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黃輝石老師解讀 ⟪易經·繫辭傳上⟫ 第五章 陰陽繼成

第五章 陰陽繼成

一陰一陽之謂道。
此段是說易經都是由陰陽所組成。
莊子·天下篇說:易以道陰陽。是莊子用陰陽觀念,定義易經卦爻象的思想主旨,所得之結語。所以說:易經的道理是從太陽·月亮的變化,落實到陽儀與陰儀的符號,而產生陰陽相對立而統一的哲學思想。在此階段都是屬於形而上的範疇。
落實到日常生活,就是任何事都是一體兩面,不可執著於成見,沒有絕對的,只有相對的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此承前段是說,易經這門學問,透過瞭解陰陽之道後,必須加以發揮創作,如同文言傳說:元者善之長;君子體人足以長人。所以說:繼承易經就是元善的表現。
易經研究的成就當成自己的性命,並作為立身處世的依歸,有此使命方能精義入神以為施用,利用它安身立命之外,尚可崇高德性。
落實到日常生活,就是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斷的重複做,做出心得來與人分享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鮮矣。
此承前段是說,從解卦的觀點來理解易經,用仁德來治比喻<象數派>;用智慧來治比喻<義理派>。兩者各有其獨特的觀點,一般的老百姓時常在用卻不知,所以能了解必須兩者兼容並蓄的君子就很少了。
就本人在做學研究,對於卦爻辭的理解,首先要說服自己,才能與同好分享,確實是要參兩派六宗以及生活體驗的。
落實在日常生活,就是對事情的看法不可偏執,飲食也是樣要均衡,這都是有益身心靈的

顯諸仁,藏諸用。
此承前段是說,指的是已經表現出來的東西,指的是其之所以如此的東西。
大衍之術來理解是這樣的,所謂四營,即分···扐,四營一變,三變成一爻,稱之為小成沒有吉凶只有八卦象,十八變後才成卦就有吉凶顯示。所以說:顯諸仁如同筮法由下往上逆生初·····上。
藏諸用即將六爻所組成的卦象,由上而下讀取。
例如營數得,789678,上坎下離兩象而成水火既濟卦。
所以說:爻由下而上升,卦從上而下降。
落實在生活,就像道家修煉的工夫,逆者成仙,順者生人。但用在普通的人,就是說有時除了正面思考之外也必須逆向思維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此承前段是說,大衍之數的蓍草,能筮得64卦的各種變化,蓋有4096條目。這在焦氏易林這本書可以佐證。
例如: 招殃來螫,害我邦國。病傷手足,不得安息。(乾卦六爻皆動變為坤)
蓍草它本身純然無私無為,是因為聖人有感而遂通天下之志。所以說: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之來物。但聖人就不同,究竟還是人,憂患無可避免。
落實到日常生活,就是隨順自然,積極面對該來的是事情正向處理,而不消極僥倖憂慮的事不會到來

盛德大業至矣哉!
此段是承上說,大衍之數所蘊含的德性,是非常完善的,它通過演算而得到卦象,由卦爻辭而知道過與不及之中來取得最大的平衡,而且施展開來配合的無為不致,所以說:易經是群經之首,更是帝王之學
例如雷風恆·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意思是說:作為一個君王,有施惠於民的心願,就不需疑問是否有大的吉祥(一般人說的有什麼好處沒有),天下人終將會真誠的感念施惠的恩德。
落實到日常生活,就是要創造被利用的價值,越創造就會越靈活,德性就更加崇高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此段是承上說,深研理,不能只照著先賢的理論,而要與時俱進,因為時代不同,所以必須有自己的實務心得來配合,而且要能說服自己是否合宜,並且要時時求新,這樣才能時時充滿法喜。所謂大業也可說別人沒有的而你有;所謂盛德亦可說永無止息地精進。
例如:天雷无妄·九四:可貞,无咎。
小象: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從字意解,即可以堅守正道則沒事,說因為這是本來所該俱有的本性。
但從卜筮而言,占問此事可以,但還有必須注意修正補救的地方,當這樣解比較貼切。
落實到日常生活,就是不可太滿足現狀,尤其在學問的研究上,以及公司的經營,時刻不能鬆懈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為坤。
此段是承上說,大衍之數的演算是生生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生之為)。它經過四營十八變後,遂成立卦象(成象之謂),再由朱熹占變法八種變化之道,獲得訊息,而成天下之亹亹者(效法之為坤)。所以由以上而得之,得卦如同天(乾)氣之下降,解卦如同地(坤)氣之上升。相互交會作用,而無止盡。
落實在日常生活,就是事業的選擇,當以循環不息的為優先,諸如飲食三餐之類,或租任賃等等,以及消費性的東西

極數之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此段是承上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就是用我們十根手指頭由ㄧ至十累加而成55。所以說是極數。所謂天人合一道理就在于此。用大衍之數的筮法就能理解,1·2·3·4是分···扐,四營之生數6·7·8·9
是四營之成數。五·十就是大衍之數其用四十九之五十,這就是所謂。透過占卜得出的卦象,用在生活上的必需就叫做。陰陽不測是指得營數6·8為陰;7·9為陽,是無法預測的。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就叫做
落實在日常生活,就是凡事不要有預設立場,順其自然的變化,而隨之應變,這就是所謂妙之境界。

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黃輝石老師解讀 ⟪易經·繫辭傳上⟫ 第四章 易準彌綸


第四章 易準彌綸
以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經這本書,是以天地間的萬事萬物作為準則模擬出來的。所以只要能作用在天下的事都包括在內了。比如說:一年有十二個月,十二消息卦用陰陽消長顯現出來,又引申到君子與小人。所謂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就是陽氣浸長,陰氣消退。又乾卦卦辭;元···貞,象徵一年有四季的運行。所以天時·地利·人和,也就無所遺落了。
落實在日常生活,所謂三年一閏,好歹照輪。有閏月的年,共有384天,剛好合乎易經384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狀。
此承上段,易經這本書的道理,是從仰觀日···辰,所垂示在天上之象,因而知道光明的狀況。從俯察大地的山··丘陵·原隰,自然原野的樣貌,去探索幽深的情境。如<雷火豐>六二爻:豐其蔀,日中間斗,往得疑嫉。有孚,發若,吉。又如<澤水困>初六爻:臀困於株木,入於幽谷。三歲不覿。由此而知天上的象,象徵光明吉祥,地下象徵幽暗凶險。
落實在生活,就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莊子·天地篇說:以道陰陽。陰陽兩氣是相互傳遞的,陽生陰死。從地雷復彖傳說: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由以上得知,氣的運行是生生不息。
序卦傳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生焉'''''''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為濟終焉。從六四卦的排列順序可以理解,原始反終,死生循環的道理。
落實在日常生活,就是說:冬至是一年節氣交換點,在周朝時當天是過年。流傳至今都說吃了冬至湯圓就多一歲的原意就在此。通常冬至會在陽曆的12/22左右
精氣爲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此承上段,是說學習易經要精義入神以致用,一定要從親自的體悟應實踐,才能推知未來,就如同易經的經文是明顯可見的有如精氣爲物,但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空間如同遊魂的變化。若從大衍之數筮法而言,精氣爲物就如同陰爻陽爻兩物的聚合,遊魂為變就如同四營十八變,然後得出卦象,即知道鬼神(陰陽不測)之所爲狀態。
京房八宮卦的遊魂卦概念蓋出自於此。
落實在日常生活,就是人的思維若能效法老子·54善建章,就能讓子孫感念,祭祀不會間斷,因為建立一些不朽的事蹟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此承上段,是說學習易經要從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去理解,因為萬物各有其裡,是不可違背的。
例如:地風升·初六:允生,大吉。
此爻為什麼會大吉呢?因爲巽為風,為木。坤為地,木從地下往上升,這是合乎天地自然之道,所以大吉。
例如:風澤中孚·上六:翰音登于天,貞凶。
此所以凶是因為與天地不相似,雞叫聲如何登上天呢?
落實到日常生活,人時常不能法天地之道(天行健;厚德載物),是因為受到外務的蒙蔽,自己找理由,所以才會得不償失。所以務實不好高騖遠,就不會有違逆的事臨身
知周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此承上段,是說學習易經的知識就能遍佈萬事萬物之理,就可運用其中的道理,救濟天下的事物,所作所為也不會有過失。
例如地火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箕子·比干·微子,世稱殷末三仁。
尚書·洪範·九疇內容:初一曰,五行;次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正;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黃極;次六曰,義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饗用五福·威用六級。共六十五字,這是夏禹提出的治國大法,後來周武王滅殷之後,箕子獻給武王。
落實在日常生活,只要是好的事物,對人民有利益,就不應有門戶之見,才不愧為仁人君子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此承上段,是說學習易經不可執著,尤其解卦更應觸類旁通。例如天風姤·九四:包无魚,起凶。在邵康節梅花易數例解說:宴席中被魚刺刺在喉嚨,結果死掉了。(無魚肉只有魚刺)以上是說旁行而不流。
還有乾卦·文言傳:不成呼名,遁世無悶,不見世不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以上說的是說樂天知命,所以不感到憂愁。
落實在日常生活,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即使機會來也沒用武之地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此承上段,是說坤為地為土,土生萬物,安于所處的環境,更能增加仁厚之心。坤卦·象傳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又六二爻:直··大,不習无不利。所以說:效法道的精神,就有用不盡的福利,所以才能愛不釋手。
落實在日常生活,當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像大地一樣盡其所有的資源,腳踏實地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就會喜愛你的工作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此承上段,是說易經包含天地變化的自然規律,而不會有過分之事。如同雷風恆·象傳說: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下萬物之情可見矣
由此得知易經所包含的的道理,是從日月的運行,四時的變化,推及到人,不外乎生···死的範圍,自然的規律。
落實到日常生活,人與事是離不開自然法則的,若不是有真正的情感,相處一段時間就會厭煩
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此承上段,是說易經教人要理解,晝夜是不同但曲折是相對相成的的,就像人有聰明有愚笨,不然哪有員工和老闆。例如地天泰六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此爻的意思是說:在安泰之時,能用有勇無謀之人,意在包容,不可營私結黨。至於遠方的中正賢人更應嚮往。
落實在日常生活,人與人之間相處,各有所長,善用彼此的優點,加以互補。以彌補時運不濟,花無百日紅,有白天就有黑夜
故神无方,易无體。
此段總結本章的大意。所謂指神妙的變化之道,不拘泥於一種變化方法,而且易經的變通道理也不會侷限於一個宗派。
易經基本上在四庫全書·提要說:解卦有兩派·六宗的不同觀點。
所謂兩派,即象數派·義理派
所謂六宗,即占卜宗·禨祥宗·圖書宗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
例如:水火既濟·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這就是屬於史事宗的範疇。
落實在日常生活,其實可以將易經比喻成白米,只要加入不同的素材,即可製程所需要的品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