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驚蟄

驚蟄

3月5日為驚蟄,太陰曆二月令起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
農曆書中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
所謂斗即斗綱,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顆星。
它們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
過去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驚蟄處於冬春交替時期,氣溫變化大,人要注意預防感冒、流感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由於驚蟄後,不論害蟲益蟲全部復甦,古人為了防害蟲,一是聽到第一聲音春雷響時,要趕緊將衣服抖一抖,俗信這樣可以經年不受蝨子跳蚤侵襲;一是驚蟄日要取石灰灑在門限外,如此可以使蟲蟻整年不敢上門。
驚蟄前後的民間節慶,有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土地公是從古代的社神演變而來。
臺灣的工商界將『福德正神-土地神』奉為『財神』,除了正月之外,每月初二、十六皆備牲醴祭拜,俗稱「做牙」,二月初二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是『尾牙』,祭儀特別隆重。
頭牙有一種特製的食品名為「潤餅」,又稱「春餅」或「春捲」,以烤熟的薄麵皮包裹切成細絲的肉類和蔬菜,如豆芽、豆干絲、蘿蔔絲、蒜青以及花生粉等。
吃春餅含有祈求「年年春」的意義在內。
~~網絡文章

沒有留言: