺了對溪口來龍去脈的根本性分析。不審來龍無以觀穴。察龍不確,風水的探索就只能永遠停留在猜測揣度上,結論也自然失之於偏。
蔣氏故居,不合要求還是另有玄機?
多數風水人士認為,蔣氏故居靠山面水,王氣蔥鬱,氣派非凡,堪稱王宅。但也有風水師從理氣上分析,蔣氏故居立向有嚴重問題。故居包括祖祠、玉泰鹽鋪均為壬山丙向,雖山環水繞,但坐穴大空亡,犯了大忌,蔣介石之敗,實出於此。香港風水師更煞有介事指出,蔣氏故居貪峰誤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蕭何”就是故居左邊朝山巽巳方高出的一個秀峰。其本主早登青雲路,但經過位移後轉為丁位,用撥砂來論,就變為先成後敗了。蔣介石敗走台灣,與二十八宿撥砂相關。
理氣派風水師的這些看法,以蔣介石個人命運盛衰為依據,故弄玄虛,離風水真諦差之甚遠,毫無實際意義。
事實上,不管蔣氏故居作為王宅的風水根據是否充分,結論是否正確,其意義已不僅限於如何從結作、朝向和前砂等方面找到與蔣介石命運相合或相近的解釋,而是故居的風水氣象給傳統的風水理論提出了許多新問題,打開了新視角。這也正是研究蔣氏故居風水的魅力所在。
比如,蔣氏故居的明堂和朝、案二山等,就明顯與傳統的風水術相背離。傳統風水術認為,大貴之地要求明堂寬敞平坦,最好要有“容萬馬”的跡象,而蔣氏故居前面僅數米之遙,便是剡溪,明堂逼窄;至於朝、案二山,一般認為,必須前照後靠,才會尊貴無比,但蔣氏故居前,只見低矮案山一重,朝、案合一,並無層次分明、逐步遞進的朝、案排列。這究竟是不合要求還是另有玄機?需要依據風水理論但又不局限於傳統方術去作出合乎實際的研判。
風水鬥法,蔣、毛風水孰優孰劣?
中國百年歷史中,有一個人與蔣介石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個人就是毛澤東。令人感歎的是,兩人的較量除了涉及軍事、政治諸方面外,還包括了風水。
風水鬥法,古已有之。在毛蔣爭天下的過程中,曾幾次出現了國民黨軍隊挖毛澤東祖墳的事情。而毛澤東在大陸打敗蔣介石後,卻以勝利者的姿態和偉人的胸襟寬容了自己的對手。解放大軍橫掃溪口時,毛澤東明令對蔣介石祖上風水予以保護,堪稱以德報怨。
從毛蔣的不同做法中可以看出,兩人的祖上風水已經引起對方的足夠重視並且作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毛澤東為什麼沒有挖蔣介石的祖墳?有一種說法是,毛澤東的祖父墓為“嫦蛾奔月”,蔣介石掘墓驚動了這個“嫦蛾”,反而加快了毛澤東的接班步伐;毛澤東也不敢挖蔣介石的祖墳,怕會驚動什麼神仙,致蔣介石反攻大陸成功,所以毛澤東也就沒有去挖蔣的祖墳。這種近乎荒誕不經的說法,究竟有沒有風水根據?風水上應該怎麼看?上個世紀以來縈繞在人們心頭中的這一問題,需要去偽存真,作出正確的回答。
蔣、毛風水孰優孰劣?蔣介石的失敗是因為風水不如毛澤東?如今,孤懸寶島26載的蔣介石,帶著滿腔遺恨離開人世,已成歷史人物,但圍繞著“兩蔣”入土安葬等一系列風水問題的討論仍在持續,其留給中國的許多風水之謎,值得人們認真探索,逐步予以解密。
蔣介石賴以發跡的風水在哪裡?
蔣介石崛起於民國,建立起顯赫的蔣家王朝,但後來又一敗塗地,退守台灣。毫無疑問,其跌宕起伏的命運與風水有著必然聯繫。但是,其賴以發跡的風水在哪裡呢?
蔣介石祖上風水,無疑在溪口。那裡有生養他的故宅,有其祖上的墳塋。近百年來,風水界圍繞著蔣介石兩處主要的風水——蔣氏故居和蔣母墓,探討、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究竟是陰宅還是陽宅起關鍵作用,抑或二者俱吉?一直眾說紛紜,尚沒有一致的看法。
有內地風水師認為,蔣介石發跡靠的是陰宅。“蔣母陰宅依據楊公風水而建,而蔣氏陽宅未按楊公風水法建築,坐穴大空亡,犯了大忌。蔣氏成為國家的元首,實為蔣母風水之福蔭。”持此說的人,搬出了“楊公”(楊筠松)先師,份量自然重了幾分。他們認為,蔣母墓後龍層疊厚重,左右龍虎拱衛有情,內乘龍氣,與水口同卦;墓前山勢由遠而近,一層一層地緊扣著,像一條游龍奔騰而來;穴場雖非龍盡氣鐘,但符合“垅葬其麓”要求;明堂開闊,頗有帝王之氣;墓葬得法,可收寅葬卯發效果。因此,蔣介石步步高陞,與陰宅有關。
香港風水師的看法則不同,認為陽宅貴人得地,陰宅問題多多。首先,蔣母墓水法不合,來龍有病;其次,立向有問題,在臨官位上放水,理氣、水法破敗,且墓穴坐南向北,貴不至帝皇。
也有人認為,不能籠統地分孰好孰壞,主要是“蔣氏故居的左邊很漂亮,猶如一把保護傘。它在艮寅、甲卯位置,此為臨官祿位。這是蔣氏父子能登上總統寶座的原因。”
凡此種種,顯然欠缺了對溪口來龍去脈的根本性分析。不審來龍無以觀穴。察龍不確,風水的探索就只能永遠停留在猜測揣度上,結論也自然失之於偏。
蔣氏故居,不合要求還是另有玄機?
多數風水人士認為,蔣氏故居靠山面水,王氣蔥鬱,氣派非凡,堪稱王宅。但也有風水師從理氣上分析,蔣氏故居立向有嚴重問題。故居包括祖祠、玉泰鹽鋪均為壬山丙向,雖山環水繞,但坐穴大空亡,犯了大忌,蔣介石之敗,實出於此。香港風水師更煞有介事指出,蔣氏故居貪峰誤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蕭何”就是故居左邊朝山巽巳方高出的一個秀峰。其本主早登青雲路,但經過位移後轉為丁位,用撥砂來論,就變為先成後敗了。蔣介石敗走台灣,與二十八宿撥砂相關。
理氣派風水師的這些看法,以蔣介石個人命運盛衰為依據,故弄玄虛,離風水真諦差之甚遠,毫無實際意義。
事實上,不管蔣氏故居作為王宅的風水根據是否充分,結論是否正確,其意義已不僅限於如何從結作、朝向和前砂等方面找到與蔣介石命運相合或相近的解釋,而是故居的風水氣象給傳統的風水理論提出了許多新問題,打開了新視角。這也正是研究蔣氏故居風水的魅力所在。
比如,蔣氏故居的明堂和朝、案二山等,就明顯與傳統的風水術相背離。傳統風水術認為,大貴之地要求明堂寬敞平坦,最好要有“容萬馬”的跡象,而蔣氏故居前面僅數米之遙,便是剡溪,明堂逼窄;至於朝、案二山,一般認為,必須前照後靠,才會尊貴無比,但蔣氏故居前,只見低矮案山一重,朝、案合一,並無層次分明、逐步遞進的朝、案排列。這究竟是不合要求還是另有玄機?需要依據風水理論但又不局限於傳統方術去作出合乎實際的研判。
風水鬥法,蔣、毛風水孰優孰劣?
中國百年歷史中,有一個人與蔣介石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個人就是毛澤東。令人感歎的是,兩人的較量除了涉及軍事、政治諸方面外,還包括了風水。
風水鬥法,古已有之。在毛蔣爭天下的過程中,曾幾次出現了國民黨軍隊挖毛澤東祖墳的事情。而毛澤東在大陸打敗蔣介石後,卻以勝利者的姿態和偉人的胸襟寬容了自己的對手。解放大軍橫掃溪口時,毛澤東明令對蔣介石祖上風水予以保護,堪稱以德報怨。
從毛蔣的不同做法中可以看出,兩人的祖上風水已經引起對方的足夠重視並且作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毛澤東為什麼沒有挖蔣介石的祖墳?有一種說法是,毛澤東的祖父墓為“嫦蛾奔月”,蔣介石掘墓驚動了這個“嫦蛾”,反而加快了毛澤東的接班步伐;毛澤東也不敢挖蔣介石的祖墳,怕會驚動什麼神仙,致蔣介石反攻大陸成功,所以毛澤東也就沒有去挖蔣的祖墳。這種近乎荒誕不經的說法,究竟有沒有風水根據?風水上應該怎麼看?上個世紀以來縈繞在人們心頭中的這一問題,需要去偽存真,作出正確的回答。
蔣、毛風水孰優孰劣?蔣介石的失敗是因為風水不如毛澤東?如今,孤懸寶島26載的蔣介石,帶著滿腔遺恨離開人世,已成歷史人物,但圍繞著“兩蔣”入土安葬等一系列風水問題的討論仍在持續,其留給中國的許多風水之謎,值得人們認真探索,逐步予以解密。
兩蔣墓地破土 子孫全缺席
兩蔣靈柩將移靈汐止國軍示範公墓,得標的承包商昨天下午一時舉行動土儀式,不過蔣家後代相當低調並未出席,僅由軍方及工程人員焚香祝禱後擲鏟破土,儀式簡單隆重;外界關心破土時辰是否經細心挑選,在場的軍方人員笑而不答,僅低調地說:「一切過程都很圓滿」。
兩蔣移靈作業一波三折,原訂去年十一月兩蔣墓地工程決標後,即應著手破土興建,但得標廠商在設計墓園時,多次參酌蔣家意見作了修改,加上看日子,所以工程延至昨天才舉行破土儀式;昨天下午一時許,良辰吉時一到,軍方及工程人員焚香祝禱結束後即擲鏟破土,過程相當迅速,蔣家後代也沒有到場。
在場的軍方人員透露,原本預定在農曆春節前就要進行破土,但汐止五指山上氣候陰晴不定,再加上蔣家家屬要挑個好日子,因此一延再延,才選定昨天下午一時到三時間破土。
對於外界關心的墓地風水,在場的軍方人員未多作說明,不過呈扇形的墓地位置可俯瞰大台北地區,一○一大樓隱約可見,後方高牆也有屏障之勢,有人說是風水寶地。
兩蔣墓地佔地約一千四百五十平方公尺,莊嚴肅穆,圓弧型的圍牆上未來將會有青天白日國徽,兩座墓穴左邊是故總統蔣介石,右邊是故總統蔣經國,未來蔣方良女士也將一同移靈到墓園,伴隨著夫婿以及國軍忠靈,長眠五指山。
兩蔣移靈作業一波三折,原訂去年十一月兩蔣墓地工程決標後,即應著手破土興建,但得標廠商在設計墓園時,多次參酌蔣家意見作了修改,加上看日子,所以工程延至昨天才舉行破土儀式;昨天下午一時許,良辰吉時一到,軍方及工程人員焚香祝禱結束後即擲鏟破土,過程相當迅速,蔣家後代也沒有到場。
在場的軍方人員透露,原本預定在農曆春節前就要進行破土,但汐止五指山上氣候陰晴不定,再加上蔣家家屬要挑個好日子,因此一延再延,才選定昨天下午一時到三時間破土。
對於外界關心的墓地風水,在場的軍方人員未多作說明,不過呈扇形的墓地位置可俯瞰大台北地區,一○一大樓隱約可見,後方高牆也有屏障之勢,有人說是風水寶地。
兩蔣墓地佔地約一千四百五十平方公尺,莊嚴肅穆,圓弧型的圍牆上未來將會有青天白日國徽,兩座墓穴左邊是故總統蔣介石,右邊是故總統蔣經國,未來蔣方良女士也將一同移靈到墓園,伴隨著夫婿以及國軍忠靈,長眠五指山。
五指山公墓
在五指山公墓,現在除了葬有前總統嚴家淦外,一級上將有十二位,與兩位蔣故總統淵源極深的二級上將蔣緯國及夫
人石靜宜,也葬於此。而此次,計劃安喪兩位蔣總統的地方為公墓的「特勳區」;要葬在「特勳區」必須符合幾項條
件,就是需曾任三軍統帥的國家元首或曾獲國光、青天白日勳章才行。礙於種種限制,所以直至目前,許多的一級上
將或二級上將還無緣入葬於此。 例如已故的總統府戰略顧問黎玉璽上將,是我國首位海軍四星一級上將,歷任海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參謀總長、參
軍長等職位,在八二三砲戰及九二海戰發生時戰功彪炳,但卻未獲軍方頒贈過青天白日勳章,身後不能葬在國軍公墓
內的「特勳區」;另外,同屬蔣家第二代,具有陸軍二級上將身分的蔣緯國,則是安葬在「上將二區」(所謂的「特
勳區」亦稱為「上將一區」),也無緣進入「特勳區」。 第一號墓穴-前總統嚴家淦,因曾任三軍統帥而被埋於特勳區; 特勳區第二號墓穴-湯恩伯上將,湯恩伯是一九四五年率領陸軍第二十軍團趕到台兒莊,對日軍展開反包圍攻擊,讓
台兒莊戰役逆轉。大陸失守,湯恩伯又奉令將部隊開拔到金門贏得金門大捷,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特勳區第三號墓穴,陸軍一級上將劉玉章,劉玉章在一九五四年任金防部司令官,固守金門九三砲戰有功;調回台
灣後碰到八七水災,擔負起指揮國軍支援災區工作,軍方給劉玉章的歷史定位是:其一生戰績,將永為戰史典範。 葬於第四號墓穴-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何應欽是士官學校第十一期畢業,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一日病逝台北,享年
九十七歲,國府追贈陸軍一級上將,他是二次大戰時盟軍中國戰區接受日本投降的代表。 第五號墓穴-陸軍一級上將黃杰, 一九四九年,大陸情勢逆轉,黃杰率部隊假道入越南,歷時三年半,猶能全師而回
,有「海上蘇武」之美譽。 第六號墓穴-陸軍一級上將顧祝同,顧祝同曾經擔任過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對國民革命軍在台整軍戰備著有功蹟,
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十八羅漢多為剿匪抗日大將軍,五位一級上將之後,第七號墓穴-海軍中將退伍的梁天价,梁天价是在一九五四年五
月十七日,擔任海軍雅龍軍艦上尉艦長時,奉令深入敵後鯁門島,掩護該島我方情報工作人員四十餘人撤離,雅龍艦
不意遭遇敵艦艇十艘圍攻,仍能於敵艦包圍中,一面應戰、一面突圍,安全掩護友艇返抵大陳島。 此役是我海戰史上
以寡擊眾,以一當十之光榮戰例,雅龍艦長梁天价因此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之後升到海軍中將後退役。 葬在第八號墓穴的為前參謀總長陸軍一級上將彭孟緝,彭孟緝曾是“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的南部地區警備司令,因
出兵鎮壓事變,曾被本土派政治人士稱為「台灣屠夫」,在歷史上功過未定,但他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也位列特
勳區埋葬。 第九號墓穴葬是中將前空軍副總司令蔡名永,蔡名永是台海空戰英雄,曾打落米格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陸軍一級上將劉安祺葬於十號墓穴,劉安祺曾任金防部司令官、陸軍總司令等職。 編號第十一號的為陸軍一級上將張雪中曾領軍打過台兒莊戰役,同被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乙枚。 陸軍一級上將薛岳葬在第十二號墓穴,薛岳曾打過長沙大捷,到台灣後,享年百餘歲仙逝,算是黃埔資深百歲老將
之一。 陸軍二級上將鄭為元葬於第十三號墓穴,鄭為元獲准入葬特勳區,是因為李登輝執政時期,為了收服參謀總長郝柏
村,同時頒出兩枚青天白日勳章給郝柏村與當時國防部長鄭為元。但此一青天白日勳章在當年鄭為元公祭時傳並未展
示出來,原來當時總統府並未對外公告,有些爭議,但鄭為元仍因獲頒青天白日勳章而位列特勳區。 葬於第十四號墓穴的將領是一位生前官階祇有少將的葛先才,少將位列特勳區祇有他一位。葛將軍擔任陸軍預備第
十師的團長時,碰到長沙大會戰,在兵力殆盡之際,他以上校團長身分自充機槍手堅守陣地,多次擊退敵人進攻,由
於頑強戰鬥,終於取得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的輝煌勝利。因此役,葛先才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雖未能一直晉升到上
將,但從此卻獲得位列特勳區門票。 編號第十五號將領是陸軍二級上將郭寄嶠,郭寄嶠的姪女是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夫人,郭本身也曾擔任過國防部長
職務。 空軍一級上將王叔銘編號第十六號,王叔銘在空軍素有「王老虎」之稱,是八二三砲戰時的參謀總長,因八二三砲
戰運籌帷幄得宜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陸軍二級上將于豪章葬於第十七號墓穴,于豪章在擔任陸軍總司令時,搭乘直升機視察演習時不幸摔機,當時他的
侍從官高華柱(現官拜陸軍備役二級上將、行政院退輔會主委)忍住斷腿的傷痛爬出求救,撿回一條命,後因功在黨國,
于豪章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葬在第十八號墓穴的是前國防部長、海軍一級上將宋長志,宋長志曾任國防部長,他的兒子是現任國防大學中正理
工學院院長宋大偉少將。
人石靜宜,也葬於此。而此次,計劃安喪兩位蔣總統的地方為公墓的「特勳區」;要葬在「特勳區」必須符合幾項條
件,就是需曾任三軍統帥的國家元首或曾獲國光、青天白日勳章才行。礙於種種限制,所以直至目前,許多的一級上
將或二級上將還無緣入葬於此。 例如已故的總統府戰略顧問黎玉璽上將,是我國首位海軍四星一級上將,歷任海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參謀總長、參
軍長等職位,在八二三砲戰及九二海戰發生時戰功彪炳,但卻未獲軍方頒贈過青天白日勳章,身後不能葬在國軍公墓
內的「特勳區」;另外,同屬蔣家第二代,具有陸軍二級上將身分的蔣緯國,則是安葬在「上將二區」(所謂的「特
勳區」亦稱為「上將一區」),也無緣進入「特勳區」。 第一號墓穴-前總統嚴家淦,因曾任三軍統帥而被埋於特勳區; 特勳區第二號墓穴-湯恩伯上將,湯恩伯是一九四五年率領陸軍第二十軍團趕到台兒莊,對日軍展開反包圍攻擊,讓
台兒莊戰役逆轉。大陸失守,湯恩伯又奉令將部隊開拔到金門贏得金門大捷,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特勳區第三號墓穴,陸軍一級上將劉玉章,劉玉章在一九五四年任金防部司令官,固守金門九三砲戰有功;調回台
灣後碰到八七水災,擔負起指揮國軍支援災區工作,軍方給劉玉章的歷史定位是:其一生戰績,將永為戰史典範。 葬於第四號墓穴-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何應欽是士官學校第十一期畢業,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一日病逝台北,享年
九十七歲,國府追贈陸軍一級上將,他是二次大戰時盟軍中國戰區接受日本投降的代表。 第五號墓穴-陸軍一級上將黃杰, 一九四九年,大陸情勢逆轉,黃杰率部隊假道入越南,歷時三年半,猶能全師而回
,有「海上蘇武」之美譽。 第六號墓穴-陸軍一級上將顧祝同,顧祝同曾經擔任過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對國民革命軍在台整軍戰備著有功蹟,
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十八羅漢多為剿匪抗日大將軍,五位一級上將之後,第七號墓穴-海軍中將退伍的梁天价,梁天价是在一九五四年五
月十七日,擔任海軍雅龍軍艦上尉艦長時,奉令深入敵後鯁門島,掩護該島我方情報工作人員四十餘人撤離,雅龍艦
不意遭遇敵艦艇十艘圍攻,仍能於敵艦包圍中,一面應戰、一面突圍,安全掩護友艇返抵大陳島。 此役是我海戰史上
以寡擊眾,以一當十之光榮戰例,雅龍艦長梁天价因此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之後升到海軍中將後退役。 葬在第八號墓穴的為前參謀總長陸軍一級上將彭孟緝,彭孟緝曾是“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的南部地區警備司令,因
出兵鎮壓事變,曾被本土派政治人士稱為「台灣屠夫」,在歷史上功過未定,但他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也位列特
勳區埋葬。 第九號墓穴葬是中將前空軍副總司令蔡名永,蔡名永是台海空戰英雄,曾打落米格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陸軍一級上將劉安祺葬於十號墓穴,劉安祺曾任金防部司令官、陸軍總司令等職。 編號第十一號的為陸軍一級上將張雪中曾領軍打過台兒莊戰役,同被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乙枚。 陸軍一級上將薛岳葬在第十二號墓穴,薛岳曾打過長沙大捷,到台灣後,享年百餘歲仙逝,算是黃埔資深百歲老將
之一。 陸軍二級上將鄭為元葬於第十三號墓穴,鄭為元獲准入葬特勳區,是因為李登輝執政時期,為了收服參謀總長郝柏
村,同時頒出兩枚青天白日勳章給郝柏村與當時國防部長鄭為元。但此一青天白日勳章在當年鄭為元公祭時傳並未展
示出來,原來當時總統府並未對外公告,有些爭議,但鄭為元仍因獲頒青天白日勳章而位列特勳區。 葬於第十四號墓穴的將領是一位生前官階祇有少將的葛先才,少將位列特勳區祇有他一位。葛將軍擔任陸軍預備第
十師的團長時,碰到長沙大會戰,在兵力殆盡之際,他以上校團長身分自充機槍手堅守陣地,多次擊退敵人進攻,由
於頑強戰鬥,終於取得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的輝煌勝利。因此役,葛先才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雖未能一直晉升到上
將,但從此卻獲得位列特勳區門票。 編號第十五號將領是陸軍二級上將郭寄嶠,郭寄嶠的姪女是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夫人,郭本身也曾擔任過國防部長
職務。 空軍一級上將王叔銘編號第十六號,王叔銘在空軍素有「王老虎」之稱,是八二三砲戰時的參謀總長,因八二三砲
戰運籌帷幄得宜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陸軍二級上將于豪章葬於第十七號墓穴,于豪章在擔任陸軍總司令時,搭乘直升機視察演習時不幸摔機,當時他的
侍從官高華柱(現官拜陸軍備役二級上將、行政院退輔會主委)忍住斷腿的傷痛爬出求救,撿回一條命,後因功在黨國,
于豪章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葬在第十八號墓穴的是前國防部長、海軍一級上將宋長志,宋長志曾任國防部長,他的兒子是現任國防大學中正理
工學院院長宋大偉少將。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一位未婚妻的悼文
明福,你没有任何的交代匆匆的离开了我,
Beng Hock. You left me so suddenly without any messages.
你说我们还有很多事还没完成,You said we have so many things we have yet to do together
有很多地方很想去,There are a lot of places we were suppose to visit
你还说这一辈子的路都会陪我一起走下去的,You said you would accompany me all the way
现在的我该怎么办呢?Now, what should I do?
怎样才能再见到你呢?How can I see you again?
我的脑海里一直都想著你,I think of you constantly.
念著你……我只要你回来,回来我的身边……
I'm thinking of you... I want you to come back, come back to my side...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等你,Over the past few days, I keep waiting for you
但是却让我失望了,But it has been a disappointment.
我只想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痛不痛……?I just want to know if you are alright, are you in pain...?
请你别让我等那么久好吗?就让我再见你一次,一次就好。
could you not keep me in waiting? Let me see you once. Just once is enough.
当哭泣以及呼唤都无法叫醒你的时候,When my tears and shouts are unable to wake up you,
我已不能不相信你已永远的离开了我。I have no choice but to believe that you have left me forever.
再多的不舍今天还是要与你告别了。Today, I still have to say goodbye.
我答应你,我会好好的活下去。I promise you, I will lead a proper life.
但是,你一定要在我身边陪伴我,陪我一起照顾他。But, you must promise to be beside me, and raise (the child) with me.
明福,虽然今世我与你的缘分已尽了。Beng Hock, our journey in this life has ended.
但是我希望,如果有下一辈子的话,我很想与你再继我们今生的缘分。But I hope, if there is a next life, I really hope that you can I can continue our journey.
你安心上路吧,愿你安息。May you rest in peace.
Beng Hock. You left me so suddenly without any messages.
你说我们还有很多事还没完成,You said we have so many things we have yet to do together
有很多地方很想去,There are a lot of places we were suppose to visit
你还说这一辈子的路都会陪我一起走下去的,You said you would accompany me all the way
现在的我该怎么办呢?Now, what should I do?
怎样才能再见到你呢?How can I see you again?
我的脑海里一直都想著你,I think of you constantly.
念著你……我只要你回来,回来我的身边……
I'm thinking of you... I want you to come back, come back to my side...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等你,Over the past few days, I keep waiting for you
但是却让我失望了,But it has been a disappointment.
我只想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痛不痛……?I just want to know if you are alright, are you in pain...?
请你别让我等那么久好吗?就让我再见你一次,一次就好。
could you not keep me in waiting? Let me see you once. Just once is enough.
当哭泣以及呼唤都无法叫醒你的时候,When my tears and shouts are unable to wake up you,
我已不能不相信你已永远的离开了我。I have no choice but to believe that you have left me forever.
再多的不舍今天还是要与你告别了。Today, I still have to say goodbye.
我答应你,我会好好的活下去。I promise you, I will lead a proper life.
但是,你一定要在我身边陪伴我,陪我一起照顾他。But, you must promise to be beside me, and raise (the child) with me.
明福,虽然今世我与你的缘分已尽了。Beng Hock, our journey in this life has ended.
但是我希望,如果有下一辈子的话,我很想与你再继我们今生的缘分。But I hope, if there is a next life, I really hope that you can I can continue our journey.
你安心上路吧,愿你安息。May you rest in peace.
王永慶墓地
仙人撒網
位在直潭國小正後方,安葬來台一祖先王母許氏雪娘。王永慶直潭祖墳來龍父母山是漲天水星,穴星貪狼,大約左旋卯巽,最後巽巳落脈。水從乙辰東南而來,從左環繞穴場,然後右出甲口。穴坐未向丑,收左來水乙辰,巽巳,酉方儲潭,右水出甲口,逢甲貴人鎖水口
曾王君解釋,該墳坐落在一道酷似手臂的山脈盡頭結穴上,前方水局以連續曲流呈一八○度環抱,後方為三層山脈依次遞減,是風水學中最典型的「三台落穴」格局,大富大貴之相,足以庇蔭子孫三代不敗。曾子南除了在墓柱上鐫名,還開具給保證書以示負責。
曾王君說,最神奇的還是那隻撒網的手,下方水邊三角洲呈現開闊網狀。完墳後有人笑稱魚網少了「網目」。豈知過不久,沙洲闢為自來水淨水廠,一塊塊方形水池,讓仙人撒網地穴名副其實。
據悉,王永慶叔父王水源在四十七年間,因緣際會下,巧遇在新店山區尋龍點穴的曾子南,經王水源數度登門拜訪,曾子南才首肯替王家遷葬數穴祖墳。
曾王君說,地理師為人堪輿,首重福東(當事人)人品。當時是王永慶的叔叔王水源,在民國四十二、三年間,找上剛從大陸來被叫為「唐山仙仔」的父親曾子南幫忙看風水。父親私下打聽出該家族門風篤實質樸,掃墓時還會主動清理旁邊的無主墳塚,答應接受邀請。
金獅坐北斗
王永慶祖父母王添泉夫婦葬於台北縣的五股觀音山,坐乾山巽向兼戊戌,前有淡水河、基隆河、三重疏洪道交匯,《雪心賦》云:「入山尋水口,登穴看明堂,眾山止處是真穴,眾水聚處是明堂。」該墓坐乾山巽向,為贛南風水前輩曾子南親點之福地,古人說:「有山無水休尋地,有水無山亦可截。」大師點穴之精確,令人折服。前面名堂寬廣,北台灣兩大河,淡水河及基隆河至墓前會合,逢淡水河出海口反溯,成停蓄近乎靜止狀態,有如四水歸堂湖泊情景。 《雪心賦》云:山本靜,勢求動處,由陰轉陽,因此要有剝換、起伏變化;水本動,妙在靜中,由陽變陰,因此要有停、有蓄。水喜九曲而來,名堂有「有水無山」也可成大地理,更何況王永慶祖父母墓所居位置,還是觀音山的獅子頭,獅頭山來龍是五星連珠格,金獅朝北斗。 「山主人丁,水管財。」此墓沒有主官貴的朝案山(距離較遠),正好驗證王永慶家族享有富貴,卻沒有人從事公職。王家經營的台塑集團,歷年所累積的財富,富可敵國,可謂台灣經濟史上的長青樹,不論政黨輪替,何人主政,總是屹立不搖。 該墓於民國四十七年歲次戊戌(西元一九五八)造葬,王永慶差不多也是之後幾年大發,奠定台塑集團的基礎。墳墓兩旁有王永慶先生親提的一副碑聯,正好也是王永慶一生的寫照。左:含辛兼教耕,德配共勉撐。右:早學清苦經,勤勞樸實銘。
民前五年出生的曾子南,是唐朝國師曾文迪嫡傳,隨蔣介石來台後引進宮廷版的三元地理堪輿學,與民間版的三合地理有別。由於風水牽涉到王侯將相,極為敏感,堪輿界盛傳,宮廷版與民間版的區別,在於關鍵部分留一手。
為人造「生基(壽墓)」之術,據傳可以讓當事人長命百歲。曾子南以百歲之齡,卻保有七十多歲的容貌,為自己立論作見證。
他在五十年代創辦中國堪輿學會,納門生、授輿法,學習者超過萬人,成為台灣堪輿界主流之一,台灣執業風水師泰半接受過該法洗禮。事實上王永慶祖墳真正的堪輿師,是95年(2006年10月9日)以一○一歲高齡去世的曾子南。出殯日期是國曆11月5日台北第一殯儀館,下葬地點:台中大肚山先施花園公墓。
王永慶父母王長庚夫婦的墓
陽明山第一公墓屬於七星山來龍,層層剝換,一轉一換大生細,自老變嫩,由粗變細,自凶變吉,形成台北之大地理。陽明山第一公墓,王永慶父母王長庚夫婦的墓,坐甲山庚向丙寅分金,王永慶父王長庚於五十一年造葬,母八十四年五月,與其父合葬,坐向未改。
王永慶雖信奉基督教,不信風水,家族總有人出面禮聘堪輿名師代為主庚,仍依中國古禮點葬。其父母墓地高懸十字架甚為特殊,風水庇蔭則無分宗教,該墓處陽明山風水寶地,玄武有力明堂寬廣,案朝較遠,水局也弱,遙對觀音山卻未得正穴。一般風水師對此墓評價不高,雖仍稱得上吉地,對王永慶蔭助之力有限,與前二處風水格局相比遜色許多。該墓左邊為王氏歷代佳城,坐卯山酉向正線,前正對觀音山後有靠山,明顯要比王永慶父母墓地好許多。王永慶御用命理師 王泰安為陳靜文尋墓地(2007/09/16 13:12) 王永慶的子媳陳靜文的墓園左青龍右白虎,是個可以庇蔭後代子孫的好風水,看這塊墓地的風水堪輿師王泰安,不但受到王文洋信賴,還是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御用風水師,家族10代都在幫人看風水,從祖父輩就幫王家的祖墳堪輿過,現在他在新店很有名氣,還是許多企業老闆欽點的老師。 一位穿著白色道袍、拿著羅盤,在陳靜文墓園裡忙著幫王家人打點整個祭拜儀式的風水堪輿師,名叫王泰安,家族10代都在幫人看風水,陪著王文洋處理陳靜文的身後事,看得出來相當受到王家人的信賴。 王泰安說:「他們王家一向都是道德情義,這四個字,守道德,有道德,很有情義,而且他(王文洋)學問非常好,我是他(王文洋)的師父,我聽他怎麼說怎麼做,大概怎麼樣,加上我的專業知識。」 不但受到王文洋的重用,王泰安的祖父還曾幫王永慶位在新店直潭的五代祖墳看風水,在新店地區的名氣可以說相當響亮,加上王泰安的祖父輩和王永慶從小就是在新店老街長大,有了這層淵源,王泰安現在還是王永慶的御用命理師。 不但欽點王泰安幫最愛的長媳尋墓地找風水,包括王文洋的宏仁集團、大溪的鴻禧山莊,甚至億萬豪宅,王泰安都曾堪輿過。王泰安說:「小時候,他們都跟我們家長輩、祖上輩都很熟悉,我們家做很久了,所以很多企業家老闆幾代都跟我們家很熟。」 祖傳的老字號招牌,加上謙虛低調的個性,還有事必躬親的行事作風,讓這位不曾曝光過的地理師王泰安,不但獲得企業家的青睞,也得到經營之神王永慶的信賴。老耿曰:『風水是以天地為實驗室,人為白老鼠之學問』,不可不慎啊!王永慶將長眠地
根據台塑集團提出的規劃,墓園初步規劃為納骨塔區、土葬區及樹葬區共六千五百六十七個塔位及墓冢,另設管理中心、台灣塑膠工業文化館、民眾活動中心及圖書室等。
王永慶將長眠的南亞塑膠公司林口廠北側墓區,是風水師眼中聚財的寶地「蟾蜍穴」,可旺後代子孫,是企業家最喜愛的陰宅佳地。
將取名「私立長永紀念福園」的王永慶墓地,位在林口臺地邊緣,居高臨下,大台北盆地景致盡收眼底。
風水師指出,這塊基地坐西南朝東北,展望大台北盆地,屬於陰宅風水上的坤艮向,地點絕佳,是陰宅風水屬東方不敗「大三元地」;而且地形貌似蟾蜍,為一「蟾蜍穴」,可旺後代子孫,能幫助下一代穩固家業。因為蟾蜍在風水上是會咬錢的動物,這樣的地形能招財、聚財。
台塑集團申請變更為殯葬設施專區的基地,坐落在明志科技大學後方的林口工業區,位在南亞塑膠林口廠北側廠區內,面積 五點零四公頃 ,現為停車場和空地。
根據初步規劃,墓園設計融合現代墓園及景觀公園,地內將有四百七十四個墓位,還有管理中心、停車場、以及三萬四千多平方公尺綠地。
位在直潭國小正後方,安葬來台一祖先王母許氏雪娘。王永慶直潭祖墳來龍父母山是漲天水星,穴星貪狼,大約左旋卯巽,最後巽巳落脈。水從乙辰東南而來,從左環繞穴場,然後右出甲口。穴坐未向丑,收左來水乙辰,巽巳,酉方儲潭,右水出甲口,逢甲貴人鎖水口
曾王君解釋,該墳坐落在一道酷似手臂的山脈盡頭結穴上,前方水局以連續曲流呈一八○度環抱,後方為三層山脈依次遞減,是風水學中最典型的「三台落穴」格局,大富大貴之相,足以庇蔭子孫三代不敗。曾子南除了在墓柱上鐫名,還開具給保證書以示負責。
曾王君說,最神奇的還是那隻撒網的手,下方水邊三角洲呈現開闊網狀。完墳後有人笑稱魚網少了「網目」。豈知過不久,沙洲闢為自來水淨水廠,一塊塊方形水池,讓仙人撒網地穴名副其實。
據悉,王永慶叔父王水源在四十七年間,因緣際會下,巧遇在新店山區尋龍點穴的曾子南,經王水源數度登門拜訪,曾子南才首肯替王家遷葬數穴祖墳。
曾王君說,地理師為人堪輿,首重福東(當事人)人品。當時是王永慶的叔叔王水源,在民國四十二、三年間,找上剛從大陸來被叫為「唐山仙仔」的父親曾子南幫忙看風水。父親私下打聽出該家族門風篤實質樸,掃墓時還會主動清理旁邊的無主墳塚,答應接受邀請。
金獅坐北斗
王永慶祖父母王添泉夫婦葬於台北縣的五股觀音山,坐乾山巽向兼戊戌,前有淡水河、基隆河、三重疏洪道交匯,《雪心賦》云:「入山尋水口,登穴看明堂,眾山止處是真穴,眾水聚處是明堂。」該墓坐乾山巽向,為贛南風水前輩曾子南親點之福地,古人說:「有山無水休尋地,有水無山亦可截。」大師點穴之精確,令人折服。前面名堂寬廣,北台灣兩大河,淡水河及基隆河至墓前會合,逢淡水河出海口反溯,成停蓄近乎靜止狀態,有如四水歸堂湖泊情景。 《雪心賦》云:山本靜,勢求動處,由陰轉陽,因此要有剝換、起伏變化;水本動,妙在靜中,由陽變陰,因此要有停、有蓄。水喜九曲而來,名堂有「有水無山」也可成大地理,更何況王永慶祖父母墓所居位置,還是觀音山的獅子頭,獅頭山來龍是五星連珠格,金獅朝北斗。 「山主人丁,水管財。」此墓沒有主官貴的朝案山(距離較遠),正好驗證王永慶家族享有富貴,卻沒有人從事公職。王家經營的台塑集團,歷年所累積的財富,富可敵國,可謂台灣經濟史上的長青樹,不論政黨輪替,何人主政,總是屹立不搖。 該墓於民國四十七年歲次戊戌(西元一九五八)造葬,王永慶差不多也是之後幾年大發,奠定台塑集團的基礎。墳墓兩旁有王永慶先生親提的一副碑聯,正好也是王永慶一生的寫照。左:含辛兼教耕,德配共勉撐。右:早學清苦經,勤勞樸實銘。
民前五年出生的曾子南,是唐朝國師曾文迪嫡傳,隨蔣介石來台後引進宮廷版的三元地理堪輿學,與民間版的三合地理有別。由於風水牽涉到王侯將相,極為敏感,堪輿界盛傳,宮廷版與民間版的區別,在於關鍵部分留一手。
為人造「生基(壽墓)」之術,據傳可以讓當事人長命百歲。曾子南以百歲之齡,卻保有七十多歲的容貌,為自己立論作見證。
他在五十年代創辦中國堪輿學會,納門生、授輿法,學習者超過萬人,成為台灣堪輿界主流之一,台灣執業風水師泰半接受過該法洗禮。事實上王永慶祖墳真正的堪輿師,是95年(2006年10月9日)以一○一歲高齡去世的曾子南。出殯日期是國曆11月5日台北第一殯儀館,下葬地點:台中大肚山先施花園公墓。
王永慶父母王長庚夫婦的墓
陽明山第一公墓屬於七星山來龍,層層剝換,一轉一換大生細,自老變嫩,由粗變細,自凶變吉,形成台北之大地理。陽明山第一公墓,王永慶父母王長庚夫婦的墓,坐甲山庚向丙寅分金,王永慶父王長庚於五十一年造葬,母八十四年五月,與其父合葬,坐向未改。
王永慶雖信奉基督教,不信風水,家族總有人出面禮聘堪輿名師代為主庚,仍依中國古禮點葬。其父母墓地高懸十字架甚為特殊,風水庇蔭則無分宗教,該墓處陽明山風水寶地,玄武有力明堂寬廣,案朝較遠,水局也弱,遙對觀音山卻未得正穴。一般風水師對此墓評價不高,雖仍稱得上吉地,對王永慶蔭助之力有限,與前二處風水格局相比遜色許多。該墓左邊為王氏歷代佳城,坐卯山酉向正線,前正對觀音山後有靠山,明顯要比王永慶父母墓地好許多。王永慶御用命理師 王泰安為陳靜文尋墓地(2007/09/16 13:12) 王永慶的子媳陳靜文的墓園左青龍右白虎,是個可以庇蔭後代子孫的好風水,看這塊墓地的風水堪輿師王泰安,不但受到王文洋信賴,還是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御用風水師,家族10代都在幫人看風水,從祖父輩就幫王家的祖墳堪輿過,現在他在新店很有名氣,還是許多企業老闆欽點的老師。 一位穿著白色道袍、拿著羅盤,在陳靜文墓園裡忙著幫王家人打點整個祭拜儀式的風水堪輿師,名叫王泰安,家族10代都在幫人看風水,陪著王文洋處理陳靜文的身後事,看得出來相當受到王家人的信賴。 王泰安說:「他們王家一向都是道德情義,這四個字,守道德,有道德,很有情義,而且他(王文洋)學問非常好,我是他(王文洋)的師父,我聽他怎麼說怎麼做,大概怎麼樣,加上我的專業知識。」 不但受到王文洋的重用,王泰安的祖父還曾幫王永慶位在新店直潭的五代祖墳看風水,在新店地區的名氣可以說相當響亮,加上王泰安的祖父輩和王永慶從小就是在新店老街長大,有了這層淵源,王泰安現在還是王永慶的御用命理師。 不但欽點王泰安幫最愛的長媳尋墓地找風水,包括王文洋的宏仁集團、大溪的鴻禧山莊,甚至億萬豪宅,王泰安都曾堪輿過。王泰安說:「小時候,他們都跟我們家長輩、祖上輩都很熟悉,我們家做很久了,所以很多企業家老闆幾代都跟我們家很熟。」 祖傳的老字號招牌,加上謙虛低調的個性,還有事必躬親的行事作風,讓這位不曾曝光過的地理師王泰安,不但獲得企業家的青睞,也得到經營之神王永慶的信賴。老耿曰:『風水是以天地為實驗室,人為白老鼠之學問』,不可不慎啊!王永慶將長眠地
根據台塑集團提出的規劃,墓園初步規劃為納骨塔區、土葬區及樹葬區共六千五百六十七個塔位及墓冢,另設管理中心、台灣塑膠工業文化館、民眾活動中心及圖書室等。
王永慶將長眠的南亞塑膠公司林口廠北側墓區,是風水師眼中聚財的寶地「蟾蜍穴」,可旺後代子孫,是企業家最喜愛的陰宅佳地。
將取名「私立長永紀念福園」的王永慶墓地,位在林口臺地邊緣,居高臨下,大台北盆地景致盡收眼底。
風水師指出,這塊基地坐西南朝東北,展望大台北盆地,屬於陰宅風水上的坤艮向,地點絕佳,是陰宅風水屬東方不敗「大三元地」;而且地形貌似蟾蜍,為一「蟾蜍穴」,可旺後代子孫,能幫助下一代穩固家業。因為蟾蜍在風水上是會咬錢的動物,這樣的地形能招財、聚財。
台塑集團申請變更為殯葬設施專區的基地,坐落在明志科技大學後方的林口工業區,位在南亞塑膠林口廠北側廠區內,面積 五點零四公頃 ,現為停車場和空地。
根據初步規劃,墓園設計融合現代墓園及景觀公園,地內將有四百七十四個墓位,還有管理中心、停車場、以及三萬四千多平方公尺綠地。
三十六計
第一套〖勝戰計〗
第01計 瞞天過海
第02計 圍魏救趙
第03計 借刀殺人
第04計 以逸待勞
第05計 趁火打劫
第06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敵戰計〗
第07計 無中生有
第08計 暗渡陳倉
第09計 隔岸觀火
第10計 笑裡藏刀
第11計 李代桃僵
第12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攻戰計〗
第13計 打草驚蛇
第14計 借屍還魂
第15計 調虎離山
第16計 欲擒故縱
第17計 拋磚引玉
第18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
第19計 釜底抽薪
第20計 混水摸魚
第21計 金蟬脫殼
第22計 關門捉賊
第23計 遠交近攻
第24計 假道伐虢
第五套〖並戰計〗
第25計 偷梁換柱
第26計 指桑罵槐
第27計 假癡不癲
第28計 上屋抽梯
第29計 樹上開花
第30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
第31計 美人計
第32計 空城計
第33計 反間計
第34計 苦肉計
第35計 連環計
第36計 走為上計
第01計 瞞天過海
第02計 圍魏救趙
第03計 借刀殺人
第04計 以逸待勞
第05計 趁火打劫
第06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敵戰計〗
第07計 無中生有
第08計 暗渡陳倉
第09計 隔岸觀火
第10計 笑裡藏刀
第11計 李代桃僵
第12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攻戰計〗
第13計 打草驚蛇
第14計 借屍還魂
第15計 調虎離山
第16計 欲擒故縱
第17計 拋磚引玉
第18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
第19計 釜底抽薪
第20計 混水摸魚
第21計 金蟬脫殼
第22計 關門捉賊
第23計 遠交近攻
第24計 假道伐虢
第五套〖並戰計〗
第25計 偷梁換柱
第26計 指桑罵槐
第27計 假癡不癲
第28計 上屋抽梯
第29計 樹上開花
第30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
第31計 美人計
第32計 空城計
第33計 反間計
第34計 苦肉計
第35計 連環計
第36計 走為上計
海瑞
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自號剛峰,為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回族(先祖為商人曾因娶阿拉伯人而信仰伊斯蘭教)。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選舉人。初任福建南平縣學教諭,後相繼任浙江淳安知縣、嘉興通判、戶部主事、應天巡撫和右都御史等職。
生平
海瑞的仕途坎坷,屢次受到排擠,被嚴嵩之爪牙鄢懋卿彈劾,更曾因批評嘉靖皇帝朱厚熜迷戀方術,冒死上《治安疏》,直言皇帝無道,「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希望皇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與宰相、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之積誤,置身於堯、舜、禹、湯、文武之間」,「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皇帝看後勃然大怒,叫人拿下,太監黃錦說這傢伙已經準備好棺材待死,是不會逃跑的。皇帝聽後嘆氣,又從地上揀起奏本一讀再讀。刑部主張處以絞刑,為首輔徐階所救,只是罷官入獄。嘉靖皇帝說:「這個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皇帝病死後,海瑞獲釋復官。獲釋前提牢主事(典獄長)以酒菜來款待,海瑞以為將要被押赴斬首,安然享用,提牢主事告訴他,皇上今天駕崩,你要出獄了。海瑞聞聽,「即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終夜哭不絕聲」。
隆慶三年(1569年)夏天海瑞受到首輔徐階提拔,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時江南土地兼併嚴重,於是海瑞懲貪抑霸,整頓吏治,修浚吳淞江與白茆河,清濬大量良田可安置13萬災民。海瑞當上江南巡撫時,首輔徐階家族世代共佔田二十四萬畝,百姓向海瑞投牒訟冤者日以千計,海瑞要求徐階退田,徐階退了一些,海瑞並不滿意,弄得徐階很難堪,最後退了一半的田地,其子徐璠、徐琨被判充軍,徐階之弟侍郎徐陟被逮治罪。此時海瑞被譽為「海青天」,亦稱「包公再世」。隆慶四年吏科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被迫離職,「民聞訊,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張居正給海瑞寫信,稱「存老(徐階)之體面,玄翁(高拱)之美意」,但沒有提拔他的意思,閑居家鄉十餘年。一生節儉勤勞,為母親謝氏祝壽,只買了兩斤肉,震驚全國。萬曆十三年(1585年)以薦被任為南京右僉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但都只是虛銜。萬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卒於任上。去世的前幾天,海瑞退掉了兵部送來的七兩銀子。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收集遺物,僅餘葛幃舊衣,無以為殮,不禁潸然淚下,幸賴同僚捐治葬具。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發喪之日,「市民送者夾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絕。」
民間流傳有許多關於他秉公斷案的傳說。有《海剛峰集》和多種版本的《海瑞文集》流傳於世。後來,他的部分事蹟被寫成《海瑞罷官》和《十奏嚴嵩》兩個劇目。
海瑞的家庭生活存在著矛盾和衝突,他由寡母謝氏帶大,34歲之年尚同母睡一房,婆媳之間經常不合,明代沈德符寫《萬曆野獲編補遺》記載,房寰曾經疏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已耋而妻方艾」,甚至在花甲之年,還納了兩位美妾,以至引起妻妾相爭,有二人同日自縊。又先後將長房潘氏、二房許氏休棄,逐出家門。兒子海中行死得不明不白,女兒因為吃小童送的餅,七日後竟活活餓死。但這些僅為野史,可信度較低。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自號剛峰,為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回族(先祖為商人曾因娶阿拉伯人而信仰伊斯蘭教)。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選舉人。初任福建南平縣學教諭,後相繼任浙江淳安知縣、嘉興通判、戶部主事、應天巡撫和右都御史等職。
生平
海瑞的仕途坎坷,屢次受到排擠,被嚴嵩之爪牙鄢懋卿彈劾,更曾因批評嘉靖皇帝朱厚熜迷戀方術,冒死上《治安疏》,直言皇帝無道,「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希望皇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與宰相、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之積誤,置身於堯、舜、禹、湯、文武之間」,「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皇帝看後勃然大怒,叫人拿下,太監黃錦說這傢伙已經準備好棺材待死,是不會逃跑的。皇帝聽後嘆氣,又從地上揀起奏本一讀再讀。刑部主張處以絞刑,為首輔徐階所救,只是罷官入獄。嘉靖皇帝說:「這個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皇帝病死後,海瑞獲釋復官。獲釋前提牢主事(典獄長)以酒菜來款待,海瑞以為將要被押赴斬首,安然享用,提牢主事告訴他,皇上今天駕崩,你要出獄了。海瑞聞聽,「即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終夜哭不絕聲」。
隆慶三年(1569年)夏天海瑞受到首輔徐階提拔,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時江南土地兼併嚴重,於是海瑞懲貪抑霸,整頓吏治,修浚吳淞江與白茆河,清濬大量良田可安置13萬災民。海瑞當上江南巡撫時,首輔徐階家族世代共佔田二十四萬畝,百姓向海瑞投牒訟冤者日以千計,海瑞要求徐階退田,徐階退了一些,海瑞並不滿意,弄得徐階很難堪,最後退了一半的田地,其子徐璠、徐琨被判充軍,徐階之弟侍郎徐陟被逮治罪。此時海瑞被譽為「海青天」,亦稱「包公再世」。隆慶四年吏科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被迫離職,「民聞訊,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張居正給海瑞寫信,稱「存老(徐階)之體面,玄翁(高拱)之美意」,但沒有提拔他的意思,閑居家鄉十餘年。一生節儉勤勞,為母親謝氏祝壽,只買了兩斤肉,震驚全國。萬曆十三年(1585年)以薦被任為南京右僉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但都只是虛銜。萬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卒於任上。去世的前幾天,海瑞退掉了兵部送來的七兩銀子。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收集遺物,僅餘葛幃舊衣,無以為殮,不禁潸然淚下,幸賴同僚捐治葬具。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發喪之日,「市民送者夾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絕。」
民間流傳有許多關於他秉公斷案的傳說。有《海剛峰集》和多種版本的《海瑞文集》流傳於世。後來,他的部分事蹟被寫成《海瑞罷官》和《十奏嚴嵩》兩個劇目。
海瑞的家庭生活存在著矛盾和衝突,他由寡母謝氏帶大,34歲之年尚同母睡一房,婆媳之間經常不合,明代沈德符寫《萬曆野獲編補遺》記載,房寰曾經疏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已耋而妻方艾」,甚至在花甲之年,還納了兩位美妾,以至引起妻妾相爭,有二人同日自縊。又先後將長房潘氏、二房許氏休棄,逐出家門。兒子海中行死得不明不白,女兒因為吃小童送的餅,七日後竟活活餓死。但這些僅為野史,可信度較低。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婚俗
結婚是人生中一件大事,為了表示婚姻的重視,
在禮儀上定有「大禮」,在法律上則定有婚約,大禮
即:問名、訂盟、納采﹝或稱納吉﹞、納幣﹝或稱納
徵﹞、請期、親迎﹝或稱迎娶﹞。台灣將大禮濃縮為:
問名、訂盟﹝俗稱送走﹞、完聘﹝併納 一米 、納幣﹞、
親迎﹝併請期﹞四禮。
問名
結婚是人生中一件大事,為了表示婚姻的重視,在禮儀
上定有「大禮」,在法議婚初期由媒妁送女子八字﹝庚
帖﹞於男方,書示出生年月日時等內容,男方將此置於
家中神案上卜示,若:日內男女家中乎安無事,男方庚
帖才送女家,女家接受後再問卜星象或同意合婚。
「字仔」是在紅紙上男書乾造,女書坤造,而書之出生
年月日時的共合數需合雙數,如遇單數,男於其下添健
字,女於其下添端字。
送定
就是定盟台婚,為定婚禮俗,又稱為定聘、小聘、
攜定、文定等。送走後再經完聘也稱大聘,聘禮始告完
成,現在也有將小聘和大聘台二為一,以節省耗費和時間。
送定須擇吉日,由男方攜帶聘禮,紅綢﹝上繡送生庚兩
字,即為庚帖﹞、金花、金手環、金戒指、金耳環、羊
豬、禮燭、禮香、禮炮、禮餅、蓮蕉花盆、石榴花等,
由媒妁陪同男家雙親或親戚前往女家。
議婚初期由媒妁送女子八字﹝庚帖﹞於男方,書示出生
年月日時等內容,男方將此置於家中神案上卜示,若:
日內男女家中乎安無事,男方庚帖才送女家,女家接受
後再問卜星象或同意合婚。
女家將聘禮收一部份,男家備十二樣物品回贈。禮餅分
贈親友以通知女家之女以定婚,稱為:「分餅」,男家
雖有分餅惟僅有至親戚。
送定當日男家準備之聘禮奉於女家神案上供拜,並請男
家親友生於廳堂,將嫁女兒端甜茶上廳,一一介紹男家
諸親戚,男家親戚以紅包送待嫁新娘,稱馮:「壓茶
甌」。男家對女家將嫁女兒掛戒指之禮儀,女生於廳堂
中央椅子上,面向外面﹝如係招贅則女方向內﹞,由男
方尊長掛戴戒子。禮畢,女家招待男家酒宴,男家送紅
包回贈,稱為:「壓桌禮」。
完聘
台灣婚俗中將納采和納幣含油竺,也稱大聘,男家將婚
書、聘金:幣帛、禮餅、冰糖、冬瓜、桔餅、柿餅、
豬羊、麵線、幅員、糖塔、閱雞、鴨母、大燭、禮香、
盤頭裘裙、手環戒指等物裝於籃中,由鼓吹、媒婆押憾
人遊行送至女家。
聘禮送至女家,女家燒香鳴炮,以坤書交媒婆,而約定
婚禮。男家送來聘禮領受一部份其它則回之,如幅員、
閹雞、鴨母,屬男家福份應退回,而豬僅取其內,豬腳
完畢還之。而再以禮餅,新郎禮裝﹝衣帽鞋襪、針繡之
物﹞做為回禮。
親迎
親迎就是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婦,又稱做迎親,
昔日迎親以轎子做為交通工具,迎親行列依序為;
竹簍﹝連頭帶根的青竹﹞由女方派人抬之,青竹有取
新婦貞節或初嫁之意,竹簍一端掛豬肉一片,以防白虎
神、媒人轎、伴嫁﹝儐相﹞、舅爺﹝新婦之弟﹞、叔爺
﹝新郎之弟﹞、嫁粧、新娘轎、隨嫁嫻、子孫桶﹝又稱
腰桶,為新娘往後懷孕生產時用﹞、鼓吹。
在新娘轎後掛八卦米篩一個,有避邪之作用,新婦出轎
門時山一好命婦人,一手執米篩覆蓋其上,稱為過米
篩,或遮米篩。轎停後於宅前置瓦一片,讓新娘踩破,
具避邪作用,又於爐上置生辰生火,由新婦跨過,
因生炭和生殖諧音意含吉祥。
在禮儀上定有「大禮」,在法律上則定有婚約,大禮
即:問名、訂盟、納采﹝或稱納吉﹞、納幣﹝或稱納
徵﹞、請期、親迎﹝或稱迎娶﹞。台灣將大禮濃縮為:
問名、訂盟﹝俗稱送走﹞、完聘﹝併納 一米 、納幣﹞、
親迎﹝併請期﹞四禮。
問名
結婚是人生中一件大事,為了表示婚姻的重視,在禮儀
上定有「大禮」,在法議婚初期由媒妁送女子八字﹝庚
帖﹞於男方,書示出生年月日時等內容,男方將此置於
家中神案上卜示,若:日內男女家中乎安無事,男方庚
帖才送女家,女家接受後再問卜星象或同意合婚。
「字仔」是在紅紙上男書乾造,女書坤造,而書之出生
年月日時的共合數需合雙數,如遇單數,男於其下添健
字,女於其下添端字。
送定
就是定盟台婚,為定婚禮俗,又稱為定聘、小聘、
攜定、文定等。送走後再經完聘也稱大聘,聘禮始告完
成,現在也有將小聘和大聘台二為一,以節省耗費和時間。
送定須擇吉日,由男方攜帶聘禮,紅綢﹝上繡送生庚兩
字,即為庚帖﹞、金花、金手環、金戒指、金耳環、羊
豬、禮燭、禮香、禮炮、禮餅、蓮蕉花盆、石榴花等,
由媒妁陪同男家雙親或親戚前往女家。
議婚初期由媒妁送女子八字﹝庚帖﹞於男方,書示出生
年月日時等內容,男方將此置於家中神案上卜示,若:
日內男女家中乎安無事,男方庚帖才送女家,女家接受
後再問卜星象或同意合婚。
女家將聘禮收一部份,男家備十二樣物品回贈。禮餅分
贈親友以通知女家之女以定婚,稱為:「分餅」,男家
雖有分餅惟僅有至親戚。
送定當日男家準備之聘禮奉於女家神案上供拜,並請男
家親友生於廳堂,將嫁女兒端甜茶上廳,一一介紹男家
諸親戚,男家親戚以紅包送待嫁新娘,稱馮:「壓茶
甌」。男家對女家將嫁女兒掛戒指之禮儀,女生於廳堂
中央椅子上,面向外面﹝如係招贅則女方向內﹞,由男
方尊長掛戴戒子。禮畢,女家招待男家酒宴,男家送紅
包回贈,稱為:「壓桌禮」。
完聘
台灣婚俗中將納采和納幣含油竺,也稱大聘,男家將婚
書、聘金:幣帛、禮餅、冰糖、冬瓜、桔餅、柿餅、
豬羊、麵線、幅員、糖塔、閱雞、鴨母、大燭、禮香、
盤頭裘裙、手環戒指等物裝於籃中,由鼓吹、媒婆押憾
人遊行送至女家。
聘禮送至女家,女家燒香鳴炮,以坤書交媒婆,而約定
婚禮。男家送來聘禮領受一部份其它則回之,如幅員、
閹雞、鴨母,屬男家福份應退回,而豬僅取其內,豬腳
完畢還之。而再以禮餅,新郎禮裝﹝衣帽鞋襪、針繡之
物﹞做為回禮。
親迎
親迎就是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婦,又稱做迎親,
昔日迎親以轎子做為交通工具,迎親行列依序為;
竹簍﹝連頭帶根的青竹﹞由女方派人抬之,青竹有取
新婦貞節或初嫁之意,竹簍一端掛豬肉一片,以防白虎
神、媒人轎、伴嫁﹝儐相﹞、舅爺﹝新婦之弟﹞、叔爺
﹝新郎之弟﹞、嫁粧、新娘轎、隨嫁嫻、子孫桶﹝又稱
腰桶,為新娘往後懷孕生產時用﹞、鼓吹。
在新娘轎後掛八卦米篩一個,有避邪之作用,新婦出轎
門時山一好命婦人,一手執米篩覆蓋其上,稱為過米
篩,或遮米篩。轎停後於宅前置瓦一片,讓新娘踩破,
具避邪作用,又於爐上置生辰生火,由新婦跨過,
因生炭和生殖諧音意含吉祥。
有關結婚習俗之問題
一)結婚前的準備1. 物品齊備 : 購買結婚當天要用的物品並於結婚前2,3天再點算一次, 確認齊全.2. 工作人員 : 安排好結婚當天的工作人員及禮車.3. 安床 : 請命理師或查看農民曆, 決定婚期及擇好吉日吉時安床. 安床後不能空床, 也不能單獨一個人睡, 找一位大生肖的男孩 (如:屬龍)跟準新郎一起同睡.注意 : 安床不能於申時, 即下午3時至5時.4. 打掃 : 把家裡打掃清潔, 在床頭, 衣櫃, 梳妝台, 門柱, 門口等貼上紅聯對聯, 囍等吉祥字.5. 拜拜 : 結婚前一天, 男方要拜祭天地及祖先.
二) 結婚當天程序
1. 男家祭祖 : 男方出門迎接新娘前, 應先拜祭祖先.
2. 分發紅包 : 出發前, 新郎應先分發紅包給一同前往接新娘的工作人員.
3. 上車出發 : 新郎, 媒人,儐相及親友一共六或十二人出發迎接新娘, 禮車雙數為宜, 一般為六輛. (新郎倌記得拿迎親的新娘捧花喔)
4. 燃放鞭炮 : 迎親禮車前往女家途中, 沿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如遇過橋或另外的迎親禮車隊時, 則燃放排炮.
5. 吃姊妹桌 : 新娘於新郎迎親隊未到達之前, 與家人及姊妹一起吃飯, 說吉祥的話道別祝福.
6. 新郎到達 : 迎親車隊到達新娘家前, 應燃炮通知, 女方也燃炮回應. 並有一男童持盛滿橘子或瓜子糖果的茶盤等候恭迎新郎. 新郎應回紅包答禮.
7. 吃甜湯圓 : 女方應預備好甜湯圓及甜茶, 並招待新郎及迎親賓客享用.
8. 討喜 : 新郎手持捧花, 到新娘的房間, 此時新娘的姊妹及女性朋友要阻攔新郎, 可提出問題要新郎回答, 通過考驗才讓新郎見新娘. 或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候一番後, 給予紅包, 手持捧花到新娘房間接新娘. 一般紅包放999元表示長長久久.
9. 拜祭告別 : 新郎把捧花交給新娘後, 由新娘母親替新娘把頭紗放下, 再由媒人婆或好命婦人(無懷孕)挽出大廳, 新郎新娘男右女左面向祖先神明, 新娘父親或長輩燃香點燭, 新人上香拜祭, 先神明後祖先, 接著向父母三鞠躬行禮告別. (新娘叩拜, 新郎鞠躬便可)
10. 出嫁 : 新人及陪嫁姊妹一同預備上禮車, 注意出門時不可踩到門檻, 以免對娘家不利.
11. 禮車 : 新娘禮車前方應掛一棵由根至葉的青竹或甘蔗, 並繫著豬肉及紅包. 而在車頂側掛一棵由根至葉的青竹或甘蔗, 並繫有蘿蔔. 後方側掛畫有太極及八卦的米篩. (代表福氣, 健康及驅邪避兇)
12. 上禮車 : 由好命婦人或媒人婆牽著新娘. 頭上以竹篩或黑傘庶蓋,頭不能頂天見陽光, 護著新娘進禮車. 新娘上車後, 有一生肖吉祥的小男孩持繫有紅包的扇子給新娘, 新娘以紅包答謝.
13. 不要說再見 : 所有人在離開女方家時都不能說再見, 新娘上禮車後, 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 稻穀及白米潑向新娘, 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 及祝福女兒以後有吃有穿.
14. 擲扇子 : 當禮車起動時, 新娘把扇子掉出窗外, 代表不把壞性子帶到婆家去.
15. 報喜 :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 沿途燃放鞭炮, 到達男方家門時, 則雙方(迎親隊及男方家人)燃炮慶賀.
16. 摸橘子 : 禮車到達後, 由有位帶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 新娘要輕輕摸一下橘子, 再回紅包答禮. (這兩個橘子要留到晚上由新娘親自來剝, 可招來長壽)
17. 新娘下車 : 新郎手持扇子在車頂打三下, 及腳踢車門三次, 新娘下車時, 由好命婦人或媒人婆持米篩或黑傘遮蓋, 牽出禮車, 帶領新娘摸過橘子後, 再引導新娘踩瓦片(踩碎), 過火爐, 進入男家大廳時, 腳要跨過門檻, 不能踩踏.
18. 敬茶 : 先敬茶上香拜祭神明祖先, 再向家中長輩逐一敬茶, 此時順道把長輩介紹給新娘認識.
19. 夫妻交拜 : 新人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送入洞房.
20. 禮成 : 入洞房後, 米篩放在床上, 新人同坐在墊有新郎長褲的椅子上, 表示兩人從此一心, 然後新郎把新娘的頭紗揭開, 飲交杯酒, 同食由蓮子, 花生, 桂圓或黑棗等做成的甜湯圓, 意謂早生貴子.
最後新人可選擇在家中進行觀禮儀式(即簽結婚證書), 或有設宴款待親朋好友的話, 可於喜宴上進行觀禮儀式. 亦可前往法院公證. 有關資料及程序請選看右面選單.一般來說, 喜宴完畢後, 都會有親朋好友到新人房來鬧洞房, 以增添氣氛.
三) 一般婚嫁禁忌
1. 安床後到新婚夜前, 要找一位大生肖, 如肖龍的男孩陪睡.
2. 結婚當天, 誰也不能接近或觸碰新床, 直到晚上新人就寢.
3. 結婚日, 新娘出門時, 姑嫂不能相送, 要回避. 因為 "姑" 跟 "孤" 同音, 而 "嫂" 跟 "掃" 同音, 不吉利.
4. 新娘出嫁衣服忌有口袋, 以免帶走娘家財物.
5. 生肖屬虎者, 不能觀禮及進新房.
6. 在迎娶途中, 如禮車和別人的禮車相遇, 叫[喜沖喜], 可以燃放鞭炮或由各方媒人交換花朵, 據說可以化解不祥.
7. 新娘當天, 在未就寢之前, 不能躺下.
8. 新婚4個月內不可參加任何婚喪喜慶禮及在外過
結婚計劃與安排結婚前3~6個月 儀式準備及婚宴 - 決定結婚日期, 結婚的儀式及婚宴方式.- 對整個婚禮的總支出先作個預算.
保養造型及禮服 - 開始挑選婚紗攝影公司.
- 如希望有自己獨特的婚紗或禮服, 開始挑選理想的款式及布料.
- 新娘開始保養肌膚. 新居/新房的準備
- 如是決定兩口子婚後過二人世界, 開始尋覓新居.
- 如是跟家人一起住, 開始設計新房的佈置.
其 他 - 如有需要, 可做婚前健康檢查.- 尋找蜜月旅行資料.
結婚前2~3個月 儀式準備及婚宴
- 確定婚宴來賓人數. 計算好婚宴席數及喜帖數量.
- 尋找婚宴場所, 試吃婚宴的酒席菜式, 並確認預定.
- 印刷喜帖. 保養造型及禮服
- 決定婚紗拍攝公司並預約拍攝日期.
- 尋找美容及美髮師. 並試造型. (如是婚紗公司包含化妝造型, 此項可免) 新居/新房的準備
- 新居或新房決定, 裝潢及佈置, 並開始選購傢俱電器等.
- 選個好日子, 先把自己的大部份衣物用品等, 先搬去新居或新房.
結婚前1~2個月 儀式準備及婚宴
- 確定婚禮當天的工作人員並通知確認對方可以幫忙.
- 寄發喜帖.
- 尋找結婚日的拍攝攝錄公司或人員.
- 選購或訂製結婚戒指.
保養造型及禮服
- 拍攝婚紗照及查看禮服進度.
新居/新房的準備 -
開始辦理各種證件, 理財(如信用卡月結單)等之地址變更
結婚前10~30天
儀式準備及婚宴 - 與結婚日的工作人員聚會, 相談婚禮有關事宜.( 如會場佈置, 祝詞內容, 餘興節目, 工作分配等.)
- 預約禮車及拍攝錄影公司.
- 訂做結婚蛋糕.
- 選購結婚儀式, 場地佈置, 新居新房佈置等用品.
- 可選購一些小型的結婚禮物, 於婚宴時送給來賓紀念.
- 以電話確認婚宴來賓的人數, 以免與估計的出入太大.
保養造型及禮服
- 預訂結婚當天所需的鮮花.
- 新娘確認當天造型及可選購一些飾物配件.
結婚前1~3天 儀式準備及婚宴
- 確認婚宴會場, 佈置, 禮堂, 攝錄影及禮車等是否準備就緒.
- 重要來賓再次以電話聯絡.
- 把結婚證書預先填妥. 並跟結婚對章, 戒指放在一起.
- 檢查一次結婚當日所需用品是否預備妥當.
- 購買婚禮或婚宴所需之煙, 酒, 汽水, 糖果,瓜子等飲食品.
保養造型及禮服 - 到拍攝婚紗公司拿取結婚照及禮服.
- 再次確認結婚日造型化妝的日期時間.
- 準備好化妝品及飾物配件, 並置於化妝箱內.
- 新娘準備好當天所穿的修身整形內衣, 絲襪, 披肩, 首飾, 鞋子等.
新居/新房的準備 - 於新居或新房, 張貼 [囍] 字及對聯.
結婚當天~大喜之日
- 準新人早上起床, 一定要吃早餐, 但飲料不要喝太多.
- 新娘化妝箱要隨身攜帶.
- 男方出發迎娶新娘前, 記得檢查清楚東西是否都齊備.
- 結婚證書, 印章及結婚戒指等是否帶備.
結婚後1~3週
- 歸寧.- 宴請結婚時的工作人員及幫忙之親友, 或邀請到新居作客.
- 如在婚宴上沒準備好謝卡, 現在可以寄發.
- 到所屬地區之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
餐 廳 喜 宴 篇於餐廳辦喜宴, 是目前較多人採用的設宴方式. 因為價格較為實惠而不會失禮, 另外可以找一家離家較近的餐廳, 亦比較方便.餐廳辦喜宴, 觀禮儀式通常都會在家中完成, 因為一般餐廳地方可能不會太大, 所以沒有足夠的空間設立舞台進行觀禮儀式. 若您所找的餐廳地方夠寬敞的話, 當然可以設立舞台, 讓所以親朋好友一起來見證您們的幸福. 關於觀禮部份請參考飯店婚禮的觀禮儀式.飯 店 婚 禮 篇如您在預算方面比較少, 想舉行一個簡單而隆重的婚禮, 可以考慮選擇以自助餐婚宴的方式. 如您在預算方面比較多, 可考慮以桌計算的喜宴.目前在台灣國內的飯店舉辦婚宴, 一般行情約6,000元至20,000元一桌不等. 視乎飯店的級數, 菜單內容等而定.選擇飯店除了價格之外, 您亦需要留意您所選擇的飯店, 是否有足夠的空間擺放您所預計的桌數之餘, 還要有可多放約3~5桌的空間. 不然如來賓人數超出您的預計, 而地方不足加開的話, 那就很麻煩了.一般觀禮儀式都於喜宴一開始的時候舉行. 新娘穿著白紗, 以下是一般較為普遍的觀禮儀式, 亦適用於餐廳及辦桌的喜宴上.
(觀禮部份)1. 主持人宣告結婚典禮儀式正式開始, 並奏樂鳴炮.2. 所有來賓, 介紹人, 證婚人, 主婚人入席.3. 男女儐相引新娘新郎入席.4. 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5. 新郎, 新娘, 介紹人, 主婚人用印.6. 交換信物(如結婚戒指).7. 新郎新娘相對三鞠躬.8. 證婚人致詞.9. 介紹人, 主婚人致詞.10. 來賓致詞.11. 新郎新娘謝證婚人, 證婚人退.12. 新郎新娘謝介紹人, 介紹人退.13. 新郎新娘謝主婚人, 主婚人退.14. 新郎新娘謝來賓, 由男女儐相引退席.15. 奏樂, 禮成.
二) 結婚當天程序1. 男家祭祖 : 男方出門迎接新娘前, 應先拜祭祖先.2. 分發紅包 : 出發前, 新郎應先分發紅包給一同前往接新娘的工作人員.3. 上車出發 : 新郎, 媒人,儐相及親友一共六或十二人出發迎接新娘, 禮車雙數為宜, 一般為六輛. (新郎倌記得拿迎親的新娘捧花喔)4. 燃放鞭炮 : 迎親禮車前往女家途中, 沿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如遇過橋或另外的迎親禮車隊時, 則燃放排炮.5. 吃姊妹桌 : 新娘於新郎迎親隊未到達之前, 與家人及姊妹一起吃飯, 說吉祥的話道別祝福.
歸寧即是在結婚後的第三天, 夫婦兩人, 攜帶禮品一同前往女家. 亦即所謂的[三朝回門], 表示嫁了人也不忘父母的意思, 新女婿探望岳父岳母, 表示感謝恩德, 亦可藉此增進感情. 在南部的習俗, 女方歸寧時會宴客. 禮品方面, 可預備一些水果, 如橘子, 蘋果, 香蕉, 而椪餅或椪柑代表新娘會懷孕, 酒及其他一些禮品等, 加起來是偶數便可.而女方亦應準備回禮, 但現代的習俗多於結婚日時, 隨禮車帶回男方家.歸寧日, 通常是由新娘的弟妹到新人家, 請新人一起回娘家. 一般多於在中午聚餐, 在日落之前, 一要回家, 絕對不能在娘家過夜. 如果萬一不能回家, 夫婦兩人要分開睡, 以免沖撞到娘家的人.
二) 結婚當天程序
1. 男家祭祖 : 男方出門迎接新娘前, 應先拜祭祖先.
2. 分發紅包 : 出發前, 新郎應先分發紅包給一同前往接新娘的工作人員.
3. 上車出發 : 新郎, 媒人,儐相及親友一共六或十二人出發迎接新娘, 禮車雙數為宜, 一般為六輛. (新郎倌記得拿迎親的新娘捧花喔)
4. 燃放鞭炮 : 迎親禮車前往女家途中, 沿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如遇過橋或另外的迎親禮車隊時, 則燃放排炮.
5. 吃姊妹桌 : 新娘於新郎迎親隊未到達之前, 與家人及姊妹一起吃飯, 說吉祥的話道別祝福.
6. 新郎到達 : 迎親車隊到達新娘家前, 應燃炮通知, 女方也燃炮回應. 並有一男童持盛滿橘子或瓜子糖果的茶盤等候恭迎新郎. 新郎應回紅包答禮.
7. 吃甜湯圓 : 女方應預備好甜湯圓及甜茶, 並招待新郎及迎親賓客享用.
8. 討喜 : 新郎手持捧花, 到新娘的房間, 此時新娘的姊妹及女性朋友要阻攔新郎, 可提出問題要新郎回答, 通過考驗才讓新郎見新娘. 或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候一番後, 給予紅包, 手持捧花到新娘房間接新娘. 一般紅包放999元表示長長久久.
9. 拜祭告別 : 新郎把捧花交給新娘後, 由新娘母親替新娘把頭紗放下, 再由媒人婆或好命婦人(無懷孕)挽出大廳, 新郎新娘男右女左面向祖先神明, 新娘父親或長輩燃香點燭, 新人上香拜祭, 先神明後祖先, 接著向父母三鞠躬行禮告別. (新娘叩拜, 新郎鞠躬便可)
10. 出嫁 : 新人及陪嫁姊妹一同預備上禮車, 注意出門時不可踩到門檻, 以免對娘家不利.
11. 禮車 : 新娘禮車前方應掛一棵由根至葉的青竹或甘蔗, 並繫著豬肉及紅包. 而在車頂側掛一棵由根至葉的青竹或甘蔗, 並繫有蘿蔔. 後方側掛畫有太極及八卦的米篩. (代表福氣, 健康及驅邪避兇)
12. 上禮車 : 由好命婦人或媒人婆牽著新娘. 頭上以竹篩或黑傘庶蓋,頭不能頂天見陽光, 護著新娘進禮車. 新娘上車後, 有一生肖吉祥的小男孩持繫有紅包的扇子給新娘, 新娘以紅包答謝.
13. 不要說再見 : 所有人在離開女方家時都不能說再見, 新娘上禮車後, 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 稻穀及白米潑向新娘, 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 及祝福女兒以後有吃有穿.
14. 擲扇子 : 當禮車起動時, 新娘把扇子掉出窗外, 代表不把壞性子帶到婆家去.
15. 報喜 :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 沿途燃放鞭炮, 到達男方家門時, 則雙方(迎親隊及男方家人)燃炮慶賀.
16. 摸橘子 : 禮車到達後, 由有位帶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 新娘要輕輕摸一下橘子, 再回紅包答禮. (這兩個橘子要留到晚上由新娘親自來剝, 可招來長壽)
17. 新娘下車 : 新郎手持扇子在車頂打三下, 及腳踢車門三次, 新娘下車時, 由好命婦人或媒人婆持米篩或黑傘遮蓋, 牽出禮車, 帶領新娘摸過橘子後, 再引導新娘踩瓦片(踩碎), 過火爐, 進入男家大廳時, 腳要跨過門檻, 不能踩踏.
18. 敬茶 : 先敬茶上香拜祭神明祖先, 再向家中長輩逐一敬茶, 此時順道把長輩介紹給新娘認識.
19. 夫妻交拜 : 新人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送入洞房.
20. 禮成 : 入洞房後, 米篩放在床上, 新人同坐在墊有新郎長褲的椅子上, 表示兩人從此一心, 然後新郎把新娘的頭紗揭開, 飲交杯酒, 同食由蓮子, 花生, 桂圓或黑棗等做成的甜湯圓, 意謂早生貴子.
最後新人可選擇在家中進行觀禮儀式(即簽結婚證書), 或有設宴款待親朋好友的話, 可於喜宴上進行觀禮儀式. 亦可前往法院公證. 有關資料及程序請選看右面選單.一般來說, 喜宴完畢後, 都會有親朋好友到新人房來鬧洞房, 以增添氣氛.
三) 一般婚嫁禁忌
1. 安床後到新婚夜前, 要找一位大生肖, 如肖龍的男孩陪睡.
2. 結婚當天, 誰也不能接近或觸碰新床, 直到晚上新人就寢.
3. 結婚日, 新娘出門時, 姑嫂不能相送, 要回避. 因為 "姑" 跟 "孤" 同音, 而 "嫂" 跟 "掃" 同音, 不吉利.
4. 新娘出嫁衣服忌有口袋, 以免帶走娘家財物.
5. 生肖屬虎者, 不能觀禮及進新房.
6. 在迎娶途中, 如禮車和別人的禮車相遇, 叫[喜沖喜], 可以燃放鞭炮或由各方媒人交換花朵, 據說可以化解不祥.
7. 新娘當天, 在未就寢之前, 不能躺下.
8. 新婚4個月內不可參加任何婚喪喜慶禮及在外過
結婚計劃與安排結婚前3~6個月 儀式準備及婚宴 - 決定結婚日期, 結婚的儀式及婚宴方式.- 對整個婚禮的總支出先作個預算.
保養造型及禮服 - 開始挑選婚紗攝影公司.
- 如希望有自己獨特的婚紗或禮服, 開始挑選理想的款式及布料.
- 新娘開始保養肌膚. 新居/新房的準備
- 如是決定兩口子婚後過二人世界, 開始尋覓新居.
- 如是跟家人一起住, 開始設計新房的佈置.
其 他 - 如有需要, 可做婚前健康檢查.- 尋找蜜月旅行資料.
結婚前2~3個月 儀式準備及婚宴
- 確定婚宴來賓人數. 計算好婚宴席數及喜帖數量.
- 尋找婚宴場所, 試吃婚宴的酒席菜式, 並確認預定.
- 印刷喜帖. 保養造型及禮服
- 決定婚紗拍攝公司並預約拍攝日期.
- 尋找美容及美髮師. 並試造型. (如是婚紗公司包含化妝造型, 此項可免) 新居/新房的準備
- 新居或新房決定, 裝潢及佈置, 並開始選購傢俱電器等.
- 選個好日子, 先把自己的大部份衣物用品等, 先搬去新居或新房.
結婚前1~2個月 儀式準備及婚宴
- 確定婚禮當天的工作人員並通知確認對方可以幫忙.
- 寄發喜帖.
- 尋找結婚日的拍攝攝錄公司或人員.
- 選購或訂製結婚戒指.
保養造型及禮服
- 拍攝婚紗照及查看禮服進度.
新居/新房的準備 -
開始辦理各種證件, 理財(如信用卡月結單)等之地址變更
結婚前10~30天
儀式準備及婚宴 - 與結婚日的工作人員聚會, 相談婚禮有關事宜.( 如會場佈置, 祝詞內容, 餘興節目, 工作分配等.)
- 預約禮車及拍攝錄影公司.
- 訂做結婚蛋糕.
- 選購結婚儀式, 場地佈置, 新居新房佈置等用品.
- 可選購一些小型的結婚禮物, 於婚宴時送給來賓紀念.
- 以電話確認婚宴來賓的人數, 以免與估計的出入太大.
保養造型及禮服
- 預訂結婚當天所需的鮮花.
- 新娘確認當天造型及可選購一些飾物配件.
結婚前1~3天 儀式準備及婚宴
- 確認婚宴會場, 佈置, 禮堂, 攝錄影及禮車等是否準備就緒.
- 重要來賓再次以電話聯絡.
- 把結婚證書預先填妥. 並跟結婚對章, 戒指放在一起.
- 檢查一次結婚當日所需用品是否預備妥當.
- 購買婚禮或婚宴所需之煙, 酒, 汽水, 糖果,瓜子等飲食品.
保養造型及禮服 - 到拍攝婚紗公司拿取結婚照及禮服.
- 再次確認結婚日造型化妝的日期時間.
- 準備好化妝品及飾物配件, 並置於化妝箱內.
- 新娘準備好當天所穿的修身整形內衣, 絲襪, 披肩, 首飾, 鞋子等.
新居/新房的準備 - 於新居或新房, 張貼 [囍] 字及對聯.
結婚當天~大喜之日
- 準新人早上起床, 一定要吃早餐, 但飲料不要喝太多.
- 新娘化妝箱要隨身攜帶.
- 男方出發迎娶新娘前, 記得檢查清楚東西是否都齊備.
- 結婚證書, 印章及結婚戒指等是否帶備.
結婚後1~3週
- 歸寧.- 宴請結婚時的工作人員及幫忙之親友, 或邀請到新居作客.
- 如在婚宴上沒準備好謝卡, 現在可以寄發.
- 到所屬地區之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
餐 廳 喜 宴 篇於餐廳辦喜宴, 是目前較多人採用的設宴方式. 因為價格較為實惠而不會失禮, 另外可以找一家離家較近的餐廳, 亦比較方便.餐廳辦喜宴, 觀禮儀式通常都會在家中完成, 因為一般餐廳地方可能不會太大, 所以沒有足夠的空間設立舞台進行觀禮儀式. 若您所找的餐廳地方夠寬敞的話, 當然可以設立舞台, 讓所以親朋好友一起來見證您們的幸福. 關於觀禮部份請參考飯店婚禮的觀禮儀式.飯 店 婚 禮 篇如您在預算方面比較少, 想舉行一個簡單而隆重的婚禮, 可以考慮選擇以自助餐婚宴的方式. 如您在預算方面比較多, 可考慮以桌計算的喜宴.目前在台灣國內的飯店舉辦婚宴, 一般行情約6,000元至20,000元一桌不等. 視乎飯店的級數, 菜單內容等而定.選擇飯店除了價格之外, 您亦需要留意您所選擇的飯店, 是否有足夠的空間擺放您所預計的桌數之餘, 還要有可多放約3~5桌的空間. 不然如來賓人數超出您的預計, 而地方不足加開的話, 那就很麻煩了.一般觀禮儀式都於喜宴一開始的時候舉行. 新娘穿著白紗, 以下是一般較為普遍的觀禮儀式, 亦適用於餐廳及辦桌的喜宴上.
(觀禮部份)1. 主持人宣告結婚典禮儀式正式開始, 並奏樂鳴炮.2. 所有來賓, 介紹人, 證婚人, 主婚人入席.3. 男女儐相引新娘新郎入席.4. 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5. 新郎, 新娘, 介紹人, 主婚人用印.6. 交換信物(如結婚戒指).7. 新郎新娘相對三鞠躬.8. 證婚人致詞.9. 介紹人, 主婚人致詞.10. 來賓致詞.11. 新郎新娘謝證婚人, 證婚人退.12. 新郎新娘謝介紹人, 介紹人退.13. 新郎新娘謝主婚人, 主婚人退.14. 新郎新娘謝來賓, 由男女儐相引退席.15. 奏樂, 禮成.
二) 結婚當天程序1. 男家祭祖 : 男方出門迎接新娘前, 應先拜祭祖先.2. 分發紅包 : 出發前, 新郎應先分發紅包給一同前往接新娘的工作人員.3. 上車出發 : 新郎, 媒人,儐相及親友一共六或十二人出發迎接新娘, 禮車雙數為宜, 一般為六輛. (新郎倌記得拿迎親的新娘捧花喔)4. 燃放鞭炮 : 迎親禮車前往女家途中, 沿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如遇過橋或另外的迎親禮車隊時, 則燃放排炮.5. 吃姊妹桌 : 新娘於新郎迎親隊未到達之前, 與家人及姊妹一起吃飯, 說吉祥的話道別祝福.
歸寧即是在結婚後的第三天, 夫婦兩人, 攜帶禮品一同前往女家. 亦即所謂的[三朝回門], 表示嫁了人也不忘父母的意思, 新女婿探望岳父岳母, 表示感謝恩德, 亦可藉此增進感情. 在南部的習俗, 女方歸寧時會宴客. 禮品方面, 可預備一些水果, 如橘子, 蘋果, 香蕉, 而椪餅或椪柑代表新娘會懷孕, 酒及其他一些禮品等, 加起來是偶數便可.而女方亦應準備回禮, 但現代的習俗多於結婚日時, 隨禮車帶回男方家.歸寧日, 通常是由新娘的弟妹到新人家, 請新人一起回娘家. 一般多於在中午聚餐, 在日落之前, 一要回家, 絕對不能在娘家過夜. 如果萬一不能回家, 夫婦兩人要分開睡, 以免沖撞到娘家的人.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福德正神介紹:
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也有稱爲福德爺、伯公、大伯爺、後土或簡稱土地。
關於福德正神的傳說有很多,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從小就是個天資聰穎又極爲孝順的小孩;三十六歲時,當上朝廷的總稅官,爲官廉正;到了周穆王三年才過世,享年一零二歲。神奇的是,他死後三天後,容貌都沒有改變;有一貧窮人家用四塊大石圍成石屋奉祀它,過了不久,居然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打造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拜它。另傳土地公爲周朝士大夫的家仆,爲避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己只穿單薄的衣物,卻因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凍死。就在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的景象,士大夫感謝他的恩德,於是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後土,後世尊爲土地公。福德正神一般稱爲土地公,土地公的造型幾乎都是白須、白髮,笑容可掬,地方員外打扮,一手拿元寶,一手執如意或柺杖,充分表現出慈祥溫和的長者風範。
按自古土地之神爲社神。社神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神,自君王以至平民百姓,都得對它立社祈求,以祈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爲祈福。祭祀土神分爲春、秋兩祭,春祭爲二月初二(頭牙),秋祭爲八月十五日(中秋)。「有土斯有財」這句話,說明了現今和古代的土地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價值觀。而在民間對「土地神」的祭祀也就成了一種相當廣泛且普遍的信仰;從「田頭田尾土地公」、「莊頭莊尾土地公」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上古即有的「社神」。公羊傳註:「社神者,土地之主也」,通俗篇說:「今凡社神,俱呼土地」。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社稷之神為上公。」社氏註:「用幣於社,謂請教於上公。」禮記說:「仲春之月,擇元曰命民社。」稱為社曰,歷代均定有公定日期,白虎通說:「古者天子下至庶民,皆得封士立社,以祈福報功,其所祀之神曰社,其祀神之所亦曰社。」,及「人非士不立,非穀不食,故封士立社,示有土地也。」據春秋左氏傳說:炎帝神農氏的十一世孫句龍,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多年時的顓頊高陽氏時代,因為平定九州有功,官居后土之職,並封為上公,他死後祀之為「社」,而成為土地公,按土地公係社區性的神明,但有中國人的地方即有土地公,如今且已進入每一個道教家庭,很多人也將土地公視同財神奉祀,成為香火最盛的神,也印證了「有土斯有財」的社會心理。但土地公與皇地祗由於神格不同,則不可混為一談。每年二月初二為土地日。另按土地在城鎮稱「福德」,在鄉村稱「土地」,今者各地土地祠紛紛配祀其他神格高於土地的各神,則不符土地廟的傳統規制。 每一人都有每一個人的靈性,這靈性若和東方的土地公靈性相合,就拜東方的土地公,必得助益;若靈性同西方的土地公相合,就宜拜西方土地公;南方靈性拜南方土地公,北方靈性拜北方土地公;這叫著四方增益法。
關於福德正神的傳說有很多,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從小就是個天資聰穎又極爲孝順的小孩;三十六歲時,當上朝廷的總稅官,爲官廉正;到了周穆王三年才過世,享年一零二歲。神奇的是,他死後三天後,容貌都沒有改變;有一貧窮人家用四塊大石圍成石屋奉祀它,過了不久,居然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打造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拜它。另傳土地公爲周朝士大夫的家仆,爲避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己只穿單薄的衣物,卻因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凍死。就在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的景象,士大夫感謝他的恩德,於是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後土,後世尊爲土地公。福德正神一般稱爲土地公,土地公的造型幾乎都是白須、白髮,笑容可掬,地方員外打扮,一手拿元寶,一手執如意或柺杖,充分表現出慈祥溫和的長者風範。
按自古土地之神爲社神。社神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神,自君王以至平民百姓,都得對它立社祈求,以祈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爲祈福。祭祀土神分爲春、秋兩祭,春祭爲二月初二(頭牙),秋祭爲八月十五日(中秋)。「有土斯有財」這句話,說明了現今和古代的土地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價值觀。而在民間對「土地神」的祭祀也就成了一種相當廣泛且普遍的信仰;從「田頭田尾土地公」、「莊頭莊尾土地公」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上古即有的「社神」。公羊傳註:「社神者,土地之主也」,通俗篇說:「今凡社神,俱呼土地」。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社稷之神為上公。」社氏註:「用幣於社,謂請教於上公。」禮記說:「仲春之月,擇元曰命民社。」稱為社曰,歷代均定有公定日期,白虎通說:「古者天子下至庶民,皆得封士立社,以祈福報功,其所祀之神曰社,其祀神之所亦曰社。」,及「人非士不立,非穀不食,故封士立社,示有土地也。」據春秋左氏傳說:炎帝神農氏的十一世孫句龍,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多年時的顓頊高陽氏時代,因為平定九州有功,官居后土之職,並封為上公,他死後祀之為「社」,而成為土地公,按土地公係社區性的神明,但有中國人的地方即有土地公,如今且已進入每一個道教家庭,很多人也將土地公視同財神奉祀,成為香火最盛的神,也印證了「有土斯有財」的社會心理。但土地公與皇地祗由於神格不同,則不可混為一談。每年二月初二為土地日。另按土地在城鎮稱「福德」,在鄉村稱「土地」,今者各地土地祠紛紛配祀其他神格高於土地的各神,則不符土地廟的傳統規制。 每一人都有每一個人的靈性,這靈性若和東方的土地公靈性相合,就拜東方的土地公,必得助益;若靈性同西方的土地公相合,就宜拜西方土地公;南方靈性拜南方土地公,北方靈性拜北方土地公;這叫著四方增益法。
風水生基
生基壽墳如何選生基壽墳,所以要謹慎,生基壽墳葬在那裡?
第一,確實地有氣,現在的公墓都是排成一列,排很長很長,我們只能找一塊有氣經過,氣從上面一直下來,隱隱約約有氣從那裡流過,千萬不要看沒有氣的地。 然後,擺一個羅庚,假如有幾塊地可以選,你就選一個磁向是對的,實在找不到好的方位,選個中等的也好,跟葬者生命磁向不相剋的,就是平的也可以。 有沒有結地,那是要福份的,地有氣流過,生命磁向差不多,雖然不合也是平平,那就葬了也沒事,因為他住起來,雖然不是很舒服,但他也不討厭,他不會找你麻煩。 今天,你找的地完全沒有氣,磁向也是剋,也是沖剋,他會找你,只要他有能力,他前世的氣還在,就會來找你,所以陰宅要注意,陽宅可以的,但陰宅特別要小心。
生基壽墳還是五個重點:
一,有沒有來龍,地有沒有氣。
二,有沒有結穴。
三,消砂納水得宜否。
四,水神有沒有入明堂,兇水出了沒。
五,水神入明堂,生命磁向是否對。
這五個要素你都有了,陽宅陰宅一樣看,這五個就是風水很重要的口訣。
生基乃是活人之生墳、壽墳、生基造運法,屬於正宗風水精要之造運大法。藉以造生基、取得天地大自然之地靈旺氣,山水巒頭之理氣、龍穴砂水、擇地理之精華,尋龍覓穴,以藏風聚氣,藉真龍穴場修築生基受天地山川之〔感應〕傳達己身,達到摧官、功名、保命、增壽、求婚、求子、啓智、進祿、招財、、之目的。
生基~乃藉地理神妙之術,改人先天之命、源于唐代即有記載:姚崇自築壽藏于萬安山,預作壽終之壽墳,張良建壽墳修成正道。持續、、歷經宋、元、直至宋朝、元朝、明朝等諸多朝代,乃至現代臺灣、港澳、大陸、、許多人爲達到〔摧官 、功名、保命、增壽、求婚、求子、啓智、進祿、招財、、之目的築造[生基〕。
唐代、楊公救貧祖師曰:地理之爲鬼神公可改天命也。冀望藉理神妙之術,改人先天之命危,趨吉避凶,以達修造生基壽墳之最終目的。陳英略所著《鬼穀子無字天書》所載,張良尋覓洞天福地修練仙術,於徐州子房山得一「雲中仙座形」之貴格地理,遂自建一壽墳予真穴處,並于壽墳堂前、修練打坐,最後、修得正道。 造生基乃是起死回生的大事,造生基~乃是在〔避災解厄、久病不愈、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夫妻失合、事業不振、破財、絕嗣、、〕種種因素下、才得行之,不是想做就做的事,何況、造生機得擇〔地理之精華、尋龍覓穴〕,藉天地自然生成的〔龍、穴、砂、水〕,始能〔感應〕傳達己身,始能達到〔造生機〕的目的。
前雲:生基~乃是活人之生墳、壽墳。生基即是藉以人之三魂:靈魂、生魂(骨)、覺魂(神主牌),人之七魄:姓名、生辰、毛髮、指甲、血、衣、鞋,將當 事者(活人)的〔姓名、生辰、毛髮、指甲、血、衣、鞋〕擇吉日祭拜 、持咒後、葬於好地理(生墳)即可。
〔造生基〕必備一、姓名、生辰、毛髮、手腳指甲。二、當事者血十cc三、舊內外衣褲一套、舊鞋一雙。
〔造生基〕物品準備齊全後,于吉日吉時設壇祭拜、稟告神佛所祈事宜,指甲、帽、領帶、舊內外衣褲、舊鞋置於小棺木或骨灰壇內,隨即赴〔生墳〕地、將小棺木或骨灰壇〔理葬〕於土中。 正宗古傳的〔造生基〕是改變命運的人生大事,正宗古傳的〔造生基〕不是如時下網路流行〔屋內造生基〕那麽簡便,宮主認定〔未得天地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豈會有效?人的運勢衰落時〔改名、戴戒子、放聚寶盆、用五帝錢、屋內造生基〕豈會有效!宮主從不做利己、不利人的事,宮主從不做違背良知道德的事。
正宗古傳的〔造生基〕乃聚〔日月靈氣、天地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才能達到〔摧官、功名、保命、增壽、求婚、求子、啓智、進祿、招財〕之目的!人之運勢衰落時,或是欲達〔摧官、功名、保命、增壽、求婚、求子、啓智、進祿、招財〕之目的時,迼〔生機〕乃是可取之術,不過、得及早爲之,始能達預期效果!
因爲、正宗古傳的〔造生基〕得尋〔好的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地理〕曠日費時,不可能於三天五天尋得,且〔好的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地理〕亦務必適合〔造生基〕者,是故、造〔生基〕可謂各人福德的考驗,有福德者、可輕易尋得〔好的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地理〕,無福德者、那怕走遍名山名水也枉然。
人之福德乃先由心生、後行之!故〔有福、有德〕乃自爲!爲人若不能孝順父母、若無善心、慈悲心,神佛、冥界亦難以助之,再有錢也難找到好地理之精華造〔生基〕總之、善惡皆在一念,平時孝順父母、多行善,急難時老天爺也會助之!
第一,確實地有氣,現在的公墓都是排成一列,排很長很長,我們只能找一塊有氣經過,氣從上面一直下來,隱隱約約有氣從那裡流過,千萬不要看沒有氣的地。 然後,擺一個羅庚,假如有幾塊地可以選,你就選一個磁向是對的,實在找不到好的方位,選個中等的也好,跟葬者生命磁向不相剋的,就是平的也可以。 有沒有結地,那是要福份的,地有氣流過,生命磁向差不多,雖然不合也是平平,那就葬了也沒事,因為他住起來,雖然不是很舒服,但他也不討厭,他不會找你麻煩。 今天,你找的地完全沒有氣,磁向也是剋,也是沖剋,他會找你,只要他有能力,他前世的氣還在,就會來找你,所以陰宅要注意,陽宅可以的,但陰宅特別要小心。
生基壽墳還是五個重點:
一,有沒有來龍,地有沒有氣。
二,有沒有結穴。
三,消砂納水得宜否。
四,水神有沒有入明堂,兇水出了沒。
五,水神入明堂,生命磁向是否對。
這五個要素你都有了,陽宅陰宅一樣看,這五個就是風水很重要的口訣。
生基乃是活人之生墳、壽墳、生基造運法,屬於正宗風水精要之造運大法。藉以造生基、取得天地大自然之地靈旺氣,山水巒頭之理氣、龍穴砂水、擇地理之精華,尋龍覓穴,以藏風聚氣,藉真龍穴場修築生基受天地山川之〔感應〕傳達己身,達到摧官、功名、保命、增壽、求婚、求子、啓智、進祿、招財、、之目的。
生基~乃藉地理神妙之術,改人先天之命、源于唐代即有記載:姚崇自築壽藏于萬安山,預作壽終之壽墳,張良建壽墳修成正道。持續、、歷經宋、元、直至宋朝、元朝、明朝等諸多朝代,乃至現代臺灣、港澳、大陸、、許多人爲達到〔摧官 、功名、保命、增壽、求婚、求子、啓智、進祿、招財、、之目的築造[生基〕。
唐代、楊公救貧祖師曰:地理之爲鬼神公可改天命也。冀望藉理神妙之術,改人先天之命危,趨吉避凶,以達修造生基壽墳之最終目的。陳英略所著《鬼穀子無字天書》所載,張良尋覓洞天福地修練仙術,於徐州子房山得一「雲中仙座形」之貴格地理,遂自建一壽墳予真穴處,並于壽墳堂前、修練打坐,最後、修得正道。 造生基乃是起死回生的大事,造生基~乃是在〔避災解厄、久病不愈、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夫妻失合、事業不振、破財、絕嗣、、〕種種因素下、才得行之,不是想做就做的事,何況、造生機得擇〔地理之精華、尋龍覓穴〕,藉天地自然生成的〔龍、穴、砂、水〕,始能〔感應〕傳達己身,始能達到〔造生機〕的目的。
前雲:生基~乃是活人之生墳、壽墳。生基即是藉以人之三魂:靈魂、生魂(骨)、覺魂(神主牌),人之七魄:姓名、生辰、毛髮、指甲、血、衣、鞋,將當 事者(活人)的〔姓名、生辰、毛髮、指甲、血、衣、鞋〕擇吉日祭拜 、持咒後、葬於好地理(生墳)即可。
〔造生基〕必備一、姓名、生辰、毛髮、手腳指甲。二、當事者血十cc三、舊內外衣褲一套、舊鞋一雙。
〔造生基〕物品準備齊全後,于吉日吉時設壇祭拜、稟告神佛所祈事宜,指甲、帽、領帶、舊內外衣褲、舊鞋置於小棺木或骨灰壇內,隨即赴〔生墳〕地、將小棺木或骨灰壇〔理葬〕於土中。 正宗古傳的〔造生基〕是改變命運的人生大事,正宗古傳的〔造生基〕不是如時下網路流行〔屋內造生基〕那麽簡便,宮主認定〔未得天地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豈會有效?人的運勢衰落時〔改名、戴戒子、放聚寶盆、用五帝錢、屋內造生基〕豈會有效!宮主從不做利己、不利人的事,宮主從不做違背良知道德的事。
正宗古傳的〔造生基〕乃聚〔日月靈氣、天地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才能達到〔摧官、功名、保命、增壽、求婚、求子、啓智、進祿、招財〕之目的!人之運勢衰落時,或是欲達〔摧官、功名、保命、增壽、求婚、求子、啓智、進祿、招財〕之目的時,迼〔生機〕乃是可取之術,不過、得及早爲之,始能達預期效果!
因爲、正宗古傳的〔造生基〕得尋〔好的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地理〕曠日費時,不可能於三天五天尋得,且〔好的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地理〕亦務必適合〔造生基〕者,是故、造〔生基〕可謂各人福德的考驗,有福德者、可輕易尋得〔好的山川之龍穴砂水地靈旺氣地理〕,無福德者、那怕走遍名山名水也枉然。
人之福德乃先由心生、後行之!故〔有福、有德〕乃自爲!爲人若不能孝順父母、若無善心、慈悲心,神佛、冥界亦難以助之,再有錢也難找到好地理之精華造〔生基〕總之、善惡皆在一念,平時孝順父母、多行善,急難時老天爺也會助之!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電磁波最強的電器
電磁波最強的電器
猜日常用品中電磁波最強的電器你/ 妳一定猜是微波爐對不對呀 ~ 叭 ... 答錯啦 ~ 是什麼看下去就知道啦 !!!
今天看到一則有關電磁波的新聞 : .. 剛好昨天買了一個電磁波測試器回家玩 , 想說測看看微波爐釋放出來的電磁波有多強 , 結果測 SAMPO微波爐正前方的電磁波為 : 384 毫高斯. 後來測東測西 , 以下均是貼緊電器物表面測量 (單位毫高斯 )供各位參考 , 不過因為電磁波會隨距離而降低 , 離電器 ( 即使是電視或微波爐... 等 ) 遠一些也會比較安全 . 通常超過 一公尺以外都已經掉到 1毫高斯以下 . 專家建議值是 1毫高斯以下 , 兒童長期暴露在 2毫高斯以上 , 就有高致癌風險 . 手機或刮鬍刀不高 , 但是因為掛腰間或貼身, 所以也是最危險的 . 尤其吹風機距離近 , 建議買好一點的吹風機 , 或者頭髮不要吹太久 ( 家中頭髮長的女性要注意了 ).
以下是相關數據:
1. 省電燈泡 " 基座 ": 529 毫高斯
2. 桌上型電腦 : 4.2 毫高斯
3. 液晶螢幕 : 型號奇美 CMV CT722D : 23.3 毫高斯
4. 三菱 27 吋電視機螢幕正前方 : 開啟瞬間 124.6 毫高斯 開啟五秒後 26.3 毫高斯
5. NOKIA 6020 手機 : 待機 3.4 毫高斯 通話 4.1 毫高斯
6. NOKIA 充電器 ( 充電中 ): 7.3 毫高斯
7. CASIO 電子琴9V 500mA 變壓器 ( 雜牌的 ,比雞蛋大一些 ): 1702 毫高斯(沒有看錯歐 ,雜牌變壓器的電磁波居然遠遠超過微波爐, 所以變壓器不要貪便宜買品質差的 ),最好儘量離使用中的變壓器遠一點 .
8. HP噴墨印表機變壓器 :1142 毫高斯
9. PANASONIC 充電式電動刮鬍刀: 45 毫高斯
10. 日本製吹風機 : 88 毫高斯
11. 台灣製雜牌吹風機 : 306毫高斯( 已經快不輸於微波爐)
12. 最恐怖的出現了 : 最強的日常電器用品, 目前我測到的是... ... 燈 ~ 燈 ~ 燈 ~ 燈 居然是捕蚊燈 ......... 超過 2000 毫高斯 ( 破表了, 我的儀器只能測到 2000毫高斯 )............
奉勸各位 , 捕蚊燈千萬不要太靠近人體 ( 客廳或臥室 ), 即使 距離一公尺 還有 2.3毫高斯. 推測可能是因為捕蚊燈的變壓器 將電壓提升為高壓電 (一千伏特以上 ) 導致 .
所以朋友們 , 如果住家附近有高壓電塔 , 變電所或者變電箱 , 要特別注意了 .
電磁場、電磁波與健康 洪榮勳 博士 行政院環保署顧問
手機打太兇,可能會導致腦內長瘤?住家離高壓導線太近,會引起癌症?電磁場會導致基因變異? 什麼是電磁場?
大自然中一直存在的現象 有電壓存在,電線或電器設備周圍就會產生電場 電流開始流動,導線的周圍就會產生磁場
電場單位 電場的單位千伏/公尺(KV/M)
閃電時地表約有30KV/M~150KV/M電場強度(直流電)
輸電線下之60赫電場強度在3KV/M~5KV/M左右。
低頻磁場單位(頻率低於500KHz) 磁場高斯(Gauss)、特斯拉(Tesla) 1特斯拉=10000高斯
地磁強度約為400~600毫高斯(mG)
醫療用核磁共振儀約5000~25000高斯(G)
60赫家用電器約1~500毫高斯(mG)
一般家庭,磁場背景值,約0.7~2個毫高斯(mG)
電磁場的來源 高壓導線,輸配電線,家用電器(電視、冰箱、收音機、吹風機、電毯、電燈等) 美國實驗顯示,一般人電磁場有百分之四十是來自於房子附近的輸配電線,百分之六十是來自屋內的電器用品。
電場會被金屬、泥土、樹木、建築物等阻隔掉,而且在110伏特或220伏特電壓下,電場強度很小,一般認為對健康影響程度較小。
磁場的穿透力非常強,不容易被阻隔,但方向相反的磁場卻可以互相抵銷。
磁場強度 電場或磁場的強度會隨者距離加大而急速的降低。
離開電器用品一公尺到兩公尺,磁場強度,降到背景值 一般的輸配電線大概在三十、四十公尺外,降到背景值
高壓電線,要在一百公尺外才能降到背景值。
英國國家輻射保護局(NRPB)公佈之磁場強度(毫高斯)資料:
距離電器品 3公分 1公尺
電視 25~500 0.1~1.5
微波爐 750~2000 2.5~6
吹風機 60~2000 0.1~3
冰箱 5~17 <0.1
電鬍刀 150~15000) 0.1~3
洗衣機 8~500 0.1~1.5
吸塵器 2000~8000 1.3~20
檯燈 400~4000 0.2~2.5
電力頻率磁場所定之限制標準
各國對電力頻率磁場所定之限制標準(毫高斯) ,其中以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協會所定之標準最為嚴格。
國家 職業人員 一般民眾 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協會及澳洲 全天 5,000 1,000 數小時 50,000 10,000
日本 連續暴露 50,000 2,000 短時間暴露 100,000 10,000
蘇聯 8小時 18,000 - 1小時 75,000 -
英國國家輻射保護(NRPB) 20,000 20,000
美國政府工衛學者聯會(ACGIH) 10,000 -
德國 50,000 50,000
電訊波 電訊波(收音機、電視機),震動的次數可以達到每秒上百萬,但除了對一些帶著心律調整器的病人造成干擾外,並不造成立即傷害。 電磁波的強度,低於100個毫高斯的時候,理論上不造成病理上或生理上反應,但有不同意見。 70年代中期,實驗證實,當電磁波高於100個毫高斯的時候,會對實驗室的動物細胞產生不良影響, 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影響,或低於100的毫高斯的電磁波是否會造成影響,一直有爭論。 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與非游離輻射(Non-ionizing radiation) X光、α、β、γ射線,它們的能量足以將原子離子化,能量強,可以破壞生物細胞分子中的DNA。 比游離輻射能量小的就是我們所謂的非游離輻射也稱為微波,其能量並不足以破壞DNA,但部分卻足以震動水分子內的共價鍵,產生熱(微波爐) 。 無線電基地台非游離輻射 台灣手機普遍率世界前茅 無線電基地台紛紛建立,民眾對非游離輻射安全的疑慮卻日益加劇 行政院環保署於九十年一月十二日參考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標準公告我國非游離輻射環境建議值 該標準避免造成立即健康危害,長期慢性影響仍缺數據,仍有疑慮。 手機電磁波單位 900MHz及1800MHz 平面波功率密度,一般寫成μW/cm2(微瓦特/平方公分)。 比吸收率(SA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量測生物體(人體)每單位質量對電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單位為每公斤組織在每秒鐘所吸收的焦耳數(J/kg-s)或每公斤的瓦數(W/kg); SAR為手機輻射安全指標,我國電信總局採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之SAR標準值1.6W/Kg為我國手機規範值 OKWAP166 中文雙頻 GPRS手機 體 積:87.4 x 47 x 25.5 mm重 量:120 公克螢 幕:主 120x160 4096色 次 30x80 七色背光顏 色:天使銀、珍珠白通 話:2.5 ~ 5 小時待 機:50 ~ 150 小時電 池:標準型鋰電池 600 mAh電磁波值:SAR 實測值 0.312 W/Kg Motorola V66 中文三頻 GPRS手機 尺 寸:84 X 44 X 21 mm重 量:79 克體 積:65 CC電 池:500 mAh 鋰電池螢幕尺寸:96 x 64 畫素 (pixles)通話時間:180 分鐘待機時間:120 小時手機顏色:酷馳藍、星河銀面板顏色:灰珊瑚、黑瑪瑙電磁波值:SAR 實測值 1.43 W/Kg 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 有科學家認為﹕就能量觀點而言,一般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場不能打斷分子鍵或化學鍵,也不會因微量的熱而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或造成身體任何傷害。 不同的機構研究電磁場對人體影響,但所得的結果南轅北轍,使得人們無所適從 1996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報告指出,居住在高壓線附近的小孩,因電磁場高,比居住在其他地區的小孩得血友病的機率高一倍 但美國國家癌症協會隨即在1997年提出不同的看法。 各種研究報告 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協會(IRPA)研究認為暴露在50/60赫電磁場與癌症有關連,但有些卻認為沒有關連。 2002年5月的科學期刊Differentiation,根據手機製造王國芬蘭的輻射與原子能安全局的報告,有新的證據指向手機電磁波將會使腦中的防禦機制減弱。 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 電磁場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使用家電產品如吹風機、電動刮鬍刀時,使用時應儘量離身體遠些,時間應儘量短。 電磁爐產生電磁波強度,約是22吋電視機的70倍,電磁爐使用時,距離十公分的距離可測得電磁波的強度可達八四○毫高斯,即使距離一百公分量測,電磁波的強度仍高達四.五毫高斯,遠較歐美各國所訂環境中電磁波的安全標準「二毫高斯」要高出許多,因此使用電磁爐時應注意保持安全距離,時間應儘量短。 電腦使用時間長,應注意保持距離外,選購電腦產品時,應注意其電磁輻射,一般而言,液晶監視器(LCD)產品的輻射遠低於陰極射線(CRT)監視器。 臥室中床的擺設應注意,床頭如果鄰近牆壁,注意牆壁的另外一頭是否有電視、冰箱或其他高能量的電器用品,尤其是小孩床,更應特別注意。如果是與隔鄰共用的牆壁,除非知道對方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將高能量的電器用品放置該處,應使睡床的頭部儘量遠離該牆。 注意床頭音響、電鬧鐘等與人體的距離,睡眠時宜避免頭部太靠近家電用品。有些父母喜歡將小型收音機或錄音機放在小孩耳邊,幫助其入睡,這種習慣應予避免。另外,別在身邊(30公分內)為任何電器用品充電,尤其不可將充電器放在床頭或床邊。 隨手關閉不必要之電器用品或照明燈具,不但節省能源更可避免不必要的輻射。 十一萬五千伏特的高壓電線正下方電磁波強度約卅毫高斯,距離三十公尺測得約一‧七毫高斯。 二十三萬伏特,正下方強度約六十毫高斯,距離六十公尺才能降至一‧八毫高斯。 五十萬伏特的超高壓電線,正下方強度高達八十五毫高斯,須距離九十公尺才可降至一‧五毫高斯。 住家附近的高壓導線如果距離在三十公尺(十一萬五千伏特)、六十公尺(二十三萬伏特)或九十公尺(五十萬伏特)以上,磁場已經降低到背景值,否則應將小孩的房間儘量遠離高壓線的方向。 一樓住戶須注意地下室內是否有變電措施,其電波的強度可以高達四百毫高斯以上, 頂樓的住戶,必須注意是否有大型的空調設施,當大型的空調設施在運轉時,其正下方的電磁波也非常強。 相對於電磁場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坊間也流行著使用電磁場來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且聲稱獲醫學臨床證明,至於其長期的影響如何,尚沒有這方面研究報告。 我們生活中離不開電器產品,電磁波傷害正反兩面莫衷一是,只要有電就一定有電磁輻射,既然無法完全脫離,與其惶惶不可終日,倒不如聰明的面對,對於不必要的輻射儘量避免,此外均衡飲食、規律生活、多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 使用行動電話應注意事項 不用手機聊天,最好是長話短說,通話時間儘量短,或使用免持聽筒或耳機﹔十五歲以下小孩由於腦部仍在發育,避免使用手機。 電信總局已經要求所有新機上市都要標示合格的SAR值,可挑選較低的SAR值手機,目前市面上比標準1.6w/kg低的手機很多,有些甚至低於0.5w/kg或更低。 電波訊號弱的地方,不但費電,而且手機放射的電磁波也較強。反之越接近基地台,手機所發射的電磁波也越弱,身體所接受的SAR值也越低。 安全的做法 儘量將我們日常的承受量降低到背景值 加州的教育局,要求新設立的學校離開高壓輸電線一定的距離﹕ –10萬伏特 100英尺以上 –34萬5000伏特 250英尺以上希望學校環境的電磁場都能達到一般背景值以下(小於2毫高斯)。 家庭作息﹕電磁場大部分來自家庭、學校或工作場,注意平日的作息及工作習慣 電腦使用,距離近、時間長,必須特別注意。 最好的原則就是﹕除非萬不得已,儘量避免暴露於電磁場的環境並減少暴露的時間 特低頻交流磁場建議值 暫留場所,居留時間一小時以下,如配電室、總開關房, 100 毫高斯以下。 短留場所,居留時間四小時以下,如機房、工作台, 50 毫高斯以下。 長留場所,居留時間四小時以上,如辦公室、起居室, 10 毫高斯以下。 臥房, 2 毫高斯以下。 結論及建議 社會已全面電器化、電子化,家電、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不可一日或缺,電訊波、電磁場無時無刻不縈繞四周。 雖然有政府標準,在歐美各國也有標準,但是在磁場對人體是否有影響尚無法證實的今天,這些標準只能做為參考。
猜日常用品中電磁波最強的電器你/ 妳一定猜是微波爐對不對呀 ~ 叭 ... 答錯啦 ~ 是什麼看下去就知道啦 !!!
今天看到一則有關電磁波的新聞 : .. 剛好昨天買了一個電磁波測試器回家玩 , 想說測看看微波爐釋放出來的電磁波有多強 , 結果測 SAMPO微波爐正前方的電磁波為 : 384 毫高斯. 後來測東測西 , 以下均是貼緊電器物表面測量 (單位毫高斯 )供各位參考 , 不過因為電磁波會隨距離而降低 , 離電器 ( 即使是電視或微波爐... 等 ) 遠一些也會比較安全 . 通常超過 一公尺以外都已經掉到 1毫高斯以下 . 專家建議值是 1毫高斯以下 , 兒童長期暴露在 2毫高斯以上 , 就有高致癌風險 . 手機或刮鬍刀不高 , 但是因為掛腰間或貼身, 所以也是最危險的 . 尤其吹風機距離近 , 建議買好一點的吹風機 , 或者頭髮不要吹太久 ( 家中頭髮長的女性要注意了 ).
以下是相關數據:
1. 省電燈泡 " 基座 ": 529 毫高斯
2. 桌上型電腦 : 4.2 毫高斯
3. 液晶螢幕 : 型號奇美 CMV CT722D : 23.3 毫高斯
4. 三菱 27 吋電視機螢幕正前方 : 開啟瞬間 124.6 毫高斯 開啟五秒後 26.3 毫高斯
5. NOKIA 6020 手機 : 待機 3.4 毫高斯 通話 4.1 毫高斯
6. NOKIA 充電器 ( 充電中 ): 7.3 毫高斯
7. CASIO 電子琴9V 500mA 變壓器 ( 雜牌的 ,比雞蛋大一些 ): 1702 毫高斯(沒有看錯歐 ,雜牌變壓器的電磁波居然遠遠超過微波爐, 所以變壓器不要貪便宜買品質差的 ),最好儘量離使用中的變壓器遠一點 .
8. HP噴墨印表機變壓器 :1142 毫高斯
9. PANASONIC 充電式電動刮鬍刀: 45 毫高斯
10. 日本製吹風機 : 88 毫高斯
11. 台灣製雜牌吹風機 : 306毫高斯( 已經快不輸於微波爐)
12. 最恐怖的出現了 : 最強的日常電器用品, 目前我測到的是... ... 燈 ~ 燈 ~ 燈 ~ 燈 居然是捕蚊燈 ......... 超過 2000 毫高斯 ( 破表了, 我的儀器只能測到 2000毫高斯 )............
奉勸各位 , 捕蚊燈千萬不要太靠近人體 ( 客廳或臥室 ), 即使 距離一公尺 還有 2.3毫高斯. 推測可能是因為捕蚊燈的變壓器 將電壓提升為高壓電 (一千伏特以上 ) 導致 .
所以朋友們 , 如果住家附近有高壓電塔 , 變電所或者變電箱 , 要特別注意了 .
電磁場、電磁波與健康 洪榮勳 博士 行政院環保署顧問
手機打太兇,可能會導致腦內長瘤?住家離高壓導線太近,會引起癌症?電磁場會導致基因變異? 什麼是電磁場?
大自然中一直存在的現象 有電壓存在,電線或電器設備周圍就會產生電場 電流開始流動,導線的周圍就會產生磁場
電場單位 電場的單位千伏/公尺(KV/M)
閃電時地表約有30KV/M~150KV/M電場強度(直流電)
輸電線下之60赫電場強度在3KV/M~5KV/M左右。
低頻磁場單位(頻率低於500KHz) 磁場高斯(Gauss)、特斯拉(Tesla) 1特斯拉=10000高斯
地磁強度約為400~600毫高斯(mG)
醫療用核磁共振儀約5000~25000高斯(G)
60赫家用電器約1~500毫高斯(mG)
一般家庭,磁場背景值,約0.7~2個毫高斯(mG)
電磁場的來源 高壓導線,輸配電線,家用電器(電視、冰箱、收音機、吹風機、電毯、電燈等) 美國實驗顯示,一般人電磁場有百分之四十是來自於房子附近的輸配電線,百分之六十是來自屋內的電器用品。
電場會被金屬、泥土、樹木、建築物等阻隔掉,而且在110伏特或220伏特電壓下,電場強度很小,一般認為對健康影響程度較小。
磁場的穿透力非常強,不容易被阻隔,但方向相反的磁場卻可以互相抵銷。
磁場強度 電場或磁場的強度會隨者距離加大而急速的降低。
離開電器用品一公尺到兩公尺,磁場強度,降到背景值 一般的輸配電線大概在三十、四十公尺外,降到背景值
高壓電線,要在一百公尺外才能降到背景值。
英國國家輻射保護局(NRPB)公佈之磁場強度(毫高斯)資料:
距離電器品 3公分 1公尺
電視 25~500 0.1~1.5
微波爐 750~2000 2.5~6
吹風機 60~2000 0.1~3
冰箱 5~17 <0.1
電鬍刀 150~15000) 0.1~3
洗衣機 8~500 0.1~1.5
吸塵器 2000~8000 1.3~20
檯燈 400~4000 0.2~2.5
電力頻率磁場所定之限制標準
各國對電力頻率磁場所定之限制標準(毫高斯) ,其中以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協會所定之標準最為嚴格。
國家 職業人員 一般民眾 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協會及澳洲 全天 5,000 1,000 數小時 50,000 10,000
日本 連續暴露 50,000 2,000 短時間暴露 100,000 10,000
蘇聯 8小時 18,000 - 1小時 75,000 -
英國國家輻射保護(NRPB) 20,000 20,000
美國政府工衛學者聯會(ACGIH) 10,000 -
德國 50,000 50,000
電訊波 電訊波(收音機、電視機),震動的次數可以達到每秒上百萬,但除了對一些帶著心律調整器的病人造成干擾外,並不造成立即傷害。 電磁波的強度,低於100個毫高斯的時候,理論上不造成病理上或生理上反應,但有不同意見。 70年代中期,實驗證實,當電磁波高於100個毫高斯的時候,會對實驗室的動物細胞產生不良影響, 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影響,或低於100的毫高斯的電磁波是否會造成影響,一直有爭論。 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與非游離輻射(Non-ionizing radiation) X光、α、β、γ射線,它們的能量足以將原子離子化,能量強,可以破壞生物細胞分子中的DNA。 比游離輻射能量小的就是我們所謂的非游離輻射也稱為微波,其能量並不足以破壞DNA,但部分卻足以震動水分子內的共價鍵,產生熱(微波爐) 。 無線電基地台非游離輻射 台灣手機普遍率世界前茅 無線電基地台紛紛建立,民眾對非游離輻射安全的疑慮卻日益加劇 行政院環保署於九十年一月十二日參考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標準公告我國非游離輻射環境建議值 該標準避免造成立即健康危害,長期慢性影響仍缺數據,仍有疑慮。 手機電磁波單位 900MHz及1800MHz 平面波功率密度,一般寫成μW/cm2(微瓦特/平方公分)。 比吸收率(SA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量測生物體(人體)每單位質量對電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單位為每公斤組織在每秒鐘所吸收的焦耳數(J/kg-s)或每公斤的瓦數(W/kg); SAR為手機輻射安全指標,我國電信總局採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之SAR標準值1.6W/Kg為我國手機規範值 OKWAP166 中文雙頻 GPRS手機 體 積:87.4 x 47 x 25.5 mm重 量:120 公克螢 幕:主 120x160 4096色 次 30x80 七色背光顏 色:天使銀、珍珠白通 話:2.5 ~ 5 小時待 機:50 ~ 150 小時電 池:標準型鋰電池 600 mAh電磁波值:SAR 實測值 0.312 W/Kg Motorola V66 中文三頻 GPRS手機 尺 寸:84 X 44 X 21 mm重 量:79 克體 積:65 CC電 池:500 mAh 鋰電池螢幕尺寸:96 x 64 畫素 (pixles)通話時間:180 分鐘待機時間:120 小時手機顏色:酷馳藍、星河銀面板顏色:灰珊瑚、黑瑪瑙電磁波值:SAR 實測值 1.43 W/Kg 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 有科學家認為﹕就能量觀點而言,一般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場不能打斷分子鍵或化學鍵,也不會因微量的熱而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或造成身體任何傷害。 不同的機構研究電磁場對人體影響,但所得的結果南轅北轍,使得人們無所適從 1996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報告指出,居住在高壓線附近的小孩,因電磁場高,比居住在其他地區的小孩得血友病的機率高一倍 但美國國家癌症協會隨即在1997年提出不同的看法。 各種研究報告 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協會(IRPA)研究認為暴露在50/60赫電磁場與癌症有關連,但有些卻認為沒有關連。 2002年5月的科學期刊Differentiation,根據手機製造王國芬蘭的輻射與原子能安全局的報告,有新的證據指向手機電磁波將會使腦中的防禦機制減弱。 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 電磁場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使用家電產品如吹風機、電動刮鬍刀時,使用時應儘量離身體遠些,時間應儘量短。 電磁爐產生電磁波強度,約是22吋電視機的70倍,電磁爐使用時,距離十公分的距離可測得電磁波的強度可達八四○毫高斯,即使距離一百公分量測,電磁波的強度仍高達四.五毫高斯,遠較歐美各國所訂環境中電磁波的安全標準「二毫高斯」要高出許多,因此使用電磁爐時應注意保持安全距離,時間應儘量短。 電腦使用時間長,應注意保持距離外,選購電腦產品時,應注意其電磁輻射,一般而言,液晶監視器(LCD)產品的輻射遠低於陰極射線(CRT)監視器。 臥室中床的擺設應注意,床頭如果鄰近牆壁,注意牆壁的另外一頭是否有電視、冰箱或其他高能量的電器用品,尤其是小孩床,更應特別注意。如果是與隔鄰共用的牆壁,除非知道對方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將高能量的電器用品放置該處,應使睡床的頭部儘量遠離該牆。 注意床頭音響、電鬧鐘等與人體的距離,睡眠時宜避免頭部太靠近家電用品。有些父母喜歡將小型收音機或錄音機放在小孩耳邊,幫助其入睡,這種習慣應予避免。另外,別在身邊(30公分內)為任何電器用品充電,尤其不可將充電器放在床頭或床邊。 隨手關閉不必要之電器用品或照明燈具,不但節省能源更可避免不必要的輻射。 十一萬五千伏特的高壓電線正下方電磁波強度約卅毫高斯,距離三十公尺測得約一‧七毫高斯。 二十三萬伏特,正下方強度約六十毫高斯,距離六十公尺才能降至一‧八毫高斯。 五十萬伏特的超高壓電線,正下方強度高達八十五毫高斯,須距離九十公尺才可降至一‧五毫高斯。 住家附近的高壓導線如果距離在三十公尺(十一萬五千伏特)、六十公尺(二十三萬伏特)或九十公尺(五十萬伏特)以上,磁場已經降低到背景值,否則應將小孩的房間儘量遠離高壓線的方向。 一樓住戶須注意地下室內是否有變電措施,其電波的強度可以高達四百毫高斯以上, 頂樓的住戶,必須注意是否有大型的空調設施,當大型的空調設施在運轉時,其正下方的電磁波也非常強。 相對於電磁場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坊間也流行著使用電磁場來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且聲稱獲醫學臨床證明,至於其長期的影響如何,尚沒有這方面研究報告。 我們生活中離不開電器產品,電磁波傷害正反兩面莫衷一是,只要有電就一定有電磁輻射,既然無法完全脫離,與其惶惶不可終日,倒不如聰明的面對,對於不必要的輻射儘量避免,此外均衡飲食、規律生活、多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 使用行動電話應注意事項 不用手機聊天,最好是長話短說,通話時間儘量短,或使用免持聽筒或耳機﹔十五歲以下小孩由於腦部仍在發育,避免使用手機。 電信總局已經要求所有新機上市都要標示合格的SAR值,可挑選較低的SAR值手機,目前市面上比標準1.6w/kg低的手機很多,有些甚至低於0.5w/kg或更低。 電波訊號弱的地方,不但費電,而且手機放射的電磁波也較強。反之越接近基地台,手機所發射的電磁波也越弱,身體所接受的SAR值也越低。 安全的做法 儘量將我們日常的承受量降低到背景值 加州的教育局,要求新設立的學校離開高壓輸電線一定的距離﹕ –10萬伏特 100英尺以上 –34萬5000伏特 250英尺以上希望學校環境的電磁場都能達到一般背景值以下(小於2毫高斯)。 家庭作息﹕電磁場大部分來自家庭、學校或工作場,注意平日的作息及工作習慣 電腦使用,距離近、時間長,必須特別注意。 最好的原則就是﹕除非萬不得已,儘量避免暴露於電磁場的環境並減少暴露的時間 特低頻交流磁場建議值 暫留場所,居留時間一小時以下,如配電室、總開關房, 100 毫高斯以下。 短留場所,居留時間四小時以下,如機房、工作台, 50 毫高斯以下。 長留場所,居留時間四小時以上,如辦公室、起居室, 10 毫高斯以下。 臥房, 2 毫高斯以下。 結論及建議 社會已全面電器化、電子化,家電、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不可一日或缺,電訊波、電磁場無時無刻不縈繞四周。 雖然有政府標準,在歐美各國也有標準,但是在磁場對人體是否有影響尚無法證實的今天,這些標準只能做為參考。
電訊塔的輻射
(檳城12日訊)德國科學家親臨商務小學測量附近電訊塔發射的電磁波頻率,測出無線電磁波超出150倍有害人體的高危險輻射水平!
關心全校1000多名師生健康的商務小學家教協會主席王美麗一行人,今日下午特邀德國生物共振科學家戴瑪博士(Dr. Dietmar Heimer)到商務小學的籃球場及二樓課室走廊,利用先進的德國高頻率電磁波分析器(HF Analyser)先後測量距離學校僅130公尺距離的一座電訊塔所發射的電訊波輻射頻率。
測量結果顯示商務學校被輻射的程度已遠遠超越150倍對人體有害的危險水平,令在場者們大吃一驚。
學校師生及住戶面對健康危機
根據德國科學家戴瑪博士的說法,電磁波頻率處于0.1毫瓦至5毫瓦為安全水平。超過10毫瓦則屬於危險水平。而戴瑪博士在商務小學籃球場及二樓課室走廊上,運用高頻率電磁破分析器所測出的電磁波輻射頻率,都分別高達160毫瓦以上的超危險輻射水平。
更令旁觀者們瞠目結舌的是,當商務小學家協主席王美麗在現場打一通手機電話給她旁邊的一名友人時,戴瑪博士手上的高頻率電磁波分析器竟然發出噪雜的失控聲響,超強的電磁波已超出分析器的解讀能力。
無線電磁波輻射處于超危險水平
戴瑪博士說,“我為這座學校師生及住戶們的健康擔心,他們被無線電磁波輻射的程度已處于非常危險的水平。”他提醒,Wi-Fi、WiMax等無線電磁波只適合用于商業用途,電訊塔不能設立在學校、醫院、公園及住宅區範圍。
戴瑪博士透露,在德國,學校及住宅區都不允許設立對人體有輻射影響的電訊塔。
不可少過300公尺距離
他說,一般電訊塔距離學校、住宅區、醫院和公園,都不可少過300公尺距離。在德國,當局規定電訊塔更需距離學校及住宅區600公尺遠。
破壞人體內礦物質
他說,長期性處于無線電磁波輻射,極可能破壞人體內的礦物質,引發出一連串的後遺症。在這些潛伏性的危害還沒浮現前,大家都要拿出公德心,防患未然。
學校及住宅區電訊塔 懇請當局拆除
商務小學家協主席王美麗說:為了全體師生及民眾的安全,我們懇請有關當局早日拆除所有學校及民宅附近的電訊塔及電訊發射器。
她說,在亞依淡區里,□島市政局不只應當拆除商務學校附近的童軍總部電訊塔,也應拆除中華小學附近、聖約翰救傷隊總部及Lahat Court公寓範圍內的電訊發射器。
王美麗透露,她在去年10月8日寫信給童軍總部負責人,並且附上450名人士的聯合簽名,促請有關當局盡速拆除設立于童軍總部內對附近學生和居民有害的電訊發射器,至今都無任何消息。戴爾瑪:裝置無線上綱 須視地區設立
德國科學家戴爾瑪(Dietmar Heimes)對于檳州政府計劃在2年內落實全檳無線上網措施,感到驚訝。他表示,至今他相信沒有一個國家會在全國設立這項先進的科技。
他說,政府應考慮有關計劃的推行,而且必須要有選擇性的,那些地方可以安裝,那些地區不可以,同時,也希望政府多參考歐美國家有關的資訊,作出研究,才在檳城裝置無線上綱的科技。
他于週一在沙灣酒店的一項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表示。出席者包括陳奕權醫生等。
他說,無線上網設施可以在機場及商業中心設立,但是,學校、醫院、住宅區等是不適合裝置的,因為從多項的研究發現,它的輻射對人類的健康是有傷害的!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政府能考慮及確認適當地點後,才允許電訊公司建設電訊塔,而不可隨意讓電訊公司自由的安裝,以免危害人民的健康。
戴爾瑪為德國The Aachen工藝大學電機工程碩士。于1994年加入專門研究防止電磁輻射的公司,曾發表多項研究報告,著作有“Bioresonance according Paul Schmidt”(根據保羅史密的生物共振)一書。戴爾瑪從事研究的生物共振(Bioresonance)是其中一套專門研究人體受到電磁輻射影響後對各器官可造成的不利影響。生物共振根據人體皆有固定的頻率來探測人體各部分的正常與否。
關心全校1000多名師生健康的商務小學家教協會主席王美麗一行人,今日下午特邀德國生物共振科學家戴瑪博士(Dr. Dietmar Heimer)到商務小學的籃球場及二樓課室走廊,利用先進的德國高頻率電磁波分析器(HF Analyser)先後測量距離學校僅130公尺距離的一座電訊塔所發射的電訊波輻射頻率。
測量結果顯示商務學校被輻射的程度已遠遠超越150倍對人體有害的危險水平,令在場者們大吃一驚。
學校師生及住戶面對健康危機
根據德國科學家戴瑪博士的說法,電磁波頻率處于0.1毫瓦至5毫瓦為安全水平。超過10毫瓦則屬於危險水平。而戴瑪博士在商務小學籃球場及二樓課室走廊上,運用高頻率電磁破分析器所測出的電磁波輻射頻率,都分別高達160毫瓦以上的超危險輻射水平。
更令旁觀者們瞠目結舌的是,當商務小學家協主席王美麗在現場打一通手機電話給她旁邊的一名友人時,戴瑪博士手上的高頻率電磁波分析器竟然發出噪雜的失控聲響,超強的電磁波已超出分析器的解讀能力。
無線電磁波輻射處于超危險水平
戴瑪博士說,“我為這座學校師生及住戶們的健康擔心,他們被無線電磁波輻射的程度已處于非常危險的水平。”他提醒,Wi-Fi、WiMax等無線電磁波只適合用于商業用途,電訊塔不能設立在學校、醫院、公園及住宅區範圍。
戴瑪博士透露,在德國,學校及住宅區都不允許設立對人體有輻射影響的電訊塔。
不可少過300公尺距離
他說,一般電訊塔距離學校、住宅區、醫院和公園,都不可少過300公尺距離。在德國,當局規定電訊塔更需距離學校及住宅區600公尺遠。
破壞人體內礦物質
他說,長期性處于無線電磁波輻射,極可能破壞人體內的礦物質,引發出一連串的後遺症。在這些潛伏性的危害還沒浮現前,大家都要拿出公德心,防患未然。
學校及住宅區電訊塔 懇請當局拆除
商務小學家協主席王美麗說:為了全體師生及民眾的安全,我們懇請有關當局早日拆除所有學校及民宅附近的電訊塔及電訊發射器。
她說,在亞依淡區里,□島市政局不只應當拆除商務學校附近的童軍總部電訊塔,也應拆除中華小學附近、聖約翰救傷隊總部及Lahat Court公寓範圍內的電訊發射器。
王美麗透露,她在去年10月8日寫信給童軍總部負責人,並且附上450名人士的聯合簽名,促請有關當局盡速拆除設立于童軍總部內對附近學生和居民有害的電訊發射器,至今都無任何消息。戴爾瑪:裝置無線上綱 須視地區設立
德國科學家戴爾瑪(Dietmar Heimes)對于檳州政府計劃在2年內落實全檳無線上網措施,感到驚訝。他表示,至今他相信沒有一個國家會在全國設立這項先進的科技。
他說,政府應考慮有關計劃的推行,而且必須要有選擇性的,那些地方可以安裝,那些地區不可以,同時,也希望政府多參考歐美國家有關的資訊,作出研究,才在檳城裝置無線上綱的科技。
他于週一在沙灣酒店的一項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表示。出席者包括陳奕權醫生等。
他說,無線上網設施可以在機場及商業中心設立,但是,學校、醫院、住宅區等是不適合裝置的,因為從多項的研究發現,它的輻射對人類的健康是有傷害的!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政府能考慮及確認適當地點後,才允許電訊公司建設電訊塔,而不可隨意讓電訊公司自由的安裝,以免危害人民的健康。
戴爾瑪為德國The Aachen工藝大學電機工程碩士。于1994年加入專門研究防止電磁輻射的公司,曾發表多項研究報告,著作有“Bioresonance according Paul Schmidt”(根據保羅史密的生物共振)一書。戴爾瑪從事研究的生物共振(Bioresonance)是其中一套專門研究人體受到電磁輻射影響後對各器官可造成的不利影響。生物共振根據人體皆有固定的頻率來探測人體各部分的正常與否。
牧童(芒神)
牧童(芒神)
春牛圖裡的牧童,就是「芒神」,又叫句芒神,他原為古代掌管柭木的官吏,後來做為神名。身高三尺六寸,象徵農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之鞭長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節氣。芒神的衣服以及腰帶的顏色,甚至頭上所束的髮髻的位置,也要按立春日的五行干支而定。當他沒有穿鞋和褲管束高時,就代表該年多雨水,農民要作好防澇的準備;相反地,雙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乾旱,農民要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又如一隻腳光著,一隻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是雨量適中的好年景,農民們要辛勤耕作,勿誤農時。還有,如果牧童戴草帽意即天氣陰涼;不戴帽則炎熱。
芒神的衣服與腰帶的顏色,也因為立春這一天的日支之不同而不同,分別亥子日黃衣青腰帶;寅卯日白衣紅腰帶;巳午日黑衣黃腰帶;申酉日紅衣黑腰帶;辰戍丑未日青衣白腰帶。而牧童的鞭杖上的結也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也不同,分有苧、絲、麻,結的剷七則都是用青黃赤白黑等五色來染。
而牧童的年齡也有喻意,孩年的牧童代表逢季年(就是辰戌丑未年);壯年的牧童代表逢仲年(就是子午卯酉年);老年的牧童是逢孟年(就是寅申巳亥年)。另外如果牧童站在牛身中間,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前五天和後五天之間;牧童站在牛身前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前;牧童站在牛身後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後。
春牛圖裡的牧童,就是「芒神」,又叫句芒神,他原為古代掌管柭木的官吏,後來做為神名。身高三尺六寸,象徵農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之鞭長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節氣。芒神的衣服以及腰帶的顏色,甚至頭上所束的髮髻的位置,也要按立春日的五行干支而定。當他沒有穿鞋和褲管束高時,就代表該年多雨水,農民要作好防澇的準備;相反地,雙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乾旱,農民要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又如一隻腳光著,一隻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是雨量適中的好年景,農民們要辛勤耕作,勿誤農時。還有,如果牧童戴草帽意即天氣陰涼;不戴帽則炎熱。
芒神的衣服與腰帶的顏色,也因為立春這一天的日支之不同而不同,分別亥子日黃衣青腰帶;寅卯日白衣紅腰帶;巳午日黑衣黃腰帶;申酉日紅衣黑腰帶;辰戍丑未日青衣白腰帶。而牧童的鞭杖上的結也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也不同,分有苧、絲、麻,結的剷七則都是用青黃赤白黑等五色來染。
而牧童的年齡也有喻意,孩年的牧童代表逢季年(就是辰戌丑未年);壯年的牧童代表逢仲年(就是子午卯酉年);老年的牧童是逢孟年(就是寅申巳亥年)。另外如果牧童站在牛身中間,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前五天和後五天之間;牧童站在牛身前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前;牧童站在牛身後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後。
春牛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燒紙錢的由來 有此一說
據說台灣每年燒掉的金銀紙高達數十億新台幣。燒紙錢是傳統中國宗教習俗中,與神靈之間維繫關係一個重要的儀式。因此早在魏晉時期中國便有了紙錢。
中國人焚燒紙錢的習俗,是自漢朝以後開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這是說從漢朝開始,人死之後,喪葬之時,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至於用火焚燒,可能與拜火教有關,相信火神能將所燒的東西傳達給鬼神。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火神),就有如此的功能。拜神祭祖,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之一。依民習俗,年中三大節日上元、中元、農曆春節拜神祭祖是主要儀式,在焚香許願之後,燃燒紙錢是最後的過程,此時以銀紙、九金等為主,此外,從商的市井商賈,更是在農曆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日,備妥了牲禮素果及大量的紙錢來「買」通過往的鬼神。
詩情畫意的中國情人節─七夕一.七夕的起源:農曆七月七日夜晚,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的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天河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開始於漢代。因此,七夕節的形成也在漢代,當時就有「穿七孔針」、「以瓜果祭牽牛織女」、「登樓曝衣」的習俗。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從戀愛進而結婚、分離,到每年只能相會一天,傳說逐漸完整,由於情節感人,因此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只是每個地方流傳的情節略有不同。
以下是在臺灣流傳的故事:古時候,天上的主宰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公主叫做織女,花容月貌,手藝高明,天天為天宮織錦。有一美男神叫做牛郎,由於勤於牧牛耕種,因此玉帝就把織女許配給他。但是沒想到兩人卻因為愛情繾綣而漸漸廢馳了工作,玉帝非常擔憂,就命令喜鵲(現為吉祥的象徵)轉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許二人相聚一次,其餘日子都要工作。但是這隻喜鵲粗心大意,竟把命令傳錯了,說是每天都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還是過著恩愛的生活,終於把每天的工作廢馳了。玉帝聽到這個消息,十分生氣,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並用髮簪在空中劃了一道境界,把二人隔離。這道境界就是天上的銀河。同時,為處罰喜鵲的失職,命令喜鵲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類,在銀河上搭起一座長橋,好讓牛郎與織女過橋相聚。每當二人相聚之時,互相傾訴一年來的思慕之情,不斷地淌著傷心的眼淚,因此,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空中常常會下著毛毛細雨。每逢「七夕」,民間的婦女有乞巧的習俗,故有人稱為「乞巧節」;又因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者是女性,也稱為「女兒節」或「少女節」。在許多傳統性的節日中,是最富有浪漫氣氛的歲時節慶,所以又有「中國的情人節」之稱。另外七夕也是「註生娘娘」及「七娘媽」的誕辰。「註生娘娘」陳靖姑,又稱「臨水夫人」是福建蒲田縣臨水人。她之所以被人們奉祀為生育之神,是因為相傳她曾救了很多的產婦。據說:宋代蒲城有個叫徐清叟的人,他的媳婦懷胎十七個月,還沒有生產,有一天,一個婦人自稱姓陳專醫生產專程來拜訪他,吩咐他準備一間房間,房內的地板挖一個洞,把孕婦移到樓上,並且命令僕人拿著棍子在樓下看守,不久孕婦就生下一條大蛇,僕人看見立刻就把牠打死,孕婦才得以平安。徐清叟很高興要送珠寶表示感謝,但是陳姓婦人卻不接受,只要求一條手帕就離開了。多年以後,徐清叟調任福州,在一座陳夫人廟裡面,發現了這條手帕,於是他就奏請朝廷,封贈神號。據說,福州的註生娘娘廟,有配祀三十六婆姐,也就是璘王所賜的三十六個宮女,本省祀奉註生娘娘,只配祀十二婆姐,是略數的。七月七日也是魁星夫子的誕辰,「魁星」是星宿的名稱,也就是北斗第一顆星。因為一般相信魁星是「文章之府」,所以一般人,特別敬奉魁星,現在一般各地的寺廟,也有奉祀魁星,而且把魁星列為「五文昌」之一,而稱他叫「魁星夫子」。
二.七夕的習俗:1. 鬥巧、乞巧:「鬥巧」起源於漢朝宮廷的遊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闐樂之後,就用五色綵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才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遊戲就叫做「鬥巧」。「乞巧」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巧藝的意思。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在七夕的夜晚,婦女用彩線穿七巧針,並且擺設香案,桌上放置一些瓜果,向織女乞巧─如果夜裡有小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被認為得到織女的青睞,能夠得到靈心巧手。而「天寶遺事」更記載了唐明皇與楊貴妃在華清池遊宴,並在七夕當天陳列瓜果,插鮮花,準備了酒食,向牛郎織女乞求的事(而這也是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提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由來);並且捉了蜘蛛,放在小盒子裡,到隔天早上,看看蜘蛛結網的稀密程度(密的巧多,疏的巧少),來判斷是否得到了巧。但明清以後,更流行「丟巧針」的遊戲:在七月七日的上午,拿一碗水曝曬在太陽下,過一會兒,水面便產生一層薄膜,這時平日縫製衣服或繡花的針投入水中,針便會浮在上面。如果這時看到水底的針影成雲物、花朵、鳥獸的影子或細直如針的,便是「乞得巧」;但是如果水底針影像槌子般粗或彎曲不成形的,就表示丟針的婦女是個拙婦。
另外,在七夕不僅可以乞巧,又可以乞富、乞壽、乞子,但只能乞求一個,不能三者兼得。「感遇錄」記載:據說唐代郭子儀曾在七夕時出城散步,仰望天空,忽然見到天上有一位美女,坐著車在一堆人的簇擁下迎面而來,郭子儀知道她是一位天神,就向她乞求長壽與富貴,女神答應了,果然在這之後,郭子儀一帆風順,大富大貴又得長壽。
2. 晒衣、晒書:「七月七,曬棉衣」的風俗起源於漢代。據說漢朝建章宮的北邊有個叫太掖池的地方,池的西邊有漢武帝的曬衣閣,到七月七日的時候常見到宮女在曬衣服。漢代登樓曬衣服的風俗到魏晉時演變出曬書的習俗。據說司馬懿因為權力太大而受到魏武帝的猜忌,因此裝瘋躺在家中,魏武帝派人去探查,正好是在七月七日那天,假裝瘋病的司馬懿卻在家中曬書,派去的人回去稟告,魏武帝命令司馬懿立刻回朝任職,若不去就要拘捕她,司馬懿不得不回朝從命,當時的文人都講求虛名,往往用曬書來顯示自己的知識淵博,因此形成曬書的風氣。
3. 土娃娃「磨呵樂」:「磨呵樂」也叫「磨喉羅」,在佛經的譯名就是土娃娃,根據「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等書的記載,這種娃娃有用泥敷的,有用木雕的,進貢到宮廷裡面的還有用象牙雕鏤或龍涎佛手香木製成的,它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可以到三尺,和真的小孩不相上下。有些地方在七月七日出售蠟做的小娃娃,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中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4. 巧果:所謂的巧果就是一種麵果。宋朝的「東京夢華錄」記載有很多種精緻的做法:除了油面蜜糖外,有加芝麻、花生、核仁、玫瑰等不同配料,油炸而成非常可口。
5. 應節小玩意:除了乞巧外,宋朝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京城在七月七日時,市面上還出售一些可供賞玩吃食的應節小東西。如在香瓜上雕刻出種種花樣,稱做「花瓜」;用黃蠟鑄出小鴛鴦、小鴨、小雞、小魚等塗上色彩,放在水盆中,稱為「水上浮」;在木板上敷土重塑,讓它長出綠苗,再配上小茅屋,小人物,做成袖珍的田舍人家,稱為「穀板」,早幾天把綠豆或小麥放置在磁盆內,用水浸泡,讓它長出數吋長的嫩芽,再用紅藍綵帶紮成一束,稱為「種生」等等,充分顯示出北宋人當時真懂得生活的樂趣。
6. 拜七娘媽:(在泉州、臺灣及華南沿海地區有此習俗)眾所周知的織女,在本省的宗教崇拜中,被尊為「七星娘娘」。而祂和其他六位姊妹(即七仙女)會保佑人間未滿十六歲的小孩,順利長大成人,是兒童的守護神,民間對護佑孩童的七仙女多以「七娘媽」尊稱之。每年農曆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時,在這一天的黃昏,家中有小孩的,都要在門口祭拜七娘媽,祈求子女平安長大。首先燒香請下神案上的香爐,再準備供品,供品有:軟粿(在台中又稱為「不情願粿」):用糯米搓成,類似湯圓,在中心用手指壓一個凹洞(因牛郎織女一年才相會一次,難免會難過,有情的信眾便將象徵「一家團圓」的湯圓壓個凹洞來盛裝他們的眼淚)、雞酒油飯(糯米飯、胡麻油、酒、雞合煮而成的飯)、牲禮、水果香花:圓仔花、雞冠花或茉莉花、鳳仙花等(一為多子,一是濃香,取子多,香火濃的意思)清水一盆,新毛巾一條(讓七娘媽洗手洗臉)凸粉、胭脂(化粧品)、紅砂線等金紙、壽金、刈金、燭等祭祀的儀式和一般祭祀相同,黃昏時在門前或庭院中祭拜,祭祀結束部份花、粉、紅紗線拋上屋頂給「七娘媽」化粧使用,一部份留給自己用,俗信可以變成像「七娘媽」一樣,手巧又美麗。拜過「七娘媽」後,還要另外準備一份雞酒、油飯、軟粿,在床頭拜謝「床母」,燒三柱香,感謝並祈求「床母」保護幼兒好睡、好搖飼,祈求完畢,將香插在縫隙安全處,稍待片刻,手持「床母衣(一種印有衣服圖樣的金紙)」拜供「床母」察納後,加以焚燒,就完成祭儀。
7. 做十六歲:(台南府城中山路的開隆宮;起源於台南市西區)民間傳說:婦女結婚後,求「註生娘娘」早生貴子;懷孕後,求「臨水夫人」保佑分娩平安;嬰兒誕生以後至十六歲,則「七娘媽」庇護。因為「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所以小孩滿十六歲時,要在當年七月七日「七娘媽生」這一天,舉行成年禮,俗稱「做十六歲」。一般幼兒出生滿周歲後,父母為了讓子女平安長大,常有到七娘媽廟讓子女拜「七娘媽」為契子、契女(義子、義女)的拜祭儀式,在儀式中行「加絭」(即加錢),「加 」是以古錢、銀造的鎖牌或以黃紙畫符折成八卦形裝入紅布袋,繫上紅線,掛在頸上,所以又叫「掛絭」。大家相信「加絭」後,就可保護幼兒平安。而後每年七夕,都要到廟中祭祀,將「絭」在香爐上旋繞,希望獲得靈力,直到滿十六歲時,在當年七月七日攜帶祭品。祭品有: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四果紅龜粿、麵線、麻油雞酒帶尾甘蔗兩根金紙、經衣(用於祭祀孤魂野鬼)七娘媽亭(用竹片結紮,用紙糊的樓台,有兩層或三層兩種,上面寫著:「福祿全壽」、「蓬萊宮」、「百子亭」等字樣到廟裡祭拜,以答謝「七娘媽」多年來照顧的恩情。依例須先燒香拜「七娘媽」,行三跪九叩禮。祭祀結束,做十六歲的成年人須穿過供桌,鑽過父母親所拿的「七娘媽亭」;鑽時不可向以後看,要向前看,表示前途在前方,應勇往直前,不要回顧。鑽過「七娘媽亭」時,男的往左繞三圈,女的往右繞三圈,民間稱為「出鳥母間」、「出婆姐間」,前者與「七娘媽」化身為鳥庇佑兒女的傳說有關;後者則與臨水夫人的三十六婆姐照顧幼兒的傳說有關。然後拜謝神明,焚燒「七娘媽亭」,供獻金紙、經衣,將掛在頸上的「絭」取下,「脫絭」後,表示完成「成人禮」,已經長大成人了。
8. 拜魁星:拜魁星和拜織女一樣,都是在月光下進行。祭拜時常玩一種「取功名」的遊戲助興,用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其中一個人手拿三種乾果各一顆,往桌上投,隨它自己滾動,看哪一種乾果滾到某人面前停下來,那麼那個人就代表那一種鼎甲,一直到大家都有功名為止。一般讀書人時,在清朝時大多購買青蛙來放生,以拜魁星(因為古代的奎與蛙的古字相通,奎又演變為魁星,所以買青蛙放生來祝賀他的生辰,並且戒食青蛙表示尊敬);臺灣祭拜魁星用羊或犬來祭拜,稱為「魁星會」,這是因為取其角的諧音,以為高中的吉兆。
生死研究‧殯葬改革 殯葬文化變遷與殯葬改革◎ 呂應鐘教授(中華殯葬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壹、緒論
殯葬禮儀是每個人一生中必會經歷多次的重大儀式,然而民間殯葬儀式經常隨地區人民不同信仰之習俗而相當混亂,各種宗教也因信仰差異而制定出不同的殯葬儀式,加上歷代因循繁複的各種禮儀,使社會大眾極度缺乏殯葬知識(包括死亡觀念),造成家屬無一定規距可依,喪葬過程大都被殯葬業者所掌控,加上長期以來政府對國內殯葬業者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殯葬業者素質不一,產生喪家與業者間不少糾紛問題。
台灣省教育廳於八十七學年度在小學課程中推出「生命教育」;南華大學也設立生死學研究所,規劃有殯葬管理教學內容,更舉辦多次殯葬管理研習班;中山大學、輔仁大學、台北護理學院等不少大學的通識課程也列入生死學或生命教育課程;凡此種種均顯示出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及生死學,已被台灣教育界及社會大眾所重視。可見人們已從經濟需求及物質生活之提高,漸次了解到死亡相關問題,因此殯葬禮儀之精神性、社會性與宗教性探索,對每個人的生命觀之提升有重大的意義。美國大學已有殯葬教育,他們在基督教信仰下,發展出一套極為隆重簡單且兼顧尊重生命之殯葬儀式。據內政部統計國內殯葬業市場一年達八百多億(從死亡到安葬過程,含葬儀、墓地、靈骨塔、法會、飲食業等等),如此龐大市場竟然毫無管理辦法,任令殯葬相關業者隨興或視喪家貧富狀況而處理,而在中南部有時會有五子哭墓、電子花車等相當突兀的場面在殯葬場合中出現,實有改革的必要。(註一)
一般人總認為要改革殯葬禮儀應該極為困難,除了民間習俗所囿的不少觀念外,老一輩人士也有其根深蒂固想法(雖然不一定正確),因此一般人認為無法立即改革。然而我們詳細研究東西方死亡文化觀念的差異,不同宗教的喪禮處理方式,不同民族的喪葬形式差異,以及三千年來歷代的殯葬儀式變遷,就可以體會出殯葬的厚薄處理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各朝皇帝之喜好與是否長治久安而經常在改變。
近年台北市政府用心推動殯葬改革,(註二)在所屬殯葬管理處獲推薦核發ISO-9002證書之後,推動殯葬改革的腳步愈加快速,並且在八十九年十月卅一日又推出試辦「示範禮堂」的措施,以「美化治喪環境、提倡簡葬、減少民眾治喪花費、徹底改革殯葬文化」為號召,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深圳龍崗鎮推行殯葬改革,成效輝煌,可見殯葬禮儀改革並非困難重重,也非一定要依民間習俗辦理不可變更,完全視中央主管機關是否有殯葬改革之決心,以及各縣市政府能否貫徹而已。
本論文認為要改革殯葬儀式並不困難,但必須長期從教育及宣導上著手、從根本做起,光是簡化殯葬儀式是不夠的,應該包括:深入灌輸「厚養薄葬」的倫理、具體落實「捐贈遺體」的行為、積極推行「愛心追思」的儀式、儘速提倡「樹葬海葬」的禮儀等,方能成功推行殯葬改革。貳、喪葬禮儀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喪葬禮儀是中華文化中的人生四大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之一,也是古今中外各民族都相當重視的禮儀。中國的喪葬禮儀自周代以來歷代均有改革而且繁簡儀式也有所不同,但是長久以來中原均以漢族為代表,其基本觀念也始終未曾動搖,台灣殯葬習俗也延續了漢民族文化,內容極為豐富與多樣,而且也極為複雜與多元,並且夾雜著各種價值系統的世俗化與變革化,很難釐清其真正的文化本質。(註三)
由《白虎通義.崩薨》:「喪者,亡也。人死謂之喪。何言其喪?亡不可復得見也。不直言死,稱喪者何?為孝子之心不忍言也。」可知,「喪」字原是亡而不見,後被轉義代替「死」字,指孝子不忍心道出自己父母已死了,改用喪字。而喪禮是指人們在喪事活動中所遵守的定型的行為規範。狹義上,僅指喪事操辦中的行為及語言規範,即人們所指的殯葬禮儀。廣義上,則還包括葬式、謐法、陵墓、廟、碑銘、祭祀、神道擺設、陪葬物等規定。(註四)
若深入探究殯喪禮儀的設計,可以看出完全是生者所單方面制定的社會禮儀與行為規範,一切是生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以及期望的方式來設計的。大陸學者王夫之研究殯葬文化,認為喪禮的原始心理根據是「靈魂不死」,或說「死者仍然活著」,並由此對死者所產生的既「怕」又「愛」的雙重感情。
這一種複雜的雙重感情源於先民們對死亡的認識和對屍體的體驗:親人去世了,面對著由於病痛和死亡的折磨而面容多少有些變形的冷冰冰的屍體,不由得人們心裡不產生恐懼。倘若死者生前曾為某人冒犯過,那個人將會更害怕。但這畢竟又是自己的親人,音容笑貌猶在,他們曾有大恩於自己,或他們的驟然去世將給自己帶來不幸,如此等等。人們熱愛、留戀他們,不希望他們真正的死去。
但不管如何,死者是不會再活過來,人們得將死者的靈魂打發到「另一個世界」去,並盡力使他們在那裡能過上一種優裕的生活,以此抒發自己內心的各種感情,同時給自己的塵世生活帶來好處,這就是喪禮的真正目的。
台灣社會的喪葬儀式同時也充滿著濃厚的鬼靈崇拜與祖先崇拜的信仰融合,(註五)此二種崇拜都是相當古老的信仰文化,有其自成的一套完備系統,逐漸形成一種儀式操作,表達了人類對宇宙、社會與自身的全面看法。(註六)
同時也由於對死者鬼魂的恐懼,生者便設置了許多儀式,諸如以酒肉祭奠、家屬哭喪、明器陪葬等等,以這些形式來此討好死者,修好和死者的關係,或求得死者的諒解,或報恩於死者。這一切都是認為死者尚活在陰間,或稱為黃泉、幽都,幽冥世界,是人死後歸宿的地方(註七)。即便是一些聲稱不信鬼神的現代人,他們的潛意識中也仍舊存在著「死者有靈」的觀念,而且也深深地沉澱於每個人的下意識認識結構之中。而活著的人同時也將自己永生的渴求同樣地施於死者,至少從情感上不希望死者永遠地死去,這是人們願意相信「死者有靈」觀念的心理基礎。
給死者「送行」是殯葬過程中重要的通過儀式。無論是古代的招魂裝殮、超度亡靈,或現代的追悼會,似乎都在表明生者們的一個認同:死者的生命通過這些儀式便已安然地從生過渡到死,完成了一個最關鍵性的人生階段,同時也向社會宣告此人已死!此些種種顯示著生者的自我暗示心理極強,大家都認定通過這些禮儀活動,死者的靈魂就可以順利地達到彼岸。否則,它們可能還在我們的周圍游盪,變成為所謂孤魂野鬼,會對生者不利。這就是「引鬼歸陰」的宗教心理。
生者為避免被牽連到陰間去,便產生了許多喪禮禁忌,諸如出殯時要打碎一個碗、送葬回家時不能回頭、遺像要反向捧著走等等。其文化意義在於防止死者無休止地糾纏生者,妨礙生者的幸福生活。另一種是「祭祖安位」的宗教心理,亦即將死者轉換成祖先,安奉於神主牌位,以便定期祭祀祖先,表達追思之情,也期待祖先的庇祐。祖先的神主牌是鬼靈的另一個歸宿之處,(註八)這種儀式將喪禮引伸到祭禮,維持生者與死者的交際網絡。
進入文明社會後,喪禮被作為特殊社會活動的意義就愈來愈明顯。比如,生者利用喪禮替自己爭面子、爭社會地位,甚至有人利用喪禮廣發訃文以便廣收奠儀;統治者利用它來別親疏、顯貴賤、表彰功德等。這些做法都是文明時代才有的產物,它們離喪禮產生的原始出發意義已經很遠了。
殯葬過程固定的程式化行為規範,其意義在於協調人們的喪事活動,使此類活動有規可依,達到有序性和一體化。由於如此,人們在情感、心理、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行為等方面就能達成同一,並且可以互相交換。主觀上,喪禮幫助人們維持心理平衡並進行社會教化,客觀上可以產生文化認同的作用,因此可以從喪禮中窺見該民族的總文化背景。進而,通過喪禮,我們還可以認識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不同意義。(註九)
參、中國古代喪禮的基本特徵
由於人類的共同性,各民族在喪禮上有許多相通之處。但由於中國古代獨特的大農業地理條件和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等條件,因而中國傳統的喪禮有自己的民族特點。《周禮‧春宮‧大宗伯》曰:「以喪禮哀死亡。」三禮之書中相當篇幅是討論儒家喪禮的,如《儀禮》中的「喪服」、「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等篇就是專講喪禮;此外,《周禮》、《禮記》中也有若干記載。喪禮構成周禮的重要內容,周禮是用來治理國家的,因而,喪禮也具有社會治理的功能。 儒家繼承和發揚了周文化,又自成一個系統,對後世影響深遠。中國傳統的喪禮中浸透了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構成了二千多年中國傳統喪禮的基調;同時,又深受宗法制度、祖先偶像崇拜以及大農業社會、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等因素的影響。產生喪禮的總原則即:「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並由此產生了中國古代喪禮的一些基本特徵,即「重孝道、明宗法、顯等級、隆喪厚葬」。此外,道家和佛教思想也對中國傳統的喪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註十)一、 重孝道 指將喪禮作為推進孝道的一個重要環節。「孝,禮之始也。」(《左傳‧文公三年》)上至天子,下至庶民,莫不如此。漢朝宣稱「以孝治天下」,皇帝廟號均冠以「孝」字,諸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庶民在先人的牌位或墓碑上亦冠以「某孝子(女)」、「某孝孫(孫女)」等;官員喪父母,須辭官回家服喪三年,曰「守制」等等。這一切源於儒家理論。儒家第一經典《論語》中多處論述了「孝」對於修養人格、治理國家的重要意義,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者,德之本歟」。這一整套思想被歷代國家所繼承,構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功利主義的「孝道資葬文化」。倡導孝道,以孝道敦厚人心,強化代際聯係,進而促進社會治理,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喪禮文化的核心。二、 明宗法 即使人明白自己所屬的宗法關係,以及個人在其中的權利和義務。中國古代的喪葬活動基本上是在宗族範圍內進行的,喪禮的規定也因人們之間血緣關係的遠近而各有不同。比如,同家族中有人去世,同家族、姻親若知道而又不去悼喪,會被認為是極大的無禮,要受到族內的指責,喪家一般會因此與之絕交。而周代喪禮中的「五服」以及居喪時間的長短,也是根據親疏關係的遠近制定的。這一切都是在「明宗法」。這樣,人們既是在顯示(或提醒)他們之間的血緣親疏關係,同時也是在促進宗族內部的團結(所謂收族)。這一關係模式推及師生、朋友、同僚、上下級等等方面,被賦予越來越多的社會內容。如孔子死,弟子服喪三年,執父子禮。三、 顯等級 即顯示死者的社會等級。所謂「生享富貴,死極哀榮」,這是中國人傳統的也是最高的生死追求;同時也在顯示死者的家族親屬的社會等級。喪禮中的等級,政治上的,如什麼地位者死後用什麼稱呼(如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用什麼禮儀出殯,墓制等規定;精神上的,如國家向有優良德行或特殊貢獻者賜以諡號,以此表彰死者並激勵生者,比如北宋范仲淹死後諡曰「文正」,故後世稱「范文正公」。現在則有「偉大的」或某「家」之類,這是現代的諡號。再有墳墓埋葬制度上的,如墳高、墓區的大小等。總而言之,中國死亡文化中的等級制度,全面地體現於關於死亡稱謂等觀念形態,喪事、祭祀等操作形態和墓葬等實物形態之中。 生者為死者追求更高的等級,夾雜著不同的感情:有時是生者覺得死者生前有巨大的貢獻,不給以更高的等級對待便對不住死者(「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有時則是在給自己掙社會地位,因為這樣能給生者帶來相當的好處。 由於喪事是綜合顯示生者社會地位的一種方式(一個機會),而中國社會的環境又允許、放任這類消費,因而,歷代都有隆喪厚葬之習俗,久之遂演成傳統。或者說,中國社會只要有幾十年的太平,就有可能走向隆喪厚葬。 如前述,隆喪厚葬與儒家有關係,但不能歸結為儒家。絕不能簡單地認為,要提倡簡喪薄葬就必須反對儒家學說。儒家「重生」,重生則重教化;「送死」也是為了重生,因而對喪禮歷來極為重視,喪禮繁多,為同時代世界各國所不及。但它和隆喪厚葬沒有必然聯繫。中國古代的喪禮是包含著最復雜的社會含義並最具條理化的一整套系統規則,現存最早的見於西周三禮,後世各朝雖各有損益,民間亦有變通,但基本精神未曾改變。相反,佛、道、基督教等輕視人生,鄙視肉體,故喪禮多從簡。肆、東西方死亡文化認知的差異
殯葬禮儀有其深遠的社會與文化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它做不同文化層面的探討,以明瞭其是否有不可變更的權威性,筆者在<死亡的藝術----談殯葬禮儀的古今變遷>一文中即曾比對研究過,已明白提出東西方種族對死亡文化認知有極大的差異,因此產生截然不同的喪葬儀式,因此可知殯葬禮儀並非不可更改。(註十一)
一、我國的一元論對西方的二元論:
「祖先崇拜」是中華文化裡極重要的心理因素,也由此產生與慎終追遠有關的種種傳統習俗。加上國人的靈魂觀念非常濃厚,一般人對靈魂懷抱既敬重又害怕的雙生心理,然而比較之下卻更看重現實存在的軀體,因此不僅死者在喪禮之後仍然被視為本家族的一員,死者的牌位與墳墓也被認為是死者存在的延伸象徵,因此祭祖儀式尤其神聖,受到百倍的尊敬和保護,此種祖先崇拜導致國人的殯葬禮儀走向「隆喪厚葬」,此種「死後猶生」的一元論眼光就是傳統國人看待死者及喪事的基本態度。
西方是以二元論的觀點看待死亡,他們重視靈魂而輕視軀體的存在,認為軀體只不過是靈魂的寄居場所而已,死亡就是靈魂的解脫與昇華,靈魂可以脫離軀體單獨存在,殯葬只不過是在安置死者的靈魂,所以喪儀中著重肅穆莊嚴,因此產生「簡喪薄葬」的西方習俗。
二、我國的宗族制對西方的教會制:
國人一向有重血緣、重家族、重孝道的宗法制社會原則,當然此種觀念也會融入死亡文化之中。嬰兒降臨與長者去世這兩件事,都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也是本家族的大事。所以孝道原則不僅是生者的原則,也構成喪禮活動的原則,自古認為「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所以殯葬禮儀是以家族為基本單位辦理的,是作為團聚家族與親朋好友的一次社會活動。 西方教會勢力強大,其社會作用相當於中國的宗法組織。在基督教文化中,人的生和死是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死亡是靈魂擺脫了軀體而蒙主寵召,人一經死亡就似乎與自己的親朋斷絕關係,因為軀體已經腐朽,靈魂則到一個美好的地方去了。因為基督教強調要以一個純潔的靈魂去見上帝,因而基督徒臨終前通常要在牧師幫助下進行懺悔,最後一次體認上帝的仁慈,並消除對死亡的恐懼。這一行為也就是精神上的臨終關懷的作用。
三、國人重外在形式對西方人重內涵:
國人在喪葬儀式上相當重視外在形式,要講排場、愛熱鬧、愛面子、好攀比,參加者愈多生者臉上就愈光彩。而且墳墓要講風水、要巍峨,墓室要堅固,古代還講究陪葬物要豐厚(乃至有人殉,此到明朝中期英宗時才廢止)。因此嚴格的講,自古中國人辦喪事是給活著的人看的,台灣習俗因循中國習俗,也因此著重形式主義,也可以說是人情主義。
西方人一向有「簡喪薄葬」的傳統,他們是在認真的為死者辦喪事,是在為死者的靈魂送行,不需顧慮生者的排場。因此在西方人的殯葬儀式上,就顯得比較冷靜莊嚴,大家能以追思死者生前的成就為主軸來看待喪禮,著重活人與死人之間的關懷,因此是內涵主義為重。
四、中華的儒道對西方的基督宗教:
中國傳統的死亡文化是由儒家內聖外王、禮治社會的文化傳統所主導,這也是儒家仁學孝道文化的另一種具體形態,常被作為塑造儒家的理想人格,從而推進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儒家遵循周禮制定相當繁複的儀式,後又因道家的興盛,又制定出另一套殯葬儀軋,儒道儀式相混又滲雜不同地區的民間信仰,成為目前多樣的儀式。
而西方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是基督教靈魂學說的一部分,意在培養人們對上帝的宗教感情,純潔其道德情操,堅定基督教的輕塵世的生存觀。現代西方的死亡文化又受到十五世紀以來的人道主義、個人本位主義的人文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的影響,所以現代殯儀服務、臨終關懷、自然死(不該稱為「安樂死」)等都是要讓垂死者死得更安詳,更少恐懼和痛苦,這才是「尊嚴死」的境界。
五、東方風水觀對西方環境觀
中國自古重視相地術,到了東漢開始重視喪葬與風水的關係。我國民間殯葬風水習俗極多,不同風水派別也有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一般人當然也都無法明瞭,只有在遇到辦理喪事時請教風水師,依風水師所言進行。因此墳地的選擇也必需依賴風水師的安排,生者才會安心,以致造成山坡地亂葬,或者墳墓就在大馬路旁,或者墳墓就在村落之中,嚴重破壞居家及山坡環境。 西方的墓園規劃就相當注重與環境配合,通常西方墓園也是花園,草木扶疏,絲毫沒有給人陰森的感覺。而且他們的墳墓通常不會隆起於地面而是與地面齊平,上平舖墓碑,頂多一個十字架豎在地上。整個墓園給人安寧、乾淨、空氣清新與環境融合的感覺。
由以上五種東西方死亡文化的差異可以看出,殯葬儀式並非有一定原則,西方人可以用莊嚴肅穆的方式進行,我們為何一定要吹吹打打熱鬧非凡才行?難道不能用一片真心來尊重死者、體諒生者?就死亡文化觀點言,我國的殯葬禮儀是急待改革不可。
換另一個角度而言,死亡也是人一生心性的最好檢視,我們怎樣生活便怎樣死亡,善惡之業如影隨形,我們的起心動念,身語意業,在八識中了了分明,如何尊嚴死亡才是大家應該追求的。(註十二)
伍、歷代厚喪薄葬禮儀的變遷
殷商時代重鬼神,肆行「隆喪厚葬」並大量使用人殉、人牲和車馬陪葬,係出於崇尚鬼神的世界觀,他們對鬼神的信仰已達到了非常狂熱的程度。 周朝開始以「禮」規範殯葬制度,然而荒年時無法執行厚禮,便減省改良稱為「殺禮」。「禮」是規範生者的行為,鬼神觀念在國家政治中已退居次要地位,所以不再提倡厚葬,《周禮‧大司徒》中有十二項荒年之政,其中第八項是「殺哀」,就是簡化喪禮的儀節。
春秋以後,周王室衰落,各諸侯國自行稱王,諸侯王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大搞隆喪厚葬,大出風頭,老百姓也傾家盪產辦喪葬。《墨子‧節葬篇》與《呂氏春秋‧節葬篇》都反映了當時隆喪厚葬的無序狀況。墨子及墨家學派都反對隆喪厚葬,並提出了有關葬埋的具體設想。莊子也反對當時的厚喪隆葬的習俗。到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交戰頻繁,可是當時的隆喪厚葬似乎並未稍減,「陵墓」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開始大修陵墓,將隆喪厚葬推向登峰造極的地步。
西漢文帝推行「簡喪薄葬」,漢武帝時已建國70餘年,承文景之治休養生息的政策,天下大富,於是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爭相奢侈。以至漢武帝後期又開始流行隆喪厚葬。東漢光武帝吸取西漢帝陵被盜掘的教訓,一生都在提倡喪葬簡約。然而到了朝代中期,民生富裕,又興起隆喪厚葬的風氣。
東漢時有進步觀念的思想家王充撰《論衡》,內談薄葬、四諱、譏日、譴時、卜筮等文,詳細敘述當時葬禮的忌諱,他也反對厚葬。然而東漢時代開始流行風水術,將喪禮結合風水,更加失去原始喪禮的純樸意義。當時不少雅士並不信風水之說,王充也是大力抨擊風水的學者,他自己認為《論衡》書中所講的是「葬禮」而非風水術,他也對天人感應、神秘現象、符籙、卜筮、祭祀、鬼神等大為批判。(註十三)
魏晉南北朝三國時期由於名士們的厭世觀加上數百年的動亂,對隆喪厚葬自然不會有興趣,帝王及貴戚也都崇尚簡約的殯葬儀式。
唐以後宋、明、清各朝代制禮最為嚴密,國家開始直接干預殯葬。《大唐開元禮》是中國古代禮制的集大成,不僅規定了各級官員的行為準則,而且全面地干預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殯葬禮儀。從此以後,殯葬禮儀便趨向制式化,各級官員必須嚴格地遵照國家規定的制度,按死者生前的官職,或死者子孫的官職辦殯葬,違者必究。「儒家精神」和「制式化」是唐以後殯葬的基本特徵,並對後世影響深遠。唐朝中後期,韓愈打著復興儒家傳統公開反佛,此後,佛教愈益受到中國士人階層的抵制而逐漸失勢。北宋初年,宋太祖詔令「禁喪葬之家不得用道、釋威儀及裝束異色人物前引」,這是國家公開禁止道教和佛教參與喪事。當時官員都能守簡喪薄葬的規定,但地方上的隆喪厚葬已相當嚴重了。
明洪武曾下詔:「古之喪禮,以哀戚為本,治喪之具,稱家有無。近代以來,富者奢僭犯分,力不足者稱貸財物,誇耀殯送;及有惑於風水,停柩經年,不行安葬。宜令中書省臣集議定制,頒行遵守,違者論罪。」(註十四)可見當時加上風水觀念的厚葬儀式相當泛濫。
清代大體繼承了明代的這些規定,不過民間的風水說以及隆喪厚葬也相當嚴重,妨礙正常的社會生活,不到50年間,政府曾連下兩詔出面予以糾正。《紅樓夢》中賈府秦可卿的喪事就是清代隆喪的例子。(註十五)陸、不同宗教的殯葬儀式差異一、天主教 依中華民國殯葬教育協會理事溫芳生長老提供的資料顯示,天主教稱每年十一月為煉靈月,提醒世人不要忘記故去的人,在世之人也要煉淨純潔的靈魂,在教堂或公墓進行亡者的追思彌撒,對不認識或認識的人、無人祭祀的亡者,都乞求天主憐愛廣被恩澤,天主教雖然沒有「普渡」這個的名詞,但意義與佛教、民間道教的普渡是一樣的。
佛教的普渡觀念源於對長輩的孝道,天主教的普渡觀念則源於天主的博愛,並兼具中國慎終追遠的含意以及教化醒世的深意。天主教的生死觀,是把生與死看待為一種喜悅,認為人生一輩子完成了使命,死亡後才是真正永生生命的開始。天主教相信人死後會接受上帝的審判,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獄,此種煉獄的觀念,是讓願意悔過而自認為不配升上天堂的亡者,煉淨靈魂純潔的地方。
唱聖歌、獻祭、領聖體、灑聖水,邀請與會者與故去的人悔改,這就是天主教式的普渡,即「亡者追思彌撒」。天主教的禮儀以彌撒為中心,即按規定的儀式依據<新約福音書>中所載基督的命令和行動,象徵性地重演基督在十字架受死,而以己身為祭品獻給天主。因而在天主教看來,彌撒禮儀含有「獻祭」與「犧牲」的意義。
按照規定程序,彌撒基本上、分為預祭、正祭和末祭三個階段,其中正祭是彌撒祭禮的主要部分。在正祭時,首先由主禮者取出無酵麵餅和葡萄酒,並在酒肉滴上幾滴水,象徵耶穌在十字架上被刺穿胸膛而流出的血水;隨即唸「序文經」,至「聖、聖、聖」一句時,由輔祭者打鈴,提醒教徒已彌撒的核心階段,在準備迎接即將降臨祭抬的耶穌。這時主禮者代表耶穌,拿起麵餅,口誦:「這是我的體」,在舉起酒杯,口誦:「這杯裡是我的血。」接著,主禮者唸「天主經」並先吃麵餅和飲葡萄酒,然後為自願領「聖體」而跪到祭抬前面的教徒辦「聖體聖事」。天主教徒相信,經祝聖的酒和餅,其形與質均以神秘地變化為基督的血和肉。
流傳於中國天主教的彌撒,雖然一直保持著傳統拉丁禮儀,但也發展出本國特有的文化,即為已故父母和其他亡靈舉行的彌撒較多,這種彌撒在本國北方稱為「大黑彌撒」,在南方稱為「追思彌撒」。教徒認為通過這種儀式可以使亡故父母的靈魂早日升天。這種觀念與本國佛教、道教中,追見亡靈的儀式特別發達有關。(註十六)
二、基督教
基督教信仰比東方宗教信仰不忌諱死亡,因為他們相信凡事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安排,也確信他們日後可以和親人在上帝的處所相見,且永遠同在。因此基督徒家庭的殯葬禮儀不同於一般民俗家庭的大傷腦筋,由於每一位基督徒大都有固定的教會聚會,而且每間教會都有牧師或專職的長老、弟兄可以協助,他們在會友蒙主恩召後都會幫忙安排後續事宜,並協助家屬處理,基督徒在親友彌留期或過世時都會先告知教會裡的牧師,因此基督徒親人的安息就比非基督徒的過世,帶給家庭的負擔相對的少了許多。(註十七)
依中華民國殯葬教育學會理事基督教溫芳生長老提供的資料顯示,基督徒安息後,不用有引魂的儀式,因為他們相信基督徒死後靈魂回歸到他本來住的地方「天家」,所以家裡不用設置靈堂,如有設置則純為讓親友有個追思的地方而已。一般來說,除特殊情況外,基督徒安息後都會先將遺體移至殯儀館安置好,家屬再與牧師及禮儀公司三方面來商討治喪期間及整個安息禮拜的方式與過程。
基督教殯葬禮儀的入殮、告別(安息)禮拜整個過程約需一小時三十分鐘左右,牧師通常會與家屬商量整個禮拜過程進行的方式。
告別(安息)禮拜內容有敬拜、感恩、追思、安慰、佈道等項。在安排日期方面,十至十四天左右以內為最佳,通常在安息後七天左右舉行家庭追思禮拜,不需要擇日,只選擇大家比較方便來參加的日子即可,因為基督徒相信每天都是上帝所賜的好日子。在禮堂佈置與用品方面,以實際需要、實用為原則,節省不鋪張,不用祭品,不排罐頭山,不掛輓聯,以素雅白色花材為主。週年追思禮拜,則用教會式或家庭式,內容包括追思、安慰、讚美主。
墓園方面,多數都安葬於純基督徒墓園,每年省墓方便,而且因信仰相同,也就不需要看風水選方位、不上香、不燒紙錢、免祭品,全部都以鮮花來追思,整個儀式比較整潔、美觀、莊嚴。
若採土葬,則儀式分為:入殮、告別(安息)禮拜、安葬三階段。告別(安息)禮拜可以在喪宅辦理或移教會辦理均可。若是逝於醫院,則在太平間入殮,再移教堂告別(安息)禮拜、安葬。火葬則多一道「火化」過程,儀式分為:入殮、告別(安息)禮拜、火化、安葬四階段。也可以先火化再到教會告別(安息)禮拜。
三、佛教
佛教稱死亡為往生,表示原來生命型態的幻滅,另一個生命型態的開始。佛教相信人死後有六道輪迴,投胎後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動物、昆蟲……等,有可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可能到十八層地獄。同時也認為在亡者斷氣後意識脫離軀體,到轉世投胎前稱為中陰身,此時善惡未判,時間為七日到四十九日,若在四十九天尚未投胎則會淪入鬼道,因此必須「作七」,以助亡者之靈轉生或往生淨土。
由於佛教所追尋的是另一種更高層次的境界,因此稱死亡為「解脫」、「空」,認為死亡是隨業而去,或隨念而去,或隨習氣而去,或未了脫生死仍在三界之內。因此佛教徒基本上對死後的世界充滿光明面,對死亡較不恐懼悲哀。
佛教徒往生時家屬不會圍著拉扯啼哭,他們要替死者誦經念佛,稱為助念,憑藉蓮友念佛之力,來幫助臨終者提起正念,氣氛是溫馨寧靜的。通常八到二十四小時,才可進行入殮儀式。家屬為死者沐浴更衣並為亡者蓋上「往生被」後將遺體移到大廳,頭朝內、腳朝外。
佛教不燒紙錢。在喪葬期間不可鋪張浪費,不可殺生,靈堂的供香與香燭最好不斷,只以鮮花蔬果、素食祭祀死者。燒香時以平常心稱呼亡者,請他與大家一起念佛,等佛菩薩接引才可跟隨而去。家屬的喪服為長袖黑色衣鞋,並以素色佛珠做為「帶孝」,喪禮主持法師或居士帶領大家為死者誦經。
死者家屬在四十九日內,吃素念佛、淨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及不食五辛),並持續為亡者誦經、念佛、印經、布施、供養等佛事,替死者做功德,使死者能離苦得樂,往生佛國淨土。
佛教喪葬儀軌包括助念儀軌、入殮儀軌、火葬儀軌、告別式儀軌、引魂儀軌、安靈儀軌,都是採用法師念經方式,可謂簡單隆重而不吵雜。
佛教的喪葬一般採用火葬和土葬,不過現今台灣的佛教較宣導以火葬將骨灰存放在寺院靈骨塔中,讓往生者可以聽寺院誦佛法。(註十八)
四、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喪葬方式通常以土葬,而不使用火葬。因為回教徒(穆士林)認為火是一種刑罰,人在世的時候就不願意被火燒,何況是死者,只有造物主才可以用火去懲罰。
伊斯蘭教有所謂的【歸真】,就是將生命歸回真主阿拉。在教徒往生後,家屬會將死者身上的東西全都取下,將遺體頭朝北、腳朝南、臉朝西擺好,以白布覆蓋全身親友要為死者念祈禱文:「吾人屬於真主,最後也回歸於真主那裡。」並為死者反覆的祈禱。即送到清真寺,之後葬禮事宜就交由清真寺來處理。由教長帶領親人為死者洗禮,屍體必須用溫水洗淨,將全身從頭到腳,用水清洗三次才行,之後才送往墓地。
回教徒的墓穴也是為南北方向,頭部朝北,腳部朝南,面則朝向天房即西方,所有回教徒的墓都是同一方向。
伊斯蘭教的喪禮是以最迅速、節約、衛生為原則,力求亡者入土為安,生者的精神負擔減輕,而且施行「財施」,即將遺產三分之一用以濟貧,有餘先還欠賬,周濟慈善事業,贈與則不可贈與有繼承權的親屬;剩餘的三分之二依法分配給親屬。(註十九)可以說是薄殮、速葬、救濟的好風俗。
五、道教
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所以道教儀式在台灣各地對於民俗的影響極大,尤其是喪葬儀式方面的影響遠超過其他宗教信仰。
道教崇拜的拜神、拜祖、拜天公三者都是道教的特色,是其他宗教所未有的。而且道教是黃老之學,亦即諸子百家所好而成的宗教,與中華文化共存,產生民俗禮儀與宗教禮儀相混而不可分離的思想,這也是其他宗教所未有的現象。
道教思想中認為道是宇宙本體,而人是由精氣神所組成,而人又有魂魄的存在,魂屬陽性、魄屬陰命。又認為人有三魂七魄,生前魂魄集於一生,死後各自離散。所謂三魂七魄,三魂是指胎光、爽靈、幽精。相傳胎光能使人延壽,爽靈則害人多災,而幽精使人喪命。七魄是指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與臭肺。三魂與七魄在人體內和諧並存時,則人身體健康。反之,魂魄離散無法聚合時,久之人必喪命。道家仙法強調養生成仙,透過消極的遵經守戒與積極的神形修煉來累積功德,以超越有形的肉體限制為目標,來完成羽化成仙的最終境界。
關於人死後世界的想法,道教有別於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認為所謂天界指諸仙修煉得到昇天之處,一般販夫走卒死後多半魂魄盡散,成為漂浮無依的孤魂而沉淪冥界,必須藉由道教齋法,仰仗仙聖的力量才能昇轉天界。
道教的行儀以三跪九叩為最敬禮;香以三柱代表天地人;在道教葬儀中大致分為四類,一為臨終處理,即沐浴、更衣、遮神、拼廳、舉哀、門制、置腳尾物、燒腳尾錢、持念往生咒;二為入殮,應置靈堂及供品;三為拜飯;四為作忌,亦即頭七至七七,以及百日、對年、三年。 上述儀式中道士均扮演中介者的角色,藉著齋法的執行,乞求道家諸仙拔度亡靈,亡靈透過一系列的沐浴、解結、水火煉度、過橋等儀式過程使亡靈能夠在歷經生命的善惡與世俗的沉淪後,透過聽經聞法來懺悔解罪,消除累世種種罪業,回到生命的初始狀態已進入仙界。(註二十) 一般人認為市面上路邊所看到的吹吹打打喪儀就是道教喪儀,其實是不對的,道教禮儀因門派的不同的確非常繁複,但是一般所見者為「民間習俗」喪儀,是葬儀社各自搞出來的,並非道教喪儀。柒、不同形式的喪葬 縱觀全世界各民族的喪葬形式,可以發現方式極多,其區別之一在於對死者遺體處理方式及所佔空間位置的不同,分別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以及它們的變異形式,如懸葬、洞穴葬、先火後土葬、先土後火葬、復合葬等等。而埋葬死者的一定形式與當時當地一定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等有密切的相關。因此只要其中某幾項因素發生變化,喪葬形式就會發生相應變化。(註二十)可見任何殯葬儀式難以改革的言論都屬似是而非。本論文認為橫向了解全球各民族不同的喪葬儀式以及不同宗教不同喪禮,縱向了解自古以來各朝代不同的喪禮,就不會殯葬改革不易的錯誤觀點。(註二十一)
一、 土葬
土葬是我國古代通常的喪葬儀式,不僅僅是漢族以土葬為主要代表,古代匈奴、突厥、回紇、苗族等少數民族,均以此為主要葬式。方法是用棺木盛屍,挖葬穴,深埋土中,以土丘為標記。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歷來強調「入土為安」,把死後的世界稱作「九泉之下」,稱故世之人為「命歸黃泉」。以中原地區漢民族而論,人民世代以農業為主,視土地為生命之本,是漢民族根深蒂固的觀念。因此,人死後埋葬於土中,是使死者靈魂得以安息的最好所在,然而,由於死者身份各不相同,土葬又有不同級別不同規格的葬式。如我國以往許多朝代的帝王,往往在生前就傾其國力,驅使大量民工,為其營造陵寢。現存於世的始皇陵、北京十三陵、河北東陵、西安昭陵、瀋陽北陵等,都是歷史的明證。皇帝以下的各級官吏,身後的土葬規格,則依官品比降。官位越高,佔地越廣、墳也越高。可見土葬在我國歷代,是階級與階層差異的社會標識。從埋葬人數的多寡現象分析,與社會形態的不同與進步有關。此外,土葬的方式也因各民族的文化習俗不同而有異。漢民族在「入土為安」的觀念支配下,視掘墳、移屍為對死者的不敬或褻瀆;有的甚至為捍衛祖墳而與人爭鬥,直至傾家盪產、付出性命、苗族中卻有對死者採取多次「復葬」的方法,即一次土葬後,待棺木朽爛後再備新棺,裝骨復葬,俗稱「翻屍」,直到屍骨全部化土為止。瑤族中也有三年內舉行復葬的習俗。此外,壯族、甘南藏族、佘族等少數民族均有類似葬俗。
二,火葬
火葬在我國,先行於少數民族中。《墨子.節葬》載:「秦之西有儀渠之國,其親戚死,聚薪柴以焚之。」《馬可波羅游記》中亦有對京、冀、晉、江、浙、巴蜀等地區「人死焚其屍」風俗的記載。這與漢代以後,佛法東移,印度僧侶盛行火葬習俗也隨之傳來有關。唐、宋民間已有不少人奉行,尤其是中原地區,在宋代時火葬習俗幾成民風,以致宋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年)曾下詔嚴禁(見《東京事略.太祖紀》)。當然,火葬的禁與行,在當時是有爭論的,《宋史.禮志》》載:有人上書建議禁止火葬;提倡收屍葬於荒閒之地;但是在紹興二十八年,有的開明官吏提出反駁,認為「從來率以火化為便,相習成風,勢難遽革」,主張貧民及客旅「若有死亡,姑從其便。」當時的佛教僧侶,更是多取火葬處理後事。然而,深受正統儒家說教影響的漢民族,從來視火葬為異端。漢代以前,朝野官民之間均將焚屍作為最大恥辱和最嚴厲的刑罪之一。王莽亦將焚燒屍體作為刑律,並作出焚燒陳良等人之舉。事實上,不僅僅是佛教地區才盛行火葬,也不光是佛法東移的緣故,它的出現和盛行與漢民族內部的生活方式、生活條件、宗教信仰,以及倫理價值的整體變動密切相關。盡管中國歷代政府對火葬仍然視之為喪倫滅理的行為而加以嚴禁,但在民間,由於經濟、方便、衛生等原因,儒家所謂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訓,就變得不那麼具有約束力了,更何況較少受到儒學影響的許多少數民族,如拉祜族、藏族、土族、納西族、裕固族、鄂倫春族、羌族等,均有相沿至今的火化習俗。
三,水葬
水葬在我國尚不多見。是我國古代存在於南方一些少數民族(主要為康藏)的喪葬形式。葬式一般為:先由喇嘛誦經,然後將死者屍體投入水中,任其沉浮漂流。奉行這種葬式的民族,一般都生活在深谷大河之畔,他們通常以水為生,並視江河為自己生命的起點與歸宿,並往往傳有與水神有關的古老傳說。在一些島嶼國家,也有類似的做法,因其生養於大海之畔,故對大海懷有崇拜心理,人死之後,將其屍體拋入海中,名曰海葬。我國有些鄰海省份,也有將棺木置於海灘,利用潮水海葬的習俗。水葬葬式盡管比較方便,但易污染水源,有些盜殺案也往往投屍入河,不易分辨,因此各代均力求革除此俗,所以水葬之法己逐漸廢棄不用。但有些民族則有水葬的變異葬俗,如水族生者為使過世成人的亡靈能順利地返回祖居故地,有些地方就編折小紙船,用菜油抹浸(防水)處理後,將亡者的一點布筋或靈牌及幾粒大米置於船內,帶到溪邊焚燒,任其隨波漂流。水族係我國南方古代越人的後裔,傳說其祖先曾溯流而上,過江來到現今住地,放紙船則是水族紀念遷徒、魂歸故裡的遺俗。
四,天葬
又稱露天葬、馬葬、風葬等。我國少數民族中較為流行此種葬法。純粹的天葬形式,以藏族的天葬葬式最具代表性,天葬本身也是藏族葬俗中最為普遍的一種葬式。藏語天葬為「杜垂傑哇」,意味「送屍到葬場」,又稱「恰多」,意為「餵鷲鷹」。「恰」是一種專門食屍的禿鷲,藏語叫「恰桂」,所以,天葬實則上是鳥葬。葬式的全過程為:人死後,用亡人自己的腰帶等和衣綑綁,置於空屋或帳房角落,用布或衣物遮蓋,點燃一盞酥油燈,以示祭奠,延請喇嘛誦經,擇定送葬日期,一般在死後的第三天。送葬時,將死者用牛馱至固定的天葬場地。司葬者先煨桑供神,禿鷲一見煙火,立即雲集而來,聚候於附近山巒等處。司葬者隨即剝去屍體衣服,然後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繼而吹起海螺或仰天長嘯,禿鷲聞聲而至,將屍體食盡,然後飛去。出殯前,親友、鄉鄰都採參加送葬儀式,以示悼念。所有參加送葬的人,都由亡者家人分發一根穿有白線的針,以示互相之間有針線之誼,又表示施捨雖有多寡之別,而為來世積陰德,將來必有善報之意。天葬時,婦女不能參加葬儀,在家中料理內務,天葬結束,司葬人回來先以水洗臉,再用奶洗手,意在不把污穢帶回家來。天葬之俗始於何時,難以查考,但從其出現時間較晚,推斷似與佛教傳入西藏有關。佛教盛行西藏後,墓(土)葬便不再是唯一的葬式,佛教提倡把個人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肉體施捨給眾生,謂之「樂施」。於是天葬、水葬就應運而生了。
五,複合葬
採用多次重複葬埋死者的做法。《北史.高車傳》載:「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屍於中,張臂引弓,佩刀挾鞘,無異於生,而露坎不掩。」這是一種天葬與土葬相結合的葬式。《北史.林邑傳》載:「王死七日而葬,有官者三日,庶人一日,皆以函盛屍,鼓舞異從,輿至水次,積薪焚之,收其餘骨,王則收金甕中,沉之於海;有官者以銅甕,沉之海口;庶人以瓦,送之於江。」這是先火葬後水葬的複合類型。裕固族的亞拉格家和賀郎格家等部落,當人死後,先將死者的屍體、衣服和生前所用之物抬到火化場一起火化,二三天後,親屬將全部骨灰倒入白布或紅布袋的,連同其他金、銀首飾、雜物一起,挖坑埋葬。這是先火葬後土葬的複合類型。西藏墨脫地區門巴族將死者先埋葬一年,然後掘出火化,這是先土葬後火葬的複合類型。凡有火葬習俗的民族或地區,往往採用先天葬後火葬,先土葬後火葬,或先火葬後土葬的複合葬式。六,其他葬式 塔葬。佛教中地位較高的僧侶,死後往往實行塔葬,先用特制香料塗抹遺體,裹以金箔,存於甕中,置於金塔或銀塔內,供人祭奉,俗稱「肉身喇嘛」,西藏大活佛達賴或班禪死後,均採用此種葬法。 裸葬。高山族的一種葬俗,人死後,脫去衣服,裹以鹿皮,由親屬四人抬至山頂,打開鹿皮,使死者躺臥其上,再將其生前所穿衣服蓋在身上,俗以為,這樣可以使無形的靈魂離開肉體還潔而去。空葬。鄂爾多斯蒙古族的葬俗,空葬時先在墓地挖一大坑,再將座棺懸吊其內,然後在上面搭以木椽,用沙蒿覆蓋,這種宗教葬式現較為罕見。 野葬。蒙古族的葬俗,常見於西部牧區,人死後將其屍放在木輪車上拉著跑,一直到掉下來為止,然後將屍體置於荒野,讓狼、鷹吃掉,俗以為這樣可以使死者的靈魂升入天堂,七天後如屍體仍在,就要延請喇嘛念經,祈禱消災,解放後,此種習俗己不多見。 以上諸種喪葬形式,係我國各民族古時曾有過,其中一些具體葬式至今尚存的不同習俗,從我國的基本地理環境、各民族的經濟、文化生活背景等社會因素出發,而有所不同,種類繁多,實可當做殯葬改革研究的內容。
捌、探討喪事奢辦的原因
喪事活動是生者對死者用各種方式寄託哀思的行為,本是人之常情,理應從簡,不應奢侈。這個道理大家並非不懂,但在社會現實生活中,「喪事從儉」這一簡單的道理卻往往難以兌現,究其原因,至少有如下幾種:
一、經濟條件的改善:自古太平盛世時喪禮便走向奢華,而台灣由於數十年來的經濟起飛,使城鄉居民經濟收入增加,其中一部分人自祖先處獲得大片土地,隨著營建業的繁榮而成為田僑,手頭極為寬裕,然而精神文化水準卻相當低落(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一年買一本書而已)。一些家境殷實的農民鈔票多得不知如何花,一旦面臨紅白喜事,無疑給喪事奢辦創造了經濟條件。
二、互相攀比的心理:錢多的人家講排場、擺闊氣,奢辦喪事,使得那些生活狀況並不富裕、甚至是貧困戶,也競相效尤,他們迫於輿論壓力,藉錢負債,也想盡力想把喪事辦得像樣一點。企圖在「光宗耀祖」中顯示自己的價值、尊嚴、地位和富有。
三、受外在影響而違心從眾:許多喪家,奢辦喪事並非他們的初衷,然而習慣勢力的影響、人言之可畏,往往迫使其打消簡辦喪事的念頭。因為有人會攻擊喪家為不孝子,有人甚至提出死者生前辛苦一世,你們就這樣讓他走了,於心何忍?喪家被弄得尷尬至極、進退兩難,只得改變初衷,違心從眾行事。
四、自我心理補償:有些喪家,長輩死後,因念及平時薄待老人,心中不免有負疚之感;同時,為從輿論上挽回對老人生前不孝的影響,企圖通過大辦喪事,多少獲得一些心理安慰。還有些喪家,因受迷信觀念影響認為喪事辦得不像樣,死人日後會變成惡鬼攪得喪家寢食不安、疾病纏身。為了去病消災、消除心理恐懼,向死者討吉利,不惜傾己所有,大辦喪事,以尋求心理的平衡或慰藉。
五、藉喪儀斂財:也有些喪家趁機大辦喪事,廣收財禮,利用死者大發橫財。
六、花錢消災型。有些死者生前有些積蓄,生前又未留下如何分配財產的遺囑,為了避免發生繼承財產的糾紛,喪家乾脆看錢辦喪事,有多少花多少,無形中提高了辦喪事的費用。
七、傳統迷信觀念根深蒂固:重殮厚葬中原文化數千年來的喪葬準則。許多人堅信輪迴轉世與泉下有知的靈魂不滅的教義,因而十分重視身後能否入土為安、百年之後的歸宿是否理想等等。有些喪家盡管將死者火化,但仍將其骨灰埋入地下,豎起墳頭,結果造成不少地區火化率與新墳頭同時增多的奇怪現象。
八、殯葬改革宣傳教育管理不力:政府有意倡導殯葬改革,號召大眾破除千年舊俗,樹立喪事儉約的風氣,近年火化率得以較大程度的普及與提高。然而,在喪事奢辦之風日盛的情況下,許多地方對此漠然視之,熟視無睹,或撒手不管。
玖、殯葬禮儀改革的必要性
費爾巴哈曾經說過:「中國人是最為死者操心的民族。」由史冊知黃帝堯舜之世,尚無繁縟的喪禮制度,充其量只有三年喪期,而且悼念死者只須心喪之禮,即內心哀痛足矣。但是隨著宗法社會的發展,到了周代,喪事愈來愈為統治階級所重視,形成了一整套繁複而嚴格的禮儀,並對「孝子」提出了嚴厲的約束和過分的要求。
我國傳統的喪葬程序,可從先秦對周代華夏族貴族中喪禮詳細記載的文獻中窺見全貌,其後喪禮雖然幾經變更,但其基本程序大致仍為周禮所定。光是喪儀在舊習中,規定得極其繁瑣,若論細則,約有四十項之多。如:初終,招魂,赴告,沐浴,飯含,銘旌,設靈牌,小殮,大殮,悼臨,成服,朝夕哭奠,接三,作七,題主,筮宅兆(土葬),備槨及明器,擇吉安葬,祖奠,領帖,陳器,發引,路祭,安葬,祭后土,回靈,圓墳,卒哭,祔於宗詞(祖廟),周年祭奠,禫祭、除服等。(註二十二)
由此可知歷代曾制定了不同等級式的殯葬禮儀制度。佛教傳入後,火葬一時大興,僧人參與喪葬事宜。宋以後又反對火葬,乃至反對僧人參蠠
中國人焚燒紙錢的習俗,是自漢朝以後開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這是說從漢朝開始,人死之後,喪葬之時,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至於用火焚燒,可能與拜火教有關,相信火神能將所燒的東西傳達給鬼神。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火神),就有如此的功能。拜神祭祖,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之一。依民習俗,年中三大節日上元、中元、農曆春節拜神祭祖是主要儀式,在焚香許願之後,燃燒紙錢是最後的過程,此時以銀紙、九金等為主,此外,從商的市井商賈,更是在農曆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日,備妥了牲禮素果及大量的紙錢來「買」通過往的鬼神。
詩情畫意的中國情人節─七夕一.七夕的起源:農曆七月七日夜晚,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的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天河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開始於漢代。因此,七夕節的形成也在漢代,當時就有「穿七孔針」、「以瓜果祭牽牛織女」、「登樓曝衣」的習俗。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從戀愛進而結婚、分離,到每年只能相會一天,傳說逐漸完整,由於情節感人,因此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只是每個地方流傳的情節略有不同。
以下是在臺灣流傳的故事:古時候,天上的主宰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公主叫做織女,花容月貌,手藝高明,天天為天宮織錦。有一美男神叫做牛郎,由於勤於牧牛耕種,因此玉帝就把織女許配給他。但是沒想到兩人卻因為愛情繾綣而漸漸廢馳了工作,玉帝非常擔憂,就命令喜鵲(現為吉祥的象徵)轉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許二人相聚一次,其餘日子都要工作。但是這隻喜鵲粗心大意,竟把命令傳錯了,說是每天都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還是過著恩愛的生活,終於把每天的工作廢馳了。玉帝聽到這個消息,十分生氣,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並用髮簪在空中劃了一道境界,把二人隔離。這道境界就是天上的銀河。同時,為處罰喜鵲的失職,命令喜鵲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類,在銀河上搭起一座長橋,好讓牛郎與織女過橋相聚。每當二人相聚之時,互相傾訴一年來的思慕之情,不斷地淌著傷心的眼淚,因此,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空中常常會下著毛毛細雨。每逢「七夕」,民間的婦女有乞巧的習俗,故有人稱為「乞巧節」;又因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者是女性,也稱為「女兒節」或「少女節」。在許多傳統性的節日中,是最富有浪漫氣氛的歲時節慶,所以又有「中國的情人節」之稱。另外七夕也是「註生娘娘」及「七娘媽」的誕辰。「註生娘娘」陳靖姑,又稱「臨水夫人」是福建蒲田縣臨水人。她之所以被人們奉祀為生育之神,是因為相傳她曾救了很多的產婦。據說:宋代蒲城有個叫徐清叟的人,他的媳婦懷胎十七個月,還沒有生產,有一天,一個婦人自稱姓陳專醫生產專程來拜訪他,吩咐他準備一間房間,房內的地板挖一個洞,把孕婦移到樓上,並且命令僕人拿著棍子在樓下看守,不久孕婦就生下一條大蛇,僕人看見立刻就把牠打死,孕婦才得以平安。徐清叟很高興要送珠寶表示感謝,但是陳姓婦人卻不接受,只要求一條手帕就離開了。多年以後,徐清叟調任福州,在一座陳夫人廟裡面,發現了這條手帕,於是他就奏請朝廷,封贈神號。據說,福州的註生娘娘廟,有配祀三十六婆姐,也就是璘王所賜的三十六個宮女,本省祀奉註生娘娘,只配祀十二婆姐,是略數的。七月七日也是魁星夫子的誕辰,「魁星」是星宿的名稱,也就是北斗第一顆星。因為一般相信魁星是「文章之府」,所以一般人,特別敬奉魁星,現在一般各地的寺廟,也有奉祀魁星,而且把魁星列為「五文昌」之一,而稱他叫「魁星夫子」。
二.七夕的習俗:1. 鬥巧、乞巧:「鬥巧」起源於漢朝宮廷的遊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闐樂之後,就用五色綵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才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遊戲就叫做「鬥巧」。「乞巧」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巧藝的意思。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在七夕的夜晚,婦女用彩線穿七巧針,並且擺設香案,桌上放置一些瓜果,向織女乞巧─如果夜裡有小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被認為得到織女的青睞,能夠得到靈心巧手。而「天寶遺事」更記載了唐明皇與楊貴妃在華清池遊宴,並在七夕當天陳列瓜果,插鮮花,準備了酒食,向牛郎織女乞求的事(而這也是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提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由來);並且捉了蜘蛛,放在小盒子裡,到隔天早上,看看蜘蛛結網的稀密程度(密的巧多,疏的巧少),來判斷是否得到了巧。但明清以後,更流行「丟巧針」的遊戲:在七月七日的上午,拿一碗水曝曬在太陽下,過一會兒,水面便產生一層薄膜,這時平日縫製衣服或繡花的針投入水中,針便會浮在上面。如果這時看到水底的針影成雲物、花朵、鳥獸的影子或細直如針的,便是「乞得巧」;但是如果水底針影像槌子般粗或彎曲不成形的,就表示丟針的婦女是個拙婦。
另外,在七夕不僅可以乞巧,又可以乞富、乞壽、乞子,但只能乞求一個,不能三者兼得。「感遇錄」記載:據說唐代郭子儀曾在七夕時出城散步,仰望天空,忽然見到天上有一位美女,坐著車在一堆人的簇擁下迎面而來,郭子儀知道她是一位天神,就向她乞求長壽與富貴,女神答應了,果然在這之後,郭子儀一帆風順,大富大貴又得長壽。
2. 晒衣、晒書:「七月七,曬棉衣」的風俗起源於漢代。據說漢朝建章宮的北邊有個叫太掖池的地方,池的西邊有漢武帝的曬衣閣,到七月七日的時候常見到宮女在曬衣服。漢代登樓曬衣服的風俗到魏晉時演變出曬書的習俗。據說司馬懿因為權力太大而受到魏武帝的猜忌,因此裝瘋躺在家中,魏武帝派人去探查,正好是在七月七日那天,假裝瘋病的司馬懿卻在家中曬書,派去的人回去稟告,魏武帝命令司馬懿立刻回朝任職,若不去就要拘捕她,司馬懿不得不回朝從命,當時的文人都講求虛名,往往用曬書來顯示自己的知識淵博,因此形成曬書的風氣。
3. 土娃娃「磨呵樂」:「磨呵樂」也叫「磨喉羅」,在佛經的譯名就是土娃娃,根據「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等書的記載,這種娃娃有用泥敷的,有用木雕的,進貢到宮廷裡面的還有用象牙雕鏤或龍涎佛手香木製成的,它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可以到三尺,和真的小孩不相上下。有些地方在七月七日出售蠟做的小娃娃,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中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4. 巧果:所謂的巧果就是一種麵果。宋朝的「東京夢華錄」記載有很多種精緻的做法:除了油面蜜糖外,有加芝麻、花生、核仁、玫瑰等不同配料,油炸而成非常可口。
5. 應節小玩意:除了乞巧外,宋朝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京城在七月七日時,市面上還出售一些可供賞玩吃食的應節小東西。如在香瓜上雕刻出種種花樣,稱做「花瓜」;用黃蠟鑄出小鴛鴦、小鴨、小雞、小魚等塗上色彩,放在水盆中,稱為「水上浮」;在木板上敷土重塑,讓它長出綠苗,再配上小茅屋,小人物,做成袖珍的田舍人家,稱為「穀板」,早幾天把綠豆或小麥放置在磁盆內,用水浸泡,讓它長出數吋長的嫩芽,再用紅藍綵帶紮成一束,稱為「種生」等等,充分顯示出北宋人當時真懂得生活的樂趣。
6. 拜七娘媽:(在泉州、臺灣及華南沿海地區有此習俗)眾所周知的織女,在本省的宗教崇拜中,被尊為「七星娘娘」。而祂和其他六位姊妹(即七仙女)會保佑人間未滿十六歲的小孩,順利長大成人,是兒童的守護神,民間對護佑孩童的七仙女多以「七娘媽」尊稱之。每年農曆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時,在這一天的黃昏,家中有小孩的,都要在門口祭拜七娘媽,祈求子女平安長大。首先燒香請下神案上的香爐,再準備供品,供品有:軟粿(在台中又稱為「不情願粿」):用糯米搓成,類似湯圓,在中心用手指壓一個凹洞(因牛郎織女一年才相會一次,難免會難過,有情的信眾便將象徵「一家團圓」的湯圓壓個凹洞來盛裝他們的眼淚)、雞酒油飯(糯米飯、胡麻油、酒、雞合煮而成的飯)、牲禮、水果香花:圓仔花、雞冠花或茉莉花、鳳仙花等(一為多子,一是濃香,取子多,香火濃的意思)清水一盆,新毛巾一條(讓七娘媽洗手洗臉)凸粉、胭脂(化粧品)、紅砂線等金紙、壽金、刈金、燭等祭祀的儀式和一般祭祀相同,黃昏時在門前或庭院中祭拜,祭祀結束部份花、粉、紅紗線拋上屋頂給「七娘媽」化粧使用,一部份留給自己用,俗信可以變成像「七娘媽」一樣,手巧又美麗。拜過「七娘媽」後,還要另外準備一份雞酒、油飯、軟粿,在床頭拜謝「床母」,燒三柱香,感謝並祈求「床母」保護幼兒好睡、好搖飼,祈求完畢,將香插在縫隙安全處,稍待片刻,手持「床母衣(一種印有衣服圖樣的金紙)」拜供「床母」察納後,加以焚燒,就完成祭儀。
7. 做十六歲:(台南府城中山路的開隆宮;起源於台南市西區)民間傳說:婦女結婚後,求「註生娘娘」早生貴子;懷孕後,求「臨水夫人」保佑分娩平安;嬰兒誕生以後至十六歲,則「七娘媽」庇護。因為「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所以小孩滿十六歲時,要在當年七月七日「七娘媽生」這一天,舉行成年禮,俗稱「做十六歲」。一般幼兒出生滿周歲後,父母為了讓子女平安長大,常有到七娘媽廟讓子女拜「七娘媽」為契子、契女(義子、義女)的拜祭儀式,在儀式中行「加絭」(即加錢),「加 」是以古錢、銀造的鎖牌或以黃紙畫符折成八卦形裝入紅布袋,繫上紅線,掛在頸上,所以又叫「掛絭」。大家相信「加絭」後,就可保護幼兒平安。而後每年七夕,都要到廟中祭祀,將「絭」在香爐上旋繞,希望獲得靈力,直到滿十六歲時,在當年七月七日攜帶祭品。祭品有: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四果紅龜粿、麵線、麻油雞酒帶尾甘蔗兩根金紙、經衣(用於祭祀孤魂野鬼)七娘媽亭(用竹片結紮,用紙糊的樓台,有兩層或三層兩種,上面寫著:「福祿全壽」、「蓬萊宮」、「百子亭」等字樣到廟裡祭拜,以答謝「七娘媽」多年來照顧的恩情。依例須先燒香拜「七娘媽」,行三跪九叩禮。祭祀結束,做十六歲的成年人須穿過供桌,鑽過父母親所拿的「七娘媽亭」;鑽時不可向以後看,要向前看,表示前途在前方,應勇往直前,不要回顧。鑽過「七娘媽亭」時,男的往左繞三圈,女的往右繞三圈,民間稱為「出鳥母間」、「出婆姐間」,前者與「七娘媽」化身為鳥庇佑兒女的傳說有關;後者則與臨水夫人的三十六婆姐照顧幼兒的傳說有關。然後拜謝神明,焚燒「七娘媽亭」,供獻金紙、經衣,將掛在頸上的「絭」取下,「脫絭」後,表示完成「成人禮」,已經長大成人了。
8. 拜魁星:拜魁星和拜織女一樣,都是在月光下進行。祭拜時常玩一種「取功名」的遊戲助興,用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其中一個人手拿三種乾果各一顆,往桌上投,隨它自己滾動,看哪一種乾果滾到某人面前停下來,那麼那個人就代表那一種鼎甲,一直到大家都有功名為止。一般讀書人時,在清朝時大多購買青蛙來放生,以拜魁星(因為古代的奎與蛙的古字相通,奎又演變為魁星,所以買青蛙放生來祝賀他的生辰,並且戒食青蛙表示尊敬);臺灣祭拜魁星用羊或犬來祭拜,稱為「魁星會」,這是因為取其角的諧音,以為高中的吉兆。
生死研究‧殯葬改革 殯葬文化變遷與殯葬改革◎ 呂應鐘教授(中華殯葬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壹、緒論
殯葬禮儀是每個人一生中必會經歷多次的重大儀式,然而民間殯葬儀式經常隨地區人民不同信仰之習俗而相當混亂,各種宗教也因信仰差異而制定出不同的殯葬儀式,加上歷代因循繁複的各種禮儀,使社會大眾極度缺乏殯葬知識(包括死亡觀念),造成家屬無一定規距可依,喪葬過程大都被殯葬業者所掌控,加上長期以來政府對國內殯葬業者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殯葬業者素質不一,產生喪家與業者間不少糾紛問題。
台灣省教育廳於八十七學年度在小學課程中推出「生命教育」;南華大學也設立生死學研究所,規劃有殯葬管理教學內容,更舉辦多次殯葬管理研習班;中山大學、輔仁大學、台北護理學院等不少大學的通識課程也列入生死學或生命教育課程;凡此種種均顯示出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及生死學,已被台灣教育界及社會大眾所重視。可見人們已從經濟需求及物質生活之提高,漸次了解到死亡相關問題,因此殯葬禮儀之精神性、社會性與宗教性探索,對每個人的生命觀之提升有重大的意義。美國大學已有殯葬教育,他們在基督教信仰下,發展出一套極為隆重簡單且兼顧尊重生命之殯葬儀式。據內政部統計國內殯葬業市場一年達八百多億(從死亡到安葬過程,含葬儀、墓地、靈骨塔、法會、飲食業等等),如此龐大市場竟然毫無管理辦法,任令殯葬相關業者隨興或視喪家貧富狀況而處理,而在中南部有時會有五子哭墓、電子花車等相當突兀的場面在殯葬場合中出現,實有改革的必要。(註一)
一般人總認為要改革殯葬禮儀應該極為困難,除了民間習俗所囿的不少觀念外,老一輩人士也有其根深蒂固想法(雖然不一定正確),因此一般人認為無法立即改革。然而我們詳細研究東西方死亡文化觀念的差異,不同宗教的喪禮處理方式,不同民族的喪葬形式差異,以及三千年來歷代的殯葬儀式變遷,就可以體會出殯葬的厚薄處理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各朝皇帝之喜好與是否長治久安而經常在改變。
近年台北市政府用心推動殯葬改革,(註二)在所屬殯葬管理處獲推薦核發ISO-9002證書之後,推動殯葬改革的腳步愈加快速,並且在八十九年十月卅一日又推出試辦「示範禮堂」的措施,以「美化治喪環境、提倡簡葬、減少民眾治喪花費、徹底改革殯葬文化」為號召,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深圳龍崗鎮推行殯葬改革,成效輝煌,可見殯葬禮儀改革並非困難重重,也非一定要依民間習俗辦理不可變更,完全視中央主管機關是否有殯葬改革之決心,以及各縣市政府能否貫徹而已。
本論文認為要改革殯葬儀式並不困難,但必須長期從教育及宣導上著手、從根本做起,光是簡化殯葬儀式是不夠的,應該包括:深入灌輸「厚養薄葬」的倫理、具體落實「捐贈遺體」的行為、積極推行「愛心追思」的儀式、儘速提倡「樹葬海葬」的禮儀等,方能成功推行殯葬改革。貳、喪葬禮儀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喪葬禮儀是中華文化中的人生四大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之一,也是古今中外各民族都相當重視的禮儀。中國的喪葬禮儀自周代以來歷代均有改革而且繁簡儀式也有所不同,但是長久以來中原均以漢族為代表,其基本觀念也始終未曾動搖,台灣殯葬習俗也延續了漢民族文化,內容極為豐富與多樣,而且也極為複雜與多元,並且夾雜著各種價值系統的世俗化與變革化,很難釐清其真正的文化本質。(註三)
由《白虎通義.崩薨》:「喪者,亡也。人死謂之喪。何言其喪?亡不可復得見也。不直言死,稱喪者何?為孝子之心不忍言也。」可知,「喪」字原是亡而不見,後被轉義代替「死」字,指孝子不忍心道出自己父母已死了,改用喪字。而喪禮是指人們在喪事活動中所遵守的定型的行為規範。狹義上,僅指喪事操辦中的行為及語言規範,即人們所指的殯葬禮儀。廣義上,則還包括葬式、謐法、陵墓、廟、碑銘、祭祀、神道擺設、陪葬物等規定。(註四)
若深入探究殯喪禮儀的設計,可以看出完全是生者所單方面制定的社會禮儀與行為規範,一切是生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以及期望的方式來設計的。大陸學者王夫之研究殯葬文化,認為喪禮的原始心理根據是「靈魂不死」,或說「死者仍然活著」,並由此對死者所產生的既「怕」又「愛」的雙重感情。
這一種複雜的雙重感情源於先民們對死亡的認識和對屍體的體驗:親人去世了,面對著由於病痛和死亡的折磨而面容多少有些變形的冷冰冰的屍體,不由得人們心裡不產生恐懼。倘若死者生前曾為某人冒犯過,那個人將會更害怕。但這畢竟又是自己的親人,音容笑貌猶在,他們曾有大恩於自己,或他們的驟然去世將給自己帶來不幸,如此等等。人們熱愛、留戀他們,不希望他們真正的死去。
但不管如何,死者是不會再活過來,人們得將死者的靈魂打發到「另一個世界」去,並盡力使他們在那裡能過上一種優裕的生活,以此抒發自己內心的各種感情,同時給自己的塵世生活帶來好處,這就是喪禮的真正目的。
台灣社會的喪葬儀式同時也充滿著濃厚的鬼靈崇拜與祖先崇拜的信仰融合,(註五)此二種崇拜都是相當古老的信仰文化,有其自成的一套完備系統,逐漸形成一種儀式操作,表達了人類對宇宙、社會與自身的全面看法。(註六)
同時也由於對死者鬼魂的恐懼,生者便設置了許多儀式,諸如以酒肉祭奠、家屬哭喪、明器陪葬等等,以這些形式來此討好死者,修好和死者的關係,或求得死者的諒解,或報恩於死者。這一切都是認為死者尚活在陰間,或稱為黃泉、幽都,幽冥世界,是人死後歸宿的地方(註七)。即便是一些聲稱不信鬼神的現代人,他們的潛意識中也仍舊存在著「死者有靈」的觀念,而且也深深地沉澱於每個人的下意識認識結構之中。而活著的人同時也將自己永生的渴求同樣地施於死者,至少從情感上不希望死者永遠地死去,這是人們願意相信「死者有靈」觀念的心理基礎。
給死者「送行」是殯葬過程中重要的通過儀式。無論是古代的招魂裝殮、超度亡靈,或現代的追悼會,似乎都在表明生者們的一個認同:死者的生命通過這些儀式便已安然地從生過渡到死,完成了一個最關鍵性的人生階段,同時也向社會宣告此人已死!此些種種顯示著生者的自我暗示心理極強,大家都認定通過這些禮儀活動,死者的靈魂就可以順利地達到彼岸。否則,它們可能還在我們的周圍游盪,變成為所謂孤魂野鬼,會對生者不利。這就是「引鬼歸陰」的宗教心理。
生者為避免被牽連到陰間去,便產生了許多喪禮禁忌,諸如出殯時要打碎一個碗、送葬回家時不能回頭、遺像要反向捧著走等等。其文化意義在於防止死者無休止地糾纏生者,妨礙生者的幸福生活。另一種是「祭祖安位」的宗教心理,亦即將死者轉換成祖先,安奉於神主牌位,以便定期祭祀祖先,表達追思之情,也期待祖先的庇祐。祖先的神主牌是鬼靈的另一個歸宿之處,(註八)這種儀式將喪禮引伸到祭禮,維持生者與死者的交際網絡。
進入文明社會後,喪禮被作為特殊社會活動的意義就愈來愈明顯。比如,生者利用喪禮替自己爭面子、爭社會地位,甚至有人利用喪禮廣發訃文以便廣收奠儀;統治者利用它來別親疏、顯貴賤、表彰功德等。這些做法都是文明時代才有的產物,它們離喪禮產生的原始出發意義已經很遠了。
殯葬過程固定的程式化行為規範,其意義在於協調人們的喪事活動,使此類活動有規可依,達到有序性和一體化。由於如此,人們在情感、心理、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行為等方面就能達成同一,並且可以互相交換。主觀上,喪禮幫助人們維持心理平衡並進行社會教化,客觀上可以產生文化認同的作用,因此可以從喪禮中窺見該民族的總文化背景。進而,通過喪禮,我們還可以認識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不同意義。(註九)
參、中國古代喪禮的基本特徵
由於人類的共同性,各民族在喪禮上有許多相通之處。但由於中國古代獨特的大農業地理條件和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等條件,因而中國傳統的喪禮有自己的民族特點。《周禮‧春宮‧大宗伯》曰:「以喪禮哀死亡。」三禮之書中相當篇幅是討論儒家喪禮的,如《儀禮》中的「喪服」、「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等篇就是專講喪禮;此外,《周禮》、《禮記》中也有若干記載。喪禮構成周禮的重要內容,周禮是用來治理國家的,因而,喪禮也具有社會治理的功能。 儒家繼承和發揚了周文化,又自成一個系統,對後世影響深遠。中國傳統的喪禮中浸透了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構成了二千多年中國傳統喪禮的基調;同時,又深受宗法制度、祖先偶像崇拜以及大農業社會、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等因素的影響。產生喪禮的總原則即:「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並由此產生了中國古代喪禮的一些基本特徵,即「重孝道、明宗法、顯等級、隆喪厚葬」。此外,道家和佛教思想也對中國傳統的喪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註十)一、 重孝道 指將喪禮作為推進孝道的一個重要環節。「孝,禮之始也。」(《左傳‧文公三年》)上至天子,下至庶民,莫不如此。漢朝宣稱「以孝治天下」,皇帝廟號均冠以「孝」字,諸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庶民在先人的牌位或墓碑上亦冠以「某孝子(女)」、「某孝孫(孫女)」等;官員喪父母,須辭官回家服喪三年,曰「守制」等等。這一切源於儒家理論。儒家第一經典《論語》中多處論述了「孝」對於修養人格、治理國家的重要意義,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者,德之本歟」。這一整套思想被歷代國家所繼承,構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功利主義的「孝道資葬文化」。倡導孝道,以孝道敦厚人心,強化代際聯係,進而促進社會治理,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喪禮文化的核心。二、 明宗法 即使人明白自己所屬的宗法關係,以及個人在其中的權利和義務。中國古代的喪葬活動基本上是在宗族範圍內進行的,喪禮的規定也因人們之間血緣關係的遠近而各有不同。比如,同家族中有人去世,同家族、姻親若知道而又不去悼喪,會被認為是極大的無禮,要受到族內的指責,喪家一般會因此與之絕交。而周代喪禮中的「五服」以及居喪時間的長短,也是根據親疏關係的遠近制定的。這一切都是在「明宗法」。這樣,人們既是在顯示(或提醒)他們之間的血緣親疏關係,同時也是在促進宗族內部的團結(所謂收族)。這一關係模式推及師生、朋友、同僚、上下級等等方面,被賦予越來越多的社會內容。如孔子死,弟子服喪三年,執父子禮。三、 顯等級 即顯示死者的社會等級。所謂「生享富貴,死極哀榮」,這是中國人傳統的也是最高的生死追求;同時也在顯示死者的家族親屬的社會等級。喪禮中的等級,政治上的,如什麼地位者死後用什麼稱呼(如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用什麼禮儀出殯,墓制等規定;精神上的,如國家向有優良德行或特殊貢獻者賜以諡號,以此表彰死者並激勵生者,比如北宋范仲淹死後諡曰「文正」,故後世稱「范文正公」。現在則有「偉大的」或某「家」之類,這是現代的諡號。再有墳墓埋葬制度上的,如墳高、墓區的大小等。總而言之,中國死亡文化中的等級制度,全面地體現於關於死亡稱謂等觀念形態,喪事、祭祀等操作形態和墓葬等實物形態之中。 生者為死者追求更高的等級,夾雜著不同的感情:有時是生者覺得死者生前有巨大的貢獻,不給以更高的等級對待便對不住死者(「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有時則是在給自己掙社會地位,因為這樣能給生者帶來相當的好處。 由於喪事是綜合顯示生者社會地位的一種方式(一個機會),而中國社會的環境又允許、放任這類消費,因而,歷代都有隆喪厚葬之習俗,久之遂演成傳統。或者說,中國社會只要有幾十年的太平,就有可能走向隆喪厚葬。 如前述,隆喪厚葬與儒家有關係,但不能歸結為儒家。絕不能簡單地認為,要提倡簡喪薄葬就必須反對儒家學說。儒家「重生」,重生則重教化;「送死」也是為了重生,因而對喪禮歷來極為重視,喪禮繁多,為同時代世界各國所不及。但它和隆喪厚葬沒有必然聯繫。中國古代的喪禮是包含著最復雜的社會含義並最具條理化的一整套系統規則,現存最早的見於西周三禮,後世各朝雖各有損益,民間亦有變通,但基本精神未曾改變。相反,佛、道、基督教等輕視人生,鄙視肉體,故喪禮多從簡。肆、東西方死亡文化認知的差異
殯葬禮儀有其深遠的社會與文化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它做不同文化層面的探討,以明瞭其是否有不可變更的權威性,筆者在<死亡的藝術----談殯葬禮儀的古今變遷>一文中即曾比對研究過,已明白提出東西方種族對死亡文化認知有極大的差異,因此產生截然不同的喪葬儀式,因此可知殯葬禮儀並非不可更改。(註十一)
一、我國的一元論對西方的二元論:
「祖先崇拜」是中華文化裡極重要的心理因素,也由此產生與慎終追遠有關的種種傳統習俗。加上國人的靈魂觀念非常濃厚,一般人對靈魂懷抱既敬重又害怕的雙生心理,然而比較之下卻更看重現實存在的軀體,因此不僅死者在喪禮之後仍然被視為本家族的一員,死者的牌位與墳墓也被認為是死者存在的延伸象徵,因此祭祖儀式尤其神聖,受到百倍的尊敬和保護,此種祖先崇拜導致國人的殯葬禮儀走向「隆喪厚葬」,此種「死後猶生」的一元論眼光就是傳統國人看待死者及喪事的基本態度。
西方是以二元論的觀點看待死亡,他們重視靈魂而輕視軀體的存在,認為軀體只不過是靈魂的寄居場所而已,死亡就是靈魂的解脫與昇華,靈魂可以脫離軀體單獨存在,殯葬只不過是在安置死者的靈魂,所以喪儀中著重肅穆莊嚴,因此產生「簡喪薄葬」的西方習俗。
二、我國的宗族制對西方的教會制:
國人一向有重血緣、重家族、重孝道的宗法制社會原則,當然此種觀念也會融入死亡文化之中。嬰兒降臨與長者去世這兩件事,都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也是本家族的大事。所以孝道原則不僅是生者的原則,也構成喪禮活動的原則,自古認為「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所以殯葬禮儀是以家族為基本單位辦理的,是作為團聚家族與親朋好友的一次社會活動。 西方教會勢力強大,其社會作用相當於中國的宗法組織。在基督教文化中,人的生和死是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死亡是靈魂擺脫了軀體而蒙主寵召,人一經死亡就似乎與自己的親朋斷絕關係,因為軀體已經腐朽,靈魂則到一個美好的地方去了。因為基督教強調要以一個純潔的靈魂去見上帝,因而基督徒臨終前通常要在牧師幫助下進行懺悔,最後一次體認上帝的仁慈,並消除對死亡的恐懼。這一行為也就是精神上的臨終關懷的作用。
三、國人重外在形式對西方人重內涵:
國人在喪葬儀式上相當重視外在形式,要講排場、愛熱鬧、愛面子、好攀比,參加者愈多生者臉上就愈光彩。而且墳墓要講風水、要巍峨,墓室要堅固,古代還講究陪葬物要豐厚(乃至有人殉,此到明朝中期英宗時才廢止)。因此嚴格的講,自古中國人辦喪事是給活著的人看的,台灣習俗因循中國習俗,也因此著重形式主義,也可以說是人情主義。
西方人一向有「簡喪薄葬」的傳統,他們是在認真的為死者辦喪事,是在為死者的靈魂送行,不需顧慮生者的排場。因此在西方人的殯葬儀式上,就顯得比較冷靜莊嚴,大家能以追思死者生前的成就為主軸來看待喪禮,著重活人與死人之間的關懷,因此是內涵主義為重。
四、中華的儒道對西方的基督宗教:
中國傳統的死亡文化是由儒家內聖外王、禮治社會的文化傳統所主導,這也是儒家仁學孝道文化的另一種具體形態,常被作為塑造儒家的理想人格,從而推進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儒家遵循周禮制定相當繁複的儀式,後又因道家的興盛,又制定出另一套殯葬儀軋,儒道儀式相混又滲雜不同地區的民間信仰,成為目前多樣的儀式。
而西方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是基督教靈魂學說的一部分,意在培養人們對上帝的宗教感情,純潔其道德情操,堅定基督教的輕塵世的生存觀。現代西方的死亡文化又受到十五世紀以來的人道主義、個人本位主義的人文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的影響,所以現代殯儀服務、臨終關懷、自然死(不該稱為「安樂死」)等都是要讓垂死者死得更安詳,更少恐懼和痛苦,這才是「尊嚴死」的境界。
五、東方風水觀對西方環境觀
中國自古重視相地術,到了東漢開始重視喪葬與風水的關係。我國民間殯葬風水習俗極多,不同風水派別也有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一般人當然也都無法明瞭,只有在遇到辦理喪事時請教風水師,依風水師所言進行。因此墳地的選擇也必需依賴風水師的安排,生者才會安心,以致造成山坡地亂葬,或者墳墓就在大馬路旁,或者墳墓就在村落之中,嚴重破壞居家及山坡環境。 西方的墓園規劃就相當注重與環境配合,通常西方墓園也是花園,草木扶疏,絲毫沒有給人陰森的感覺。而且他們的墳墓通常不會隆起於地面而是與地面齊平,上平舖墓碑,頂多一個十字架豎在地上。整個墓園給人安寧、乾淨、空氣清新與環境融合的感覺。
由以上五種東西方死亡文化的差異可以看出,殯葬儀式並非有一定原則,西方人可以用莊嚴肅穆的方式進行,我們為何一定要吹吹打打熱鬧非凡才行?難道不能用一片真心來尊重死者、體諒生者?就死亡文化觀點言,我國的殯葬禮儀是急待改革不可。
換另一個角度而言,死亡也是人一生心性的最好檢視,我們怎樣生活便怎樣死亡,善惡之業如影隨形,我們的起心動念,身語意業,在八識中了了分明,如何尊嚴死亡才是大家應該追求的。(註十二)
伍、歷代厚喪薄葬禮儀的變遷
殷商時代重鬼神,肆行「隆喪厚葬」並大量使用人殉、人牲和車馬陪葬,係出於崇尚鬼神的世界觀,他們對鬼神的信仰已達到了非常狂熱的程度。 周朝開始以「禮」規範殯葬制度,然而荒年時無法執行厚禮,便減省改良稱為「殺禮」。「禮」是規範生者的行為,鬼神觀念在國家政治中已退居次要地位,所以不再提倡厚葬,《周禮‧大司徒》中有十二項荒年之政,其中第八項是「殺哀」,就是簡化喪禮的儀節。
春秋以後,周王室衰落,各諸侯國自行稱王,諸侯王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大搞隆喪厚葬,大出風頭,老百姓也傾家盪產辦喪葬。《墨子‧節葬篇》與《呂氏春秋‧節葬篇》都反映了當時隆喪厚葬的無序狀況。墨子及墨家學派都反對隆喪厚葬,並提出了有關葬埋的具體設想。莊子也反對當時的厚喪隆葬的習俗。到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交戰頻繁,可是當時的隆喪厚葬似乎並未稍減,「陵墓」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開始大修陵墓,將隆喪厚葬推向登峰造極的地步。
西漢文帝推行「簡喪薄葬」,漢武帝時已建國70餘年,承文景之治休養生息的政策,天下大富,於是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爭相奢侈。以至漢武帝後期又開始流行隆喪厚葬。東漢光武帝吸取西漢帝陵被盜掘的教訓,一生都在提倡喪葬簡約。然而到了朝代中期,民生富裕,又興起隆喪厚葬的風氣。
東漢時有進步觀念的思想家王充撰《論衡》,內談薄葬、四諱、譏日、譴時、卜筮等文,詳細敘述當時葬禮的忌諱,他也反對厚葬。然而東漢時代開始流行風水術,將喪禮結合風水,更加失去原始喪禮的純樸意義。當時不少雅士並不信風水之說,王充也是大力抨擊風水的學者,他自己認為《論衡》書中所講的是「葬禮」而非風水術,他也對天人感應、神秘現象、符籙、卜筮、祭祀、鬼神等大為批判。(註十三)
魏晉南北朝三國時期由於名士們的厭世觀加上數百年的動亂,對隆喪厚葬自然不會有興趣,帝王及貴戚也都崇尚簡約的殯葬儀式。
唐以後宋、明、清各朝代制禮最為嚴密,國家開始直接干預殯葬。《大唐開元禮》是中國古代禮制的集大成,不僅規定了各級官員的行為準則,而且全面地干預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殯葬禮儀。從此以後,殯葬禮儀便趨向制式化,各級官員必須嚴格地遵照國家規定的制度,按死者生前的官職,或死者子孫的官職辦殯葬,違者必究。「儒家精神」和「制式化」是唐以後殯葬的基本特徵,並對後世影響深遠。唐朝中後期,韓愈打著復興儒家傳統公開反佛,此後,佛教愈益受到中國士人階層的抵制而逐漸失勢。北宋初年,宋太祖詔令「禁喪葬之家不得用道、釋威儀及裝束異色人物前引」,這是國家公開禁止道教和佛教參與喪事。當時官員都能守簡喪薄葬的規定,但地方上的隆喪厚葬已相當嚴重了。
明洪武曾下詔:「古之喪禮,以哀戚為本,治喪之具,稱家有無。近代以來,富者奢僭犯分,力不足者稱貸財物,誇耀殯送;及有惑於風水,停柩經年,不行安葬。宜令中書省臣集議定制,頒行遵守,違者論罪。」(註十四)可見當時加上風水觀念的厚葬儀式相當泛濫。
清代大體繼承了明代的這些規定,不過民間的風水說以及隆喪厚葬也相當嚴重,妨礙正常的社會生活,不到50年間,政府曾連下兩詔出面予以糾正。《紅樓夢》中賈府秦可卿的喪事就是清代隆喪的例子。(註十五)陸、不同宗教的殯葬儀式差異一、天主教 依中華民國殯葬教育協會理事溫芳生長老提供的資料顯示,天主教稱每年十一月為煉靈月,提醒世人不要忘記故去的人,在世之人也要煉淨純潔的靈魂,在教堂或公墓進行亡者的追思彌撒,對不認識或認識的人、無人祭祀的亡者,都乞求天主憐愛廣被恩澤,天主教雖然沒有「普渡」這個的名詞,但意義與佛教、民間道教的普渡是一樣的。
佛教的普渡觀念源於對長輩的孝道,天主教的普渡觀念則源於天主的博愛,並兼具中國慎終追遠的含意以及教化醒世的深意。天主教的生死觀,是把生與死看待為一種喜悅,認為人生一輩子完成了使命,死亡後才是真正永生生命的開始。天主教相信人死後會接受上帝的審判,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獄,此種煉獄的觀念,是讓願意悔過而自認為不配升上天堂的亡者,煉淨靈魂純潔的地方。
唱聖歌、獻祭、領聖體、灑聖水,邀請與會者與故去的人悔改,這就是天主教式的普渡,即「亡者追思彌撒」。天主教的禮儀以彌撒為中心,即按規定的儀式依據<新約福音書>中所載基督的命令和行動,象徵性地重演基督在十字架受死,而以己身為祭品獻給天主。因而在天主教看來,彌撒禮儀含有「獻祭」與「犧牲」的意義。
按照規定程序,彌撒基本上、分為預祭、正祭和末祭三個階段,其中正祭是彌撒祭禮的主要部分。在正祭時,首先由主禮者取出無酵麵餅和葡萄酒,並在酒肉滴上幾滴水,象徵耶穌在十字架上被刺穿胸膛而流出的血水;隨即唸「序文經」,至「聖、聖、聖」一句時,由輔祭者打鈴,提醒教徒已彌撒的核心階段,在準備迎接即將降臨祭抬的耶穌。這時主禮者代表耶穌,拿起麵餅,口誦:「這是我的體」,在舉起酒杯,口誦:「這杯裡是我的血。」接著,主禮者唸「天主經」並先吃麵餅和飲葡萄酒,然後為自願領「聖體」而跪到祭抬前面的教徒辦「聖體聖事」。天主教徒相信,經祝聖的酒和餅,其形與質均以神秘地變化為基督的血和肉。
流傳於中國天主教的彌撒,雖然一直保持著傳統拉丁禮儀,但也發展出本國特有的文化,即為已故父母和其他亡靈舉行的彌撒較多,這種彌撒在本國北方稱為「大黑彌撒」,在南方稱為「追思彌撒」。教徒認為通過這種儀式可以使亡故父母的靈魂早日升天。這種觀念與本國佛教、道教中,追見亡靈的儀式特別發達有關。(註十六)
二、基督教
基督教信仰比東方宗教信仰不忌諱死亡,因為他們相信凡事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安排,也確信他們日後可以和親人在上帝的處所相見,且永遠同在。因此基督徒家庭的殯葬禮儀不同於一般民俗家庭的大傷腦筋,由於每一位基督徒大都有固定的教會聚會,而且每間教會都有牧師或專職的長老、弟兄可以協助,他們在會友蒙主恩召後都會幫忙安排後續事宜,並協助家屬處理,基督徒在親友彌留期或過世時都會先告知教會裡的牧師,因此基督徒親人的安息就比非基督徒的過世,帶給家庭的負擔相對的少了許多。(註十七)
依中華民國殯葬教育學會理事基督教溫芳生長老提供的資料顯示,基督徒安息後,不用有引魂的儀式,因為他們相信基督徒死後靈魂回歸到他本來住的地方「天家」,所以家裡不用設置靈堂,如有設置則純為讓親友有個追思的地方而已。一般來說,除特殊情況外,基督徒安息後都會先將遺體移至殯儀館安置好,家屬再與牧師及禮儀公司三方面來商討治喪期間及整個安息禮拜的方式與過程。
基督教殯葬禮儀的入殮、告別(安息)禮拜整個過程約需一小時三十分鐘左右,牧師通常會與家屬商量整個禮拜過程進行的方式。
告別(安息)禮拜內容有敬拜、感恩、追思、安慰、佈道等項。在安排日期方面,十至十四天左右以內為最佳,通常在安息後七天左右舉行家庭追思禮拜,不需要擇日,只選擇大家比較方便來參加的日子即可,因為基督徒相信每天都是上帝所賜的好日子。在禮堂佈置與用品方面,以實際需要、實用為原則,節省不鋪張,不用祭品,不排罐頭山,不掛輓聯,以素雅白色花材為主。週年追思禮拜,則用教會式或家庭式,內容包括追思、安慰、讚美主。
墓園方面,多數都安葬於純基督徒墓園,每年省墓方便,而且因信仰相同,也就不需要看風水選方位、不上香、不燒紙錢、免祭品,全部都以鮮花來追思,整個儀式比較整潔、美觀、莊嚴。
若採土葬,則儀式分為:入殮、告別(安息)禮拜、安葬三階段。告別(安息)禮拜可以在喪宅辦理或移教會辦理均可。若是逝於醫院,則在太平間入殮,再移教堂告別(安息)禮拜、安葬。火葬則多一道「火化」過程,儀式分為:入殮、告別(安息)禮拜、火化、安葬四階段。也可以先火化再到教會告別(安息)禮拜。
三、佛教
佛教稱死亡為往生,表示原來生命型態的幻滅,另一個生命型態的開始。佛教相信人死後有六道輪迴,投胎後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動物、昆蟲……等,有可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可能到十八層地獄。同時也認為在亡者斷氣後意識脫離軀體,到轉世投胎前稱為中陰身,此時善惡未判,時間為七日到四十九日,若在四十九天尚未投胎則會淪入鬼道,因此必須「作七」,以助亡者之靈轉生或往生淨土。
由於佛教所追尋的是另一種更高層次的境界,因此稱死亡為「解脫」、「空」,認為死亡是隨業而去,或隨念而去,或隨習氣而去,或未了脫生死仍在三界之內。因此佛教徒基本上對死後的世界充滿光明面,對死亡較不恐懼悲哀。
佛教徒往生時家屬不會圍著拉扯啼哭,他們要替死者誦經念佛,稱為助念,憑藉蓮友念佛之力,來幫助臨終者提起正念,氣氛是溫馨寧靜的。通常八到二十四小時,才可進行入殮儀式。家屬為死者沐浴更衣並為亡者蓋上「往生被」後將遺體移到大廳,頭朝內、腳朝外。
佛教不燒紙錢。在喪葬期間不可鋪張浪費,不可殺生,靈堂的供香與香燭最好不斷,只以鮮花蔬果、素食祭祀死者。燒香時以平常心稱呼亡者,請他與大家一起念佛,等佛菩薩接引才可跟隨而去。家屬的喪服為長袖黑色衣鞋,並以素色佛珠做為「帶孝」,喪禮主持法師或居士帶領大家為死者誦經。
死者家屬在四十九日內,吃素念佛、淨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及不食五辛),並持續為亡者誦經、念佛、印經、布施、供養等佛事,替死者做功德,使死者能離苦得樂,往生佛國淨土。
佛教喪葬儀軌包括助念儀軌、入殮儀軌、火葬儀軌、告別式儀軌、引魂儀軌、安靈儀軌,都是採用法師念經方式,可謂簡單隆重而不吵雜。
佛教的喪葬一般採用火葬和土葬,不過現今台灣的佛教較宣導以火葬將骨灰存放在寺院靈骨塔中,讓往生者可以聽寺院誦佛法。(註十八)
四、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喪葬方式通常以土葬,而不使用火葬。因為回教徒(穆士林)認為火是一種刑罰,人在世的時候就不願意被火燒,何況是死者,只有造物主才可以用火去懲罰。
伊斯蘭教有所謂的【歸真】,就是將生命歸回真主阿拉。在教徒往生後,家屬會將死者身上的東西全都取下,將遺體頭朝北、腳朝南、臉朝西擺好,以白布覆蓋全身親友要為死者念祈禱文:「吾人屬於真主,最後也回歸於真主那裡。」並為死者反覆的祈禱。即送到清真寺,之後葬禮事宜就交由清真寺來處理。由教長帶領親人為死者洗禮,屍體必須用溫水洗淨,將全身從頭到腳,用水清洗三次才行,之後才送往墓地。
回教徒的墓穴也是為南北方向,頭部朝北,腳部朝南,面則朝向天房即西方,所有回教徒的墓都是同一方向。
伊斯蘭教的喪禮是以最迅速、節約、衛生為原則,力求亡者入土為安,生者的精神負擔減輕,而且施行「財施」,即將遺產三分之一用以濟貧,有餘先還欠賬,周濟慈善事業,贈與則不可贈與有繼承權的親屬;剩餘的三分之二依法分配給親屬。(註十九)可以說是薄殮、速葬、救濟的好風俗。
五、道教
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所以道教儀式在台灣各地對於民俗的影響極大,尤其是喪葬儀式方面的影響遠超過其他宗教信仰。
道教崇拜的拜神、拜祖、拜天公三者都是道教的特色,是其他宗教所未有的。而且道教是黃老之學,亦即諸子百家所好而成的宗教,與中華文化共存,產生民俗禮儀與宗教禮儀相混而不可分離的思想,這也是其他宗教所未有的現象。
道教思想中認為道是宇宙本體,而人是由精氣神所組成,而人又有魂魄的存在,魂屬陽性、魄屬陰命。又認為人有三魂七魄,生前魂魄集於一生,死後各自離散。所謂三魂七魄,三魂是指胎光、爽靈、幽精。相傳胎光能使人延壽,爽靈則害人多災,而幽精使人喪命。七魄是指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與臭肺。三魂與七魄在人體內和諧並存時,則人身體健康。反之,魂魄離散無法聚合時,久之人必喪命。道家仙法強調養生成仙,透過消極的遵經守戒與積極的神形修煉來累積功德,以超越有形的肉體限制為目標,來完成羽化成仙的最終境界。
關於人死後世界的想法,道教有別於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認為所謂天界指諸仙修煉得到昇天之處,一般販夫走卒死後多半魂魄盡散,成為漂浮無依的孤魂而沉淪冥界,必須藉由道教齋法,仰仗仙聖的力量才能昇轉天界。
道教的行儀以三跪九叩為最敬禮;香以三柱代表天地人;在道教葬儀中大致分為四類,一為臨終處理,即沐浴、更衣、遮神、拼廳、舉哀、門制、置腳尾物、燒腳尾錢、持念往生咒;二為入殮,應置靈堂及供品;三為拜飯;四為作忌,亦即頭七至七七,以及百日、對年、三年。 上述儀式中道士均扮演中介者的角色,藉著齋法的執行,乞求道家諸仙拔度亡靈,亡靈透過一系列的沐浴、解結、水火煉度、過橋等儀式過程使亡靈能夠在歷經生命的善惡與世俗的沉淪後,透過聽經聞法來懺悔解罪,消除累世種種罪業,回到生命的初始狀態已進入仙界。(註二十) 一般人認為市面上路邊所看到的吹吹打打喪儀就是道教喪儀,其實是不對的,道教禮儀因門派的不同的確非常繁複,但是一般所見者為「民間習俗」喪儀,是葬儀社各自搞出來的,並非道教喪儀。柒、不同形式的喪葬 縱觀全世界各民族的喪葬形式,可以發現方式極多,其區別之一在於對死者遺體處理方式及所佔空間位置的不同,分別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以及它們的變異形式,如懸葬、洞穴葬、先火後土葬、先土後火葬、復合葬等等。而埋葬死者的一定形式與當時當地一定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等有密切的相關。因此只要其中某幾項因素發生變化,喪葬形式就會發生相應變化。(註二十)可見任何殯葬儀式難以改革的言論都屬似是而非。本論文認為橫向了解全球各民族不同的喪葬儀式以及不同宗教不同喪禮,縱向了解自古以來各朝代不同的喪禮,就不會殯葬改革不易的錯誤觀點。(註二十一)
一、 土葬
土葬是我國古代通常的喪葬儀式,不僅僅是漢族以土葬為主要代表,古代匈奴、突厥、回紇、苗族等少數民族,均以此為主要葬式。方法是用棺木盛屍,挖葬穴,深埋土中,以土丘為標記。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歷來強調「入土為安」,把死後的世界稱作「九泉之下」,稱故世之人為「命歸黃泉」。以中原地區漢民族而論,人民世代以農業為主,視土地為生命之本,是漢民族根深蒂固的觀念。因此,人死後埋葬於土中,是使死者靈魂得以安息的最好所在,然而,由於死者身份各不相同,土葬又有不同級別不同規格的葬式。如我國以往許多朝代的帝王,往往在生前就傾其國力,驅使大量民工,為其營造陵寢。現存於世的始皇陵、北京十三陵、河北東陵、西安昭陵、瀋陽北陵等,都是歷史的明證。皇帝以下的各級官吏,身後的土葬規格,則依官品比降。官位越高,佔地越廣、墳也越高。可見土葬在我國歷代,是階級與階層差異的社會標識。從埋葬人數的多寡現象分析,與社會形態的不同與進步有關。此外,土葬的方式也因各民族的文化習俗不同而有異。漢民族在「入土為安」的觀念支配下,視掘墳、移屍為對死者的不敬或褻瀆;有的甚至為捍衛祖墳而與人爭鬥,直至傾家盪產、付出性命、苗族中卻有對死者採取多次「復葬」的方法,即一次土葬後,待棺木朽爛後再備新棺,裝骨復葬,俗稱「翻屍」,直到屍骨全部化土為止。瑤族中也有三年內舉行復葬的習俗。此外,壯族、甘南藏族、佘族等少數民族均有類似葬俗。
二,火葬
火葬在我國,先行於少數民族中。《墨子.節葬》載:「秦之西有儀渠之國,其親戚死,聚薪柴以焚之。」《馬可波羅游記》中亦有對京、冀、晉、江、浙、巴蜀等地區「人死焚其屍」風俗的記載。這與漢代以後,佛法東移,印度僧侶盛行火葬習俗也隨之傳來有關。唐、宋民間已有不少人奉行,尤其是中原地區,在宋代時火葬習俗幾成民風,以致宋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年)曾下詔嚴禁(見《東京事略.太祖紀》)。當然,火葬的禁與行,在當時是有爭論的,《宋史.禮志》》載:有人上書建議禁止火葬;提倡收屍葬於荒閒之地;但是在紹興二十八年,有的開明官吏提出反駁,認為「從來率以火化為便,相習成風,勢難遽革」,主張貧民及客旅「若有死亡,姑從其便。」當時的佛教僧侶,更是多取火葬處理後事。然而,深受正統儒家說教影響的漢民族,從來視火葬為異端。漢代以前,朝野官民之間均將焚屍作為最大恥辱和最嚴厲的刑罪之一。王莽亦將焚燒屍體作為刑律,並作出焚燒陳良等人之舉。事實上,不僅僅是佛教地區才盛行火葬,也不光是佛法東移的緣故,它的出現和盛行與漢民族內部的生活方式、生活條件、宗教信仰,以及倫理價值的整體變動密切相關。盡管中國歷代政府對火葬仍然視之為喪倫滅理的行為而加以嚴禁,但在民間,由於經濟、方便、衛生等原因,儒家所謂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訓,就變得不那麼具有約束力了,更何況較少受到儒學影響的許多少數民族,如拉祜族、藏族、土族、納西族、裕固族、鄂倫春族、羌族等,均有相沿至今的火化習俗。
三,水葬
水葬在我國尚不多見。是我國古代存在於南方一些少數民族(主要為康藏)的喪葬形式。葬式一般為:先由喇嘛誦經,然後將死者屍體投入水中,任其沉浮漂流。奉行這種葬式的民族,一般都生活在深谷大河之畔,他們通常以水為生,並視江河為自己生命的起點與歸宿,並往往傳有與水神有關的古老傳說。在一些島嶼國家,也有類似的做法,因其生養於大海之畔,故對大海懷有崇拜心理,人死之後,將其屍體拋入海中,名曰海葬。我國有些鄰海省份,也有將棺木置於海灘,利用潮水海葬的習俗。水葬葬式盡管比較方便,但易污染水源,有些盜殺案也往往投屍入河,不易分辨,因此各代均力求革除此俗,所以水葬之法己逐漸廢棄不用。但有些民族則有水葬的變異葬俗,如水族生者為使過世成人的亡靈能順利地返回祖居故地,有些地方就編折小紙船,用菜油抹浸(防水)處理後,將亡者的一點布筋或靈牌及幾粒大米置於船內,帶到溪邊焚燒,任其隨波漂流。水族係我國南方古代越人的後裔,傳說其祖先曾溯流而上,過江來到現今住地,放紙船則是水族紀念遷徒、魂歸故裡的遺俗。
四,天葬
又稱露天葬、馬葬、風葬等。我國少數民族中較為流行此種葬法。純粹的天葬形式,以藏族的天葬葬式最具代表性,天葬本身也是藏族葬俗中最為普遍的一種葬式。藏語天葬為「杜垂傑哇」,意味「送屍到葬場」,又稱「恰多」,意為「餵鷲鷹」。「恰」是一種專門食屍的禿鷲,藏語叫「恰桂」,所以,天葬實則上是鳥葬。葬式的全過程為:人死後,用亡人自己的腰帶等和衣綑綁,置於空屋或帳房角落,用布或衣物遮蓋,點燃一盞酥油燈,以示祭奠,延請喇嘛誦經,擇定送葬日期,一般在死後的第三天。送葬時,將死者用牛馱至固定的天葬場地。司葬者先煨桑供神,禿鷲一見煙火,立即雲集而來,聚候於附近山巒等處。司葬者隨即剝去屍體衣服,然後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繼而吹起海螺或仰天長嘯,禿鷲聞聲而至,將屍體食盡,然後飛去。出殯前,親友、鄉鄰都採參加送葬儀式,以示悼念。所有參加送葬的人,都由亡者家人分發一根穿有白線的針,以示互相之間有針線之誼,又表示施捨雖有多寡之別,而為來世積陰德,將來必有善報之意。天葬時,婦女不能參加葬儀,在家中料理內務,天葬結束,司葬人回來先以水洗臉,再用奶洗手,意在不把污穢帶回家來。天葬之俗始於何時,難以查考,但從其出現時間較晚,推斷似與佛教傳入西藏有關。佛教盛行西藏後,墓(土)葬便不再是唯一的葬式,佛教提倡把個人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肉體施捨給眾生,謂之「樂施」。於是天葬、水葬就應運而生了。
五,複合葬
採用多次重複葬埋死者的做法。《北史.高車傳》載:「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屍於中,張臂引弓,佩刀挾鞘,無異於生,而露坎不掩。」這是一種天葬與土葬相結合的葬式。《北史.林邑傳》載:「王死七日而葬,有官者三日,庶人一日,皆以函盛屍,鼓舞異從,輿至水次,積薪焚之,收其餘骨,王則收金甕中,沉之於海;有官者以銅甕,沉之海口;庶人以瓦,送之於江。」這是先火葬後水葬的複合類型。裕固族的亞拉格家和賀郎格家等部落,當人死後,先將死者的屍體、衣服和生前所用之物抬到火化場一起火化,二三天後,親屬將全部骨灰倒入白布或紅布袋的,連同其他金、銀首飾、雜物一起,挖坑埋葬。這是先火葬後土葬的複合類型。西藏墨脫地區門巴族將死者先埋葬一年,然後掘出火化,這是先土葬後火葬的複合類型。凡有火葬習俗的民族或地區,往往採用先天葬後火葬,先土葬後火葬,或先火葬後土葬的複合葬式。六,其他葬式 塔葬。佛教中地位較高的僧侶,死後往往實行塔葬,先用特制香料塗抹遺體,裹以金箔,存於甕中,置於金塔或銀塔內,供人祭奉,俗稱「肉身喇嘛」,西藏大活佛達賴或班禪死後,均採用此種葬法。 裸葬。高山族的一種葬俗,人死後,脫去衣服,裹以鹿皮,由親屬四人抬至山頂,打開鹿皮,使死者躺臥其上,再將其生前所穿衣服蓋在身上,俗以為,這樣可以使無形的靈魂離開肉體還潔而去。空葬。鄂爾多斯蒙古族的葬俗,空葬時先在墓地挖一大坑,再將座棺懸吊其內,然後在上面搭以木椽,用沙蒿覆蓋,這種宗教葬式現較為罕見。 野葬。蒙古族的葬俗,常見於西部牧區,人死後將其屍放在木輪車上拉著跑,一直到掉下來為止,然後將屍體置於荒野,讓狼、鷹吃掉,俗以為這樣可以使死者的靈魂升入天堂,七天後如屍體仍在,就要延請喇嘛念經,祈禱消災,解放後,此種習俗己不多見。 以上諸種喪葬形式,係我國各民族古時曾有過,其中一些具體葬式至今尚存的不同習俗,從我國的基本地理環境、各民族的經濟、文化生活背景等社會因素出發,而有所不同,種類繁多,實可當做殯葬改革研究的內容。
捌、探討喪事奢辦的原因
喪事活動是生者對死者用各種方式寄託哀思的行為,本是人之常情,理應從簡,不應奢侈。這個道理大家並非不懂,但在社會現實生活中,「喪事從儉」這一簡單的道理卻往往難以兌現,究其原因,至少有如下幾種:
一、經濟條件的改善:自古太平盛世時喪禮便走向奢華,而台灣由於數十年來的經濟起飛,使城鄉居民經濟收入增加,其中一部分人自祖先處獲得大片土地,隨著營建業的繁榮而成為田僑,手頭極為寬裕,然而精神文化水準卻相當低落(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一年買一本書而已)。一些家境殷實的農民鈔票多得不知如何花,一旦面臨紅白喜事,無疑給喪事奢辦創造了經濟條件。
二、互相攀比的心理:錢多的人家講排場、擺闊氣,奢辦喪事,使得那些生活狀況並不富裕、甚至是貧困戶,也競相效尤,他們迫於輿論壓力,藉錢負債,也想盡力想把喪事辦得像樣一點。企圖在「光宗耀祖」中顯示自己的價值、尊嚴、地位和富有。
三、受外在影響而違心從眾:許多喪家,奢辦喪事並非他們的初衷,然而習慣勢力的影響、人言之可畏,往往迫使其打消簡辦喪事的念頭。因為有人會攻擊喪家為不孝子,有人甚至提出死者生前辛苦一世,你們就這樣讓他走了,於心何忍?喪家被弄得尷尬至極、進退兩難,只得改變初衷,違心從眾行事。
四、自我心理補償:有些喪家,長輩死後,因念及平時薄待老人,心中不免有負疚之感;同時,為從輿論上挽回對老人生前不孝的影響,企圖通過大辦喪事,多少獲得一些心理安慰。還有些喪家,因受迷信觀念影響認為喪事辦得不像樣,死人日後會變成惡鬼攪得喪家寢食不安、疾病纏身。為了去病消災、消除心理恐懼,向死者討吉利,不惜傾己所有,大辦喪事,以尋求心理的平衡或慰藉。
五、藉喪儀斂財:也有些喪家趁機大辦喪事,廣收財禮,利用死者大發橫財。
六、花錢消災型。有些死者生前有些積蓄,生前又未留下如何分配財產的遺囑,為了避免發生繼承財產的糾紛,喪家乾脆看錢辦喪事,有多少花多少,無形中提高了辦喪事的費用。
七、傳統迷信觀念根深蒂固:重殮厚葬中原文化數千年來的喪葬準則。許多人堅信輪迴轉世與泉下有知的靈魂不滅的教義,因而十分重視身後能否入土為安、百年之後的歸宿是否理想等等。有些喪家盡管將死者火化,但仍將其骨灰埋入地下,豎起墳頭,結果造成不少地區火化率與新墳頭同時增多的奇怪現象。
八、殯葬改革宣傳教育管理不力:政府有意倡導殯葬改革,號召大眾破除千年舊俗,樹立喪事儉約的風氣,近年火化率得以較大程度的普及與提高。然而,在喪事奢辦之風日盛的情況下,許多地方對此漠然視之,熟視無睹,或撒手不管。
玖、殯葬禮儀改革的必要性
費爾巴哈曾經說過:「中國人是最為死者操心的民族。」由史冊知黃帝堯舜之世,尚無繁縟的喪禮制度,充其量只有三年喪期,而且悼念死者只須心喪之禮,即內心哀痛足矣。但是隨著宗法社會的發展,到了周代,喪事愈來愈為統治階級所重視,形成了一整套繁複而嚴格的禮儀,並對「孝子」提出了嚴厲的約束和過分的要求。
我國傳統的喪葬程序,可從先秦對周代華夏族貴族中喪禮詳細記載的文獻中窺見全貌,其後喪禮雖然幾經變更,但其基本程序大致仍為周禮所定。光是喪儀在舊習中,規定得極其繁瑣,若論細則,約有四十項之多。如:初終,招魂,赴告,沐浴,飯含,銘旌,設靈牌,小殮,大殮,悼臨,成服,朝夕哭奠,接三,作七,題主,筮宅兆(土葬),備槨及明器,擇吉安葬,祖奠,領帖,陳器,發引,路祭,安葬,祭后土,回靈,圓墳,卒哭,祔於宗詞(祖廟),周年祭奠,禫祭、除服等。(註二十二)
由此可知歷代曾制定了不同等級式的殯葬禮儀制度。佛教傳入後,火葬一時大興,僧人參與喪葬事宜。宋以後又反對火葬,乃至反對僧人參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